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才能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激情洋溢的语言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一种理解,学生只有参与文本的情感体验,课堂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通过以读带情、创设情境、言传身教、挖掘文本魅力、结合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语文课堂,才能更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将情感因素渗透其中。只有糅合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堂才能变得富有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才能充满了灵性。语文是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好的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灵动,从中体会到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平静的丰富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语言的交流,也是思维的碰撞过程,更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去拨动孩子内心当中的情感,让孩子带着满腔的感情去研读文本,去体会文字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编者的情感,努力将文本蕴含的情感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桥接,从而使得情感成为语文课堂的灵魂和生命的主线,让人类的情感旋律不断地回荡在语文的课堂,使得语文课堂散发着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语文课本成为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师生的情感,从而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情感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因而,情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永远不变的根。语文课堂应该把情感作为联系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努力使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带着情感朗读,带着情感进行语言训练,让情感成为课堂中一曲动听的旋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情意绵绵”的。应该是“情”“言”同在共生的,这样才能凸显出“语文是表清达意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6.
"读"是声音的艺术,是学生学习文本真挚情感的表达。"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但读也要得法。读要重"情",以读促情。语文教学中促情的读法虽有很多,但别开生面的引读则更有利于激活语文学习的情趣、拨动学生的情弦、升华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让语文课堂火起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看做是一门艺术,把情感呼唤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才能激发情感,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乐意去学习语文。可见学生情感呼唤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潜心研究,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态,读懂学生的情感需要,艺  相似文献   

9.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如若离开了情感,语文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入情"是实现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迸发出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把握好情感因素,使整个课堂神采飞扬呢?一、营造情境,以境激情情境的营造,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学;或通过实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因为课文文本的载体是语言。只有把握语言,才能对文本内涵作出审美评价。同时,积累语言材料,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语言品味,乃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应将着力点放在教材中,关注教材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在简简单单中让学生品出文本语言的原汁原味,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与意境。只有关注语言,聚集语用,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能唤醒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相似文献   

14.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情感的旋律在语文课堂中流淌.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者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的内在含义和形态.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课堂因此而变得美丽呢?  相似文献   

15.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本文以《第一次抱母亲》的两次教学为例,说明只有在具有相同经验,或者相同的情境时,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我们对文本,不只考虑到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掌握,更大意义上是要通过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体会文本中所寄托的情感.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读的不只是文字,而且包括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只让学生会读会写,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情感的沟通与融合,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是最重要的,它是文本的灵魂所在.没有"情"的语文课堂就如真空,没有生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情人,师生共同投入文本,享受"情真真,意切切"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王丽丽 《辅导员》2014,(24):43-43
语文教学应该是情的教学、美的教学。致力于新课改的我们更要还语文教学以语文味,让我们的孩子在原汁原味的教学中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真正学会发现美、感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应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老师只有自我动情,积淀情感,释放情感.才能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的天地、美的天堂。那么,怎样触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呢?一、文学独白创设跌宕起伏的·隋感氛围每一堂语文课应该成为流动着热烈的教学情、学习情和各种丰富细腻情感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营造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语文本体"指的是什么呢?我想,这其中一定不只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文本写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只有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语文味"四溢。  相似文献   

20.
俞梅芳 《考试周刊》2014,(98):33-33
<正>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陶冶情感、润泽灵魂的美好天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共同构建起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将对语言感知、欣赏、运用的培养渗透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语文学习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情"艺术尤为重要。在语文学习的激情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转变。一、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带领学生走进作家心灵,净化学生心灵。进入初中阶段学习,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