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木,千姿百态,其色彩、风韵不仅给人以美感,在人们心目中还有它特定的象征意义。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  相似文献   

2.
“岁寒三友”松、竹、梅一直是我国古代文人讴歌的对象,并赋予他们挺拔、坚韧和顽强的美好象征。很少有人注意到,默默无闻的石头也颇受文人的宠爱和呵护。  相似文献   

3.
云岭说梅     
中国是一个梅花的国度,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表现了我们祖先审美观里独立的、不畏强暴的英勇气慨,也说明梅为什么特别被人们所喜爱. 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都有梅的一份.就因为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4.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5.
一、意合的概念二、意合的表现意合这个概念是我从语言学中借来的。我用这个概念来说明中国花鸟画的一个特点:中国花鸟画中的物,如竹、梅、兰、石等往往是某种“意”的载体。画家把这些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上去往往是为了表达意的需要,而不太考虑自然的状况。这就是我说的中国画的  相似文献   

6.
笛子艺术漫谈孙焕英1、最早的笛子是骨制的。笛子,古称,有横、竖两种。竖者已衰微。今之笛,一般指横者。在民间,也有的称作梅。“笛”、二字皆从竹。现在我们见到的中国笛子,一般都是竹制的。这与外国的笛类不同,外国的笛类属铜管乐器。其实,中国的笛子,最早...  相似文献   

7.
竹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卫风·竹竿》中说:“竹竿,以钓于淇”。“如竹矣矣,如松茂矣。”《小雅·斯竿》中也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瞻彼其奥,绿竹青青”之句。朱熹解释道:猗猗乃“美盛之貌”,青青乃“刚强茂密之貌”。晋人戴凯之撰有《竹谱》,记述竹类70多种,是我国关于竹子的第一部专著。竹子直立有节,枝叶挺劲铦利,类似书法的笔划,而绘制图画的毛笔,亦锋长而尖,所以古人称画竹为写竹。元代李仲宾的名著《竹谱详录》,凡十轼甚至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卷,系统介绍写竹的历史与技法,描述了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可见…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1,(2):57-60
又名“异兽瓶”吸收梅瓶和传统虎头门环的艺术特点设计,以饕餮瑞兽为饰,蕴含“延年益寿,平安祥和,镇宅避邪”之意。造型古朴端庄,恢弘大气。釉质细腻,莹润细滑。  相似文献   

9.
吴旭涛 《大理文化》2013,(11):88-89
到了大理,且找个安静地方坐下,品品白族的“三道茶”,再听上三两个这里的故事,离开时方能无憾。  相似文献   

10.
马剑 《世界文化》2011,(11):48-50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在今天这个提倡言论自由的互联网时代,智者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当今的一些流言,往往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1.
罗马尼亚“布鲁肯撇尔”博物馆系布鲁肯撒尔男爵所创建。布鲁肯撤尔男爵生于原属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该地1920年始为罗马尼亚领土。当年,男爵代表其地区常驻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并备受女王青睐与爱护,其仕途平顺且屡获赏赐;赏赐中许多为奥地利人喜爱的佛兰德尔画派的作品,由于男爵热哀艺术品的收藏,故其退休时的收藏在奥匈帝国内仅次于女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竹文化小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在中国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竹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或用具,而且渗透到宗教、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传导与表现着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是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位“70后”“美女作家”。然而,这两个时髦称谓只能突出她的年轻貌美,无法概括她的文学成就。虽然阿迪奇埃迄今只出版了长篇小倦紫芙蓉》(2003)和《半轮黄日》(2006)、短篇小说集《绕在你脖子上的那个东西》(2009)、剧作《因为热爱比夫拉》(1998)和诗集《决定》(1998),还有零星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和论说文,  相似文献   

14.
谈起梅子,我们的反应首先是酸。《三国演义》上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梅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用作调味品,这从文字角度就可看出,梅是个形声字,古人说:“梅者媒也。”意思是,梅像媒人一样,可以和合众味。《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作为调味品,梅与盐具有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春夏之交,我国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院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万众铁长城。“非典”患的病情,“非典”第一线的英勇精神以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广大艺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的春天,海明威在中国重庆度过了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蜜月”。  相似文献   

17.
始自2011年1月,日本东京博物馆(下称东博)推出的《新春特别兔年兔子展》(下称《兔展》)颇受观众喜爱。被象征吉祥的松、竹、梅装饰的东博大厅和馆前广场震天的击鼓表演及舞龙舞狮,各种形貌的兔展品,吸引了观者目光和"好可爱"的赞叹。在日本,兔以"因幡的白兔"等传统童话出现,因其形象可爱且贴近生活,颇受人们喜欢。与兔子相关的节气"十五夜"即农历八月十五的夜,属于秋天;而十二生肖中的  相似文献   

18.
玉溪聂耳竹乐团是由玉溪市化局、市演出公司、市化馆共同投资打造、抽调市化馆,市花灯剧团,市滇剧团,市演出公司,元江民族歌舞团从事吹奏乐器的演职人员组织而成的一支业余乐团,现有乐团成员27人。该乐团组建以来充分挖掘玉溪民族民间竹化,竹乐器制作工艺,聘请元江民族歌舞团多年从事吹奏乐器和研究制作民间乐器的土专家苏照强,潜心研制竹乐器,精心闭门造“乐”,在挖掘,传承民间音乐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独树一帜,达到了出奇制“声”,一鸣惊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旭东 《中国文化》2009,(1):150-155
《石遣室诗话》卷一末云:“都下诗人,十余年来颇复萧寂,自余丁未入都,广雅相国入廷枢,樊山、实甫、芸子俱至,继而弢庵、苏堪、右衡、病山、梅庵、确士、子言先後至。”其中有“确士”者。  相似文献   

20.
夹峙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位于中美洲南部的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其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尼加拉瓜,东南与巴拿马相连。“哥斯达黎加”一词,在西班牙语中意指“富饶的海岸”:哥斯达黎加的经济水平,于中美洲各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