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赋作为自觉创作的文学作品已从当时的各种学术著作、公私文翰中分离出来。其“自觉”的表现可归结为1.内容的虚构性,2.语言的描绘性、藻饰性,3.审美的愉悦性。它们从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三方面说明汉赋已实现了文学的自觉。前两者是汉赋本身具有的,第三者是由前两者的特性而形成的。汉赋内容虚构产生的历史条件汉赋的虚构性不仅体现在辩难的宾主均为虚拟人物上,而且赋文中描写的各种场面、情景也是虚设的。透过各种出天入地、包罗万象的想像,我们看到的是西汉前期中华民族已经摆脱鬼神观念束缚,同时尚未被僵化的儒学教条钳制…  相似文献   

2.
汉代辞赋有两种基本体式,一是骚体赋,二是散体赋。通常人们所说的“汉赋”,就是指后者而言的。关于汉赋的渊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之所以如此,笔者以为,原因有二:第一,“赋”这一名称本身就是多义的,人们在讨论汉赋的渊源问题时,容易把此“赋”当成彼“赋”,错乱了此“赋”的意义与彼“赋”的意义。第二,讨论者往往看到先秦某种文体对汉赋某一方面的影响,并常把这种影响夸大为全方位的影响。笔者认为,探究汉赋的渊源,应当从汉赋这种文体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入手。本文拟对上述两种混乱进行甄别,并拿出自己对于“汉赋渊…  相似文献   

3.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古称邺城,家喻户晓的“西门豹治邺”就发生在这里,曹魏时期著名的“铜雀台”也建在那里。“三台遗址”附近一棵已有1800年历史的古柏,记载了这块土地上辉煌的过去。 现在的临漳县远不如古代那么有名,只是个人口55万人的农业县。然而,今年这里却爆出了新闻:临漳对吃喝风动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总结历代文学创作的成就时,常常说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汉赋”,作为400多年汉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具有受其时代背景深刻影响的文体特点.文学批评家论及这一特点时,都用一个词来概括它:丽。本文试从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及时代背景等方面来论述一代汉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价值逐渐重视了,文学的观念也逐渐明确了,他们把朴素的实用的文章叫做“笔”,把词藻华美,抒发感情的文章叫作“文”。这种分法,虽然并不科学,但大体上是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文学观念的明确,对文艺性的重视的。这一时期散文的题材扩大了,过去很少被人们注意的山水景色,成了一时竞相描写的新内容,而文章中抒情的成分,也有明显的增加。同时汉赋旧有的形式,那种对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生活的艺术反映,汉朝时期长安士大夫文化与汉赋赋风相互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赋的产生及其风格特点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长安士大夫文化与汉赋赋风的关系。另外汉赋创作又突出了士大夫的文人身份。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楚天都市报“阳光求职行动”成功地为8000余人找到工作。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周年丰同志在有关材料上批示:“楚天都市报在非常时期做了一件好事,是本集团实践‘三贴近’的一个范例。”本刊特登载下文,旨在为媒体实践“三贴近”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并没有将枚乘所作《七发》列入,而只收其《菟园》一篇与司马相如等十家赋并列,并称其为“辞赋之英杰也”。历来研究汉赋的人,也大都喜欢将枚乘的《七发》视之为汉赋由骚体向散体大赋转化的标志,而刘勰为什么却要将其从《诠赋》篇中剔除出来?实际上,刘勰并不是认为《七发》不是一篇重要的作品,而是他发现自枚乘首唱《七发》以来,所形成的以“七”拟题立意的作品,既带有明显的拟作仿效的色彩,同时在数量上又形成一定的规模,故其将这些作家作品置于“杂文”一章中另辟专论。据统计,自枚乘首制《七发》,汉晋…  相似文献   

