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尤其1999年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专科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就业难度更大。据有关统计: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本科生为80.8%,专科生为50.1%;2003年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共212万人,约有70万大学毕业生在12月底前仍没落实就业单位。另据统计  相似文献   

2.
【正】创业教育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颇具规模。在美英高校创业教育的大力推动下,创业型就业成为两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其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另一方面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增长。学习和借鉴美英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评估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其面临的就业环境,以提高可雇佣能力为切入点,从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站在高校和政府的角度致力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2006年我国不同类型高校本科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包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种类型的高校,以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类型高校本科女大学生在就业期望、就业过程、就业质量和择业时考虑的因素等方面与男生之间的差异,得出我国不同类型高校本科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起高考招生连续三年扩招,到2002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600万,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212万人今年将走向社会,伴随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毕业生在心理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前提,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指出部分毕业生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试图探索目前大学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有效途径。观点仅一孔之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渐把大学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而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的职责发生了新变化,并赋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艰巨的使命,同样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问题,也就包括了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苇  陈娜 《华章》2012,(1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也从“学历就业”转变成“能力就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631万人,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激增至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大概为70%-7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渴求日趋强烈,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提供招聘信息、组织双选会的粗线条阶段,严重滞后于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的速度,根本适应不了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多元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针对现今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对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已颇具规模。在美英高校创业教育的大力推动下,创业型就业成为两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其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另一方面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增长。学习和借鉴美英两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2006年我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包括文科、理科、工科三大类,以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从就业期望、就业过程、就业质量和择业时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我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的扩招、招生数量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致使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4万,2005年为338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3倍.  相似文献   

12.
有待完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市场的社会客观环境体系尚不配套,以及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人学率持续增长,2004年,高校招生447万,毛人学率达到19%,宽口径在读学生总数达到2000万,高等教育已经实现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平滑过度。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与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338万。与2004年相比,增幅达20.71%,在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网上求职逐渐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所接受和钟爱,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将逐步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因此,充分发挥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建立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大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6,(14)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年年关注,但就业难却年年存在。尤其是从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扩招以后,在2003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时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413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按照2005年大学毕业生73%左右的就业率计算,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将增加至338万。2003年、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03年9月初统计,200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2004年9月1日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3%。3个百分点的增长,给我们的感觉似乎2004年就业率比2003年也只不过好一点点,但是究其基数之大,我们便不难发现,增长了3个百分点就说明50多万人已经成功就业。那么2005年呢?高校毕业生基数为338万,就业率要想与2004年的73%持平,就要再为40多万人解决就业问题。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年紧过一年的严峻局势,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信,在总结前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为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的国策,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参与就业竞争.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能会突破300万人。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大学生就业也必须面对这一转变。顺应发展,建立、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一个合格的大学生,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之外,还应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连续的扩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论从当前和长远来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心理素质,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就业被称为灵活就业,但又不等同于灵活就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形式存在于正规部门中的非正规就业和非正规部门中的正规就业,常表现形式有:劳务派遣、自由职业、零时工等,是传统就业的一种补充形式.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中从事传统、正规行业的比例正在下降,而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高校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比例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吉首大学近四年就业率统计为例:2010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分别为48.92%和1.4%、2011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59.01%和2.14%、2012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60.05%和2.57%、2013年灵活就业与自由职业就业率为65.15%和0.19%(初次就业统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其二,某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