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习作要求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课改以来,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习作教学的新路开辟上,其实潜心摸索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用好结合教材的小练笔,也能构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方法。我的实践经验是从课内、课外两把"抓手"抓好小练笔,通过补白、仿写、续写、抒情等方式抓好课内,"勤"写抓好课外,历练老成,使小练笔成就习作大作为。  相似文献   

2.
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渗透,贴近语文课程标准,贴近语文教材,这是本刊20年来坚持的办刊思路。本刊《新课标·新阅读》栏目,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处在课程改革之中,也就是处于实践之中。机会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积累经验,重视开发课内外语文的资源,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借助文本资源,让学生课内"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但书海茫茫,不能乱读一气。对于中学生来说,结合课内学习开展课外阅读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有"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强调必须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文章结合小学课内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改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中年级习作要求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这些语言材料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内和课外阅读,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课内阅读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当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有了这个例子,我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打通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通道,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是每个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语文课堂上,背景资料如何渗透到课堂中去,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无痕连接?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资料来源要双向、内在逻辑要科学、呈现内容要生动、呈现形式要多元、呈现方式要交互。一、资料来源要双向《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要达到"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仅靠学生自主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教学体系之中,通过“课外阅读课内化”巩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融入巧妙的表达和交流技巧。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需要在立足于课内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一定的习作训练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练习,从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习作练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在选择编排时仅仅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数量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吕叔湘先生认为"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文的特点,适当地补充、延伸阅读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这种延伸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促进课内阅读效果提升,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将阅读和写作较好地结合起来,是增强学生语文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燃起兴趣、积累素材、谋篇布局、放飞想象、课外延伸五方面阐述如何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为联系,学与用明结合.学生习作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4月25~26日,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的"第三届福建省小学习作(写话)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莆田市南门学校举行。这是使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一年后,我省的首次习作教学研讨。这次研讨展示了我省最新的习作教学研究成果,也反映了我省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不能"教课本",而要"用课本教",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教师一定要重整课程,使课程资源有效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做到课内课外相勾连,阅读写作共比翼。为了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标准,借助现有的课文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是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学期伊始,我借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了一些尝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界定: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乐于向别人交流。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有效开展课内拓展阅读是提升"四者"对话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需要学生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此达到学生汲取丰富精神营养的目的。但相关学校和相关学生还没能够达到真正效果,有些还仅停留在口头上。作为语文课程的教学,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再停留在口头叫喊上了,应当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了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有效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性地对课内课外的文本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由此强调获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厚积"大量信息,才可以在关键时候"薄发"。为了让学生喜爱读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进行了通过课外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