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统招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这为大学生成才与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就业市场模式下,大学生需要注重自我推销素质的综合化和能力提高的层次化。许多用人单位在众多毕业生求职的选择中,更注重质量,往往是优中选优,不仅看学生的文凭、成绩,而且偏重对学生品行和能力的考察。事实说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应对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工作。一、大学生能力的构成大学生能力的界定,一般都是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突出的热点问题,而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实施者,在新的就业形势压力下,应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效展开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促使大学生形成过硬的就业素质;切实转换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帮助大学生提升全面的就业能力,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3.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社会问题.新学期刚刚开学,部分高校就开始计划如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应对能力,这也是提升企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意愿、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教育改革方向. 目前,在很多国家,如美、日、德等,都已建立了大学生假期实践机制,激励学生及早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在美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找工作的程序与找正式工作很相似,也要投简历,有的企业还要面试,这样学生从一进大学就开始了找工作的训练.美国规定的大学生暑假长达3个月,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出去实习,接触真实社会,了解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和大学生要共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特别是从源头上抓起,尽一切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依据前不久笔者跟随学校就业办走访省内上百家医院,通过走访人事科及科室主任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特别了解到,历届毕业生中个人发展走在前面的往往是那些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工作,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学生。本文将从提升就业能力为切入点,探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除了客观上就业环境变化导致的结构性就业难之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非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看,非专业素质是毕业生就业的"短板".在考察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非专业知识素质等四种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非专业素质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的路径: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展全程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健全非专业素质考核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亲身体验到双向选择的压力;低年级的大学生也感觉到了紧迫感,大学生由此而产生了如何达到成才要求的思考。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工作。一、获育和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近几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方面不仅看一纸文凭,尤其重视人的素质和能力,青睐复合型人才。可以说,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队伍也是越来越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社会"就业难"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学科的学者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关课题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综合来说,其论著大都是从教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其作用、政府和高校应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随着信息与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不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从大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个体内在能力素质等对个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50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随着"80后"学生成为毕业生的主体,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反而越来越高。教育部部长周济描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社会就业状况,反映出现在大学生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为了帮助毕业生理性地规划人生,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各高校积极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进行初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使其在大学期间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9.
实施“五大工程”,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海大学秉承九十四年办学传统,以水利为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善待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追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构建以"素质拓展、市场开发、信息快递、优质就业、联合牵手"为核心的五大就业工程,努力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逐渐提高、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学生缺乏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学生期望过高、有些大学生自身素质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即学校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到基层或西部就业,引导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11.
职业类学生社团在学校就业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他们以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为目的,服务学生,带动全校学生主动、自愿地关注就业,引导在校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训练和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我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巧,从而对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存在着一定偏差。在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的平台。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和就业推荐平台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要能够反映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充分利用素质测评结果,将就业推荐平台建设成为解决就业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大学生就业已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是展示学校实力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充分展示的过程.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分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哲虎 《家教世界》2012,(18):98-99
在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就业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为使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探索提高就业率的方法。在相同的社会需求下,如何使农业院校自身培养的学生能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受到社会的认可,是高等院校破解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建立新的学生培养机制和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在就业观念中存在偏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及现行政策约束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提出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大学生的就业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农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规划机制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不断进行改革,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2009年后,虽然经济有所恢复,但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作为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高校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笔者历时一年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就高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的扩招,内江师范学院毕业大学生人致也逐年增加,其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形势感到不乐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日趋流行、预期薪酬明显下降以及定位大中城市不愿去小县城、下基层等方面,他们认为"提高自己的技能"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途径,毕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专业水平"、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大多数毕业生对企事业单位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并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很低.为此,大学生自己应内强素质,增加就业砝码;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树立经营意识,建立学生就业营销机制;在即将毕业前,学校方面要加强就业法律、政策指导以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疑难问题.基于以跟进式教育理念为参照,分析和探讨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结合跟进式教育理念及一线学生工作经验,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政府、高校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培养措施的提出兼顾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形势依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广东粤西地区某高校的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剖析,分析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从提高就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总结主要经验与做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传统就业能力理论的核心要素是技能,"技能议程"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和求职技能培训,视就业为大学生所拥有的技能与雇佣要求技能的简单匹配。但大学毕业生认同理论认为,就业是毕业生自我认同与雇佣方认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雇佣方认同毕业生确实具有胜任工作的实践"表现"或"潜能",毕业生才能真正被聘用,价值观、智能、表现和参与共同组成了大学毕业生认同的综合判断维度。这一理论强调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拥有胜任工作的实际能力而非传授具体的技能,是对传统就业能力理论的修正和提升,但尚需进一步丰富完善,其具体施行也存在些许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