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勤 《上海教育》2009,(15):21-23
民众教育是孟宪承教育思想里"着力最著"的一个领域。在开展对民众普及教育的历程中,孟宪承始终在一种国际化的视野下思考中国的民众教育发展,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和需要,创造性地构建了民众教育思想体系。与同时代的陶行知"生活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等相比,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教育技术又叫"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迅猛发展1978年,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同年,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指导全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内赢来一片赞誉之声,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脉络,说明杜威教育思想对各个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旨在"以史为鉴",结合本国的国情,探索新形势下有中国特色的新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石军 《教育导刊》2010,(12):19-21
"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简称"中国教育30人论坛",EduTOP30)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所高校的教育学院(学部)共同主办。本次论坛年会邀请了中国思想界、教育界、实业界30位意见领袖,于5月14~15日聚首中山大学怀士堂,畅谈"教育与中国未来"。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们从"走出困惑:中国教育的使命与视野"、"教育改革,为了中华之崛起:教改方向、方法与体制"和"大学之道:走向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主题就教育问题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文化的激扬对话,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教育改进社是"五四"时期中国新教育运动的直接产物,与美国教育对于近代中国日渐增强的影响态势密切相关。作为当时全国"研究教育之中心机关"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其学术活动所烙着的鲜明"美国"印记,折射出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嬗递。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要借鉴外国语文教育的特点。特别是英国"古典语文"、美国"现代语文"、日本"东西方结合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对深化中国语文教育改革都有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在关注重心上,这些讨论经历了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移,而在提问方式上则从"教育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实践)"转向"教育理论如何走向实践"、从"如何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转向"教育实践者如何建构理论"。在梳理有关上述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认为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专业视野",走向"实践分析",关注"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和系统梳理教育信息化重大进展、典型经验的基础上,《中国教育报》"信息化"专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技术学科网等联合评选推出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一、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我国召开,  相似文献   

9.
"学生中心"与"教师中心"分别是杜威、凯洛夫的两种不同教育思想,它们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两种教育思想传入中国有其必然性。它们的命运也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而相继展开。从理论来源、教育目的、受支持情况、社会背景等方面对上述两种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冬青 《中学教育》2011,8(1):32-35
社会的教育基础由教育标准、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组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教育基础的变化,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反之,社会形态的变化也会导致教育基础或快或慢的变化。社会与教育的关系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本文从自主招生与中国社会教育基础变革的关系角度,提出应推进五个方面的转变:从"单一标准"向"多元标准"、从"单向选拔"向"双向选择"、从"同质竞争"向"异质竞争"、从"纵向配置"向"横向配置"、从"各管一段"向"有机衔接"。并提出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与大学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4,(23):4-6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在中国,义务教育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公平的问题。但越来越多私学的悄然兴起,则是对体制内教育的拷问。《本期关注》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制外教育的样本,我们不评判其功过得失,而着眼其存在的理由。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有"活"的、"全"的、"创造性"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謇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时代需要,主张教育救国、视教育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表现了清末以来鲜明的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张謇强调师范生人格的培养和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倡导"师范先行"的师范教育独立系统;主张"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凡事必求其适"、"德行必兼艺而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其地"等,形成了以求实业之实用为目的的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张謇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中国近代民办职业教育、民办师范教育的先河,对中国教育,尤其对江苏地方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史,尤其是江苏地方教育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这些天,我正在阅读章夫、蒲薇的《谁来为教育买单》这部中国教育调查,说明中国教育这个"病人"的病太深重了。我虽无能买单,但对我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却开出这样的"恶之花",结出这样的"恶之果",却不能不感到十分愧疚。今天,  相似文献   

14.
当"新教育"在今天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再度成为一个响亮的字眼时,"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大关键词之一,而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之一就是构筑理想课堂。笔者认为理想课堂在给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更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使学生具有质疑、批判、求索的精神,这样的课堂才能捕捉到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才能充分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创业教育在中国"2011全国两会代表恳谈会举行 3月9日下午,由中国创业智库主办的"创业教育在中国"2011全国两会代表恳谈会在清华大学创新大厦举行。围绕会议主题"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应对策略",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6.
曹兴戈 《师道》2011,(4):39-41
媒体报道,奥巴马总统夸奖了中国教育,也表示了对美国教育的不满和改进的愿望。这消息听起来颇有点令中国教育感到"骄傲"似的。  相似文献   

17.
"虎妈式"教育再次掀起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大讨论,甚至一度成为不少人倍加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中国独生子女一代颇受诟病的"小皇帝"、"小公主"式的教育方式而言,"虎妈式"教育似乎有其值得借鉴之处。但细细思量,尤其回望并体味自身的成长和受教育经历,对其便多了几分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0):56-56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且越来越热。当然,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教育的改革与开放也随之兴起并深入。早在1983年,邓小平所提的"三个面向"之一就是"面向世界"。因此,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是教育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任务的转变,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导向逐渐从"教育效率优先,兼顾教育公平"过渡到"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反思3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政策中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关系的变迁历程,清醒认识、总结经验,以期为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教育》2009,(21):81-81
天狮集团"中国企业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正式启动2009年10月10日,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评选组委会成员一行15人莅临天狮集团,为其举行了"中国企业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和天狮集团企业教育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