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元素,因此,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尤其是法治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而离婚又是家庭矛盾亦或是社会矛盾的突显。通过历史的、纵向的比较研究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二部婚姻立法(即1950年和1980年)中离婚制度、离婚财产、离婚后的子女抚养的变迁,最终以家庭文化这个大历史的视野论证我国妇女法律地位不断提高、以子女利益为主以及感情破裂原则与离婚率提高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婚姻本质,达到在立法上完善了社会和谐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离婚案件因为不同家庭的婚姻状况各不相同,而且因为牵扯着家庭、情感、子女、财产等各方面与当事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是否判决离婚等在实务处理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文章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婚姻家庭法原理、实务中的现实案例等对选择二次起诉、同性恋异性婚姻应否判决离婚进行正反两方面论证分析,并尝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自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颁布后,围绕该修正案分别于2001、2003及2011年出台了三次司法解释,其中主要集中在婚姻存续期间和离婚后的财产规定。通过对10年来相关立法的梳理,对婚姻立法的伦理性、保护妻子权益以及子女利益最大化等价值方面做出分析,并提出中国离婚立法的未来方向"和"。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对夫妻财产的分割、财产收益的分配、不动产的确权等问题作出了规定,实现了婚姻法在调整婚姻财产关系上与物权法、合同法的链接。这些规定淡化了婚姻财产所独具的夫妻、婚姻、家庭的属性,因此在适用中应注意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共同财产的特殊性、财产产生收益的存在与不产生收益的可能及父母出资给子女买房的初衷,慎重运用"视为赠与",以讲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原初意义上,家庭具备生育、经济、教化和关怀功能。在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背景下,家庭的原初功能会分离、弱化甚至消失。这主要是由于社会“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在不同人群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新的配置方式,女性可在新的配置方式中获得相当份额的缘故。当婚姻与家庭的当事人只是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建构和解构婚姻与家庭,而在客观上没有伤害他人和社会时,其伦理性为弱势;当这种建构与解构客观上殃及他人、子女的利益时,其行为的伦理性为强势。人类家庭及其伦理的当代形态所涉及到的不止是个人如何生活、想怎样生活的问题,更涉及到家庭在当代生活中到底具有何种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种价值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方式,既受到社会整合方式的影响,又受到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制约。对此问题的研究,伦理分析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中国式离婚》所引发的对于现代婚姻伦理的审视中,可以看到现代婚姻在走向纯个体化行为的同时,又与市场消费化趋向之间的内在悖论,以及现代婚姻伦理的消解与重构的深度内涵。以揭示婚姻伦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离婚人数已超过100万,并且以每年35%~40%的速度递增.一般地讲,一个国家的离婚率越高,离异家庭子女也就越多,其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如今,随着都市人对婚姻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离婚率比10年前增长了3倍,每年有近50万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分手".而离婚双方大都会涉及到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棘手问题.不少人为此闹得精疲力竭,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发生血腥案件.因此,不少站在婚姻破裂边缘的人都渴望有人指点迷津,最终能够达到"和平解体",从而开始新的生活.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专门提供"代办离婚"服务的时尚职业也应运而生.郑州女孩刘蓓在深圳当"离婚保姆"的经历,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嬗变,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而离婚家庭的急剧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父母离婚、家庭解体不仅会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性格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遏止其社会性的顺利发展,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社会性发展不良。近年来,我国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它包括生活的全部,其中伦理性的爱是婚姻的基础.婚礼是婚姻的精神和伦理的必须,子女是婚姻中男女双方爱的客观化结果.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角色分工是基于其性别差异,婚姻制度是现实婚姻的保障.婚姻是神圣的,从概念上来说是不能离婚的,但婚姻中的爱又具有感觉的成分,所以婚姻中又包含着离异的可能性.在婚姻中需要摒...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民事法律关系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财产问题,而与我们家庭息息相关的婚姻财产则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在离婚案件处理中,离婚财产的分割就成为了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离婚的概念;然后对离婚财产分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离婚财产分割制度的缺陷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社会文书中的子嗣收养、财产分割与继承契约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非正式婚姻子女”这一概念,其次对他们的身世来源作了分类,并以此对唐宋时期敦煌百姓婚姻家庭中的子女构成状况、财产继承与分割原则以及家庭生活的伦理观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婚姻观念越来越开放、变化,一些家庭发生了裂变,走向解体.由于父母的离婚、再婚,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其中有的单亲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心境长期受到压抑,甚至性格孤僻、个性刚烈、多疑敏感.作为班主任,我采取如下方法来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离婚率之高是世人皆知的。资料表明,在美国的婚姻总数中,再婚约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这众多的再婚家庭中,一半以上的第二次结婚的夫妇,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又办第二次离婚。许多社会学家的统计材料证实,导致这种“再婚离婚率”高于“初婚离婚率”的“危险因素”之所在,首先是如何处理好继父继母与继儿的“微妙关系”。由于父母离婚,子女进入了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这一重大变化,给子女造成一定压力(包括心理上的和社会上的压力)。因此教师应想出一些办法来促使孩子们适应父母离婚后的状况,事实证明,这对身处再婚家庭中的子女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王富超 《成都师专学报》2011,(6):102-104,116
网络婚姻是以网络为媒介构成的一种婚姻关系。文章认为,网络婚姻具有虚拟性、非伦理性和非道德性、非对称性和便利性等特点,网络婚姻与传统婚姻在构成要件、存在方式、程序、本质等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网络婚姻无论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有相当大的危害。因此,在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及管理方面,要完善现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要完善相关离婚案件及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要强化对网络婚姻的社会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家庭共有财产制度在现代社会正逐渐走向式微,但因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与个体选择的不同,该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家庭与部分以家族式生产为主要收入形式的城市家庭中还占有一定比例,其作为一种社会现实,也是我国法律特别是民事法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题,然因现行法的缺位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冲击,该制度在我国面临着在民法中体系定位不清晰、制度规范不完善、判决结果不统一的法律困境。因家庭共有财产制度项下的各具体规则在现代社会的法律性质转变和矛盾纠纷的紧迫性不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家庭共有财产制度的修法路径,给予该制度在民法体系中妥当的安置。  相似文献   

19.
东汉时期的婚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是结婚要遵循父母之命和讲求门当户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长者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权以及社会门第等级观念的流行;其次是离婚和女子再嫁相对自由,同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烈女行为也被大力提倡和颂扬,既反映了东汉社会比较开明的婚姻观念,也说明了婚姻礼法制度的逐步严密;最后统治阶层忽视基本的伦理纲常,婚姻关系比较混乱,这种关系应当是建立在特定的政治利益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这一问题衍生出的较为突出的不良后果,要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产生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学校教育如何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