9.
鸿都门学的设立在两汉文学向曹魏文学的转变过程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鸿都门学的设立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使曹魏文学产生了"尚华靡"和"尚通俗"的风气,更影响着曹魏作家对才兼众艺的艺术修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朱英强 《今传媒》2016,(9):154-155
众所周知,立碑颂德、刻石纪功为营丧纪事之头等环节,自秦汉时期已蔚然成风,颇为盛行。然曹魏时期葬制相比秦汉奢侈浮华厚葬之风就显得格外俭薄严厉,隶属于葬制的墓前立碑也被封建统治者明文规定限制禁止。“禁碑令”的出台导致了当时葬制格局为之大变,其形式表现为墓前立碑由转入墓内的石质、砖制墓志取而代之。我们究其曹魏时期葬事从俭禁止立碑这一历史现象的缘由,笔者认为无非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而形成薄葬禁碑通行的时代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公文作为国家机关处理公务的文书,在中国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规范。相应的,公文的理论研究著作也开始起步,如《尚书》、曹丕的《典论·论文》等。但最不可忽视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它最早构建起我国公文的理论体系,规模宏大,论旨精深,体例周详,对我国公文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确立了公文类文体的重要地位封建社会是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唐诗、宋词、汉赋成为特定时代文学的代名词,但公文类实用文体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六朝梁的统治者曾把当时的文人分为儒、文、学、笔四类,其中善为“奏章类文书写…  相似文献   

12.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从丙子至己亥间(196—219年)所使用的年号,这是中国从统一走向分裂的动乱时期。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在历史上不过是暂短的一瞬,然而以“三曹”、“七子”为核心的人物却面对战争与苦难开创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以“建安风骨”为特征的建安文学一直受到文学史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题。基本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从本质上,“文化自觉”既反对孤芳自赏的文化保守主义,又反对文化西化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从理论上,“文化自觉”提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汉君 《兰台世界》2013,(11):96-97
嵇康是魏晋时代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是“竹林七贤”之首,也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琴赋》是嵇康唯一保存下来的赋作,也是他独特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解读徽商(1)     
徽商 ,是指明清时代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明清时期的徽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 6个县。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 ,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其后代有所发展 ,但形成一个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 ,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 ,徽商达于极盛。所谓“无黟不成镇 ,无徽不成商” ,便是历史对徽商辉煌岁月的写照。商儒一体徽商走到哪里 ,哪里的文化就繁荣。贾而好儒 ,亦贾亦儒 ,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 ,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他们中间有些是早年习儒 ,以后走上经商道路的 ;有些则是亦贾亦儒 ,…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大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普遍重视,成为上层人士必备的素养,并以某一重要的政治人物为中心,形成许多文学集团。其中以"竟陵八友"为主导的西邸文学集团,在当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真挚的爱心──《世界华文儿童文学》读后韦韧尽管在文学殿堂里,儿童文学常被某些人视为“小儿科”,其地位似乎低人一等,而不登大雅之堂,实际上其地位和作用却不可低估。谁能否认,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要从童年走向少年,又从少年走向成年。回首往事,哪一个人没有值得...  相似文献   

18.
在赋学史上,庾信《愁赋》是一篇直接以人的感情为描绘对象的赋。其文本已经亡佚,在宋代的类书和古注中还存有佚文,且此赋在宋代文学中引起很大的回响,北宋诗歌中已经化用其意象,而南宋的遗民词人则喜欢整体上用“庾信《愁赋》”这个意象,以表现其亡国之余的内心痛楚。庾信《愁赋》的成功之处, 在于其运用了化虚为实、“一与多”对比、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最后本文又从赋体文学史上作纵向的比较以见其艺术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对于西晋作家左思《三都赋》的评价,过去曾有“洛阳纸贵”之说,后世作家也多赞扬。王辉在《洛阳纸贵未必佳作》一文(见《陕西师大学报》今年第一期)中,对《三都赋》重新加以评论,认为完全是失败之作。文章认为,从这三篇赋看出左思的政治倾向是,通过赞扬曹魏政权,为晋王朝夺取政权寻找理论根据。三篇赋的前后安排和篇幅长短,都是为了贬低吴、蜀,赞扬魏都的建设和曹魏的政治措施,强调曹操是受天命,甚至抬出唯心主义的五德终始学说,作为曹魏代汉的理论根据。赞扬曹魏,是为了颂扬西晋司马氏政权,为了说明西晋继承曹魏是正统,是受天命。  相似文献   

20.
宋代宗室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古代宗室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宗室在其存在的330多年时间里,以其恢宏的皇家气度,在文艺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宋代文化发展的走向和特质,也为明清时代宗室文化提供了一种建构范型。一、宋代宗室文化的辉煌成就(-)文学成就宋代是汉唐文学繁荣后的又一个弘文盛世。宋初帝王多好学,喜为篇什,由此开有来一代崇文之势,宋初宗室在其影响下也多“善书翰”、“好吟咏”。至北宋中后期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使北宋文坛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时期宗室中涌现出以赵令峙为杰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