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香扬 《成才之路》2010,(16):74-75
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鲁迅塑造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女性,小说对女性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鲁迅把“妇女解放”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解放这个社会思想大课题来进行探索的,即社会解放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他阐述女性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鲁迅揭示出女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前,鲁迅怀着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深深关注,以及子君就是她们中的典型代表。本文,笔者以这四个人物为例,的封建制度是她们痛苦的真正根源。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分析了造成她们各自悲惨命运的不同原因,揭示出腐朽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鲁迅代表作中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这几个妇女典型形象的分析.剖析鲁迅对封建社会妇女境遇的解读,以及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是鲁迅在《明天》和《祝福》中塑造的两个寡妇形象,但是对这两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鲁迅一改批判愚弱国民“劣根性”的锋芒,而对她们倾注了“哀其不幸”的同情与怜悯。本试图结合鲁迅的“节烈观”,分析其笔下塑造的寡妇形象,并联系鲁迅本人的身世,探析“寡母抚孤”与鲁迅创作这一题材的心理关系,认为“寡母抚孤”这一中国传统化心理销毁了鲁迅的批判锋芒。  相似文献   

6.
大堰河与祥林嫂都是旧中国遭践踏、被蹂躏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她们没有窦娥那感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林黛玉那荡人心魂的魅力,普通得有如一粒尘埃,落入历史的长河中,不起一个波澜,没有一点儿声响就被冲走了。这样两个渺小的人物,却被伟大诗人艾青和伟大的小说家鲁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精心雕刻,倾注了对她们悲苦一生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学巨擘鲁迅先生,在他1921年创作的著名小说《故乡》中,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个人物与祥林嫂,阿Q等形象,虽面貌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农村被旧制度压得直不起腰的农民形象,他们都生活在病态社会中,身上都带有国民性弱点。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祝福》是短篇小说中的佳作。祥林嫂与孔乙己、阿Q等人物一样都是极富特色、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是旧中国妇女具有代表性的悲剧形象。由于时代和阅历的差异,现在的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形象。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小说中祥林嫂的“四个三”——即三到各镇、三幅相貌、三重迫害、三番抗争。通过“四个三”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对作者“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目的的认识。一、三到鲁镇三幅相貌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劳动妇女。她的悲剧发生在封建气氛极浓厚的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9.
《故乡》中的"闰土"为鲁迅笔下众多文学形象中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鲁迅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太多的情感。说到鲁迅先生对农民的情感,早在鲁迅幼年时期就开始了。照顾鲁迅幼年生活的保姆——长妈妈就是一位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揭露的封建思想害人的本质,特别是对当下妇女形象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当中妇女的形象,并对她们的悲惨命运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推导出其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和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翠姨悲剧具有新旧时代交替的特点:觉醒与蒙昧并行,抗争与绝望沉沦并重。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翠姨为情而死,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翠姨的爱情是单相思还是两情相悦的互恋。  相似文献   

12.
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汉民族的显著特点,有长幼尊卑和男女伦理两种。旧时女性处于依附衬托的地位,男女不平等关系在汉语称谓上也有所反映,其根本原因是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封建时代虽已结束,但语言的反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分析汉语称谓中体现的男尊女卑现象,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3.
《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以莉莉姨妈个人精神史为文本展开基础线索。因莉莉姨妈组建的世界显现了半个世纪之久南方社会从时代到个体的深层交互关系。小说《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至少从以下三个层面展现了南方世界的独有品格:第一,高亢时代的孤独情结;第二,流变时代的心灵承传;第三,多元时代的精神裂变。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对时代本身的揭示是以一种走在时代边缘的方式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在腐朽封建思想的戕害下,二姑姑由于人性受到压抑而导致心理的畸形。从主题阐释、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几个方面剖析了二姑姑人性扭曲的虽生犹死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5.
黄侃是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读《黄侃日记》者,对其中某些事实,不甚明了,如黄氏与卞氏的关系即其一。黄侃父黄云鹄是晚清著名作家,与卞宝第友谊深厚,结为儿女亲家。该文考证真相.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张劲松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43-48,97
一般认为《红楼梦》具有反封建和反传统的思想意识,但其实恰好相反,小说意在维护和固守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以黛玉和赵姨娘的性格命运作一比较,意在寻绎出作者欣赏黛玉厌恶赵姨娘背后所隐藏的“阮籍人格”及其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执著。黛玉以孤傲蔑视贾府礼教的堕落,而赵姨娘以“犯上”的行动挑战了宗法秩序,两人结局都很悲惨。但作者对她俩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因为作者蔑视和伤心的只是礼教的“堕落”和“虚伪”。传统礼制在他心中依然是神圣的。小说的宗旨是要匡扶正教而哀叹家庭伦理的失坠。《红楼梦》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超越,它恰恰是写出了人难以走出传统桎梏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诸多妾形象中,唯有赵姨娘每每生事,致使贾府上下无人不厌,最后悲惨死去。其实,赵姨娘是贾府诸多小妾中唯一意识到自我权力并努力争取的女性。她的死,既是社会历史悲剧,也是个人悲剧。  相似文献   

18.
章通过对吴妈这个陪衬人物的三维时空框架的思维构建形式及陪衬效果的论述,深刻阐明:虽然吴妈在《阿Q正传》中是个陪衬人物,但对阿Q形象的补充、对作品主题的充实和深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艺术效果。她的思想内涵远远超过了人物本身的陪衬角色。因此,吴妈是《阿Q正传》中不可或缺的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19.
《小城三月》是萧红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具有特殊意蕴的作品,“翠姨”则是作品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蕴的悲剧人物形象。翠姨悲剧的诞生是因为她自身有一种弱质性格,更在于她所处的是一个足以造成这种弱质性格的男权社会。本文认为,《小城三月》充分体现了萧红生命最后时刻的孤独和悲切,是她凄婉缠绵心境中的一支悲歌。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妇女自身的发展。妇女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会影响她们子女的成长进步,以及社会延续和经济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了妇女犯罪以及妇女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等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妇女的定位、不仅对于她们自身的命运,而且对于她们的子女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影响。从本质上说,中国妇女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完善法律机制,重视妇女社会特征保护,依靠法治,建立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有效支持系统,将有利于妇女逐步完成自己的重新定位和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