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高FIB(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盲给药。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针20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u腹部皮下注射,每天两次,持续10天;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 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治疗前后进行CSS、B I评分及FIB测定并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d90的B 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浆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3、d7、d14治疗组血浆FIB含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7.743,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原发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粘度的改善,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3次/d,每次四粒),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血粘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粘度、内皮素(ET)水平均下降,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但通心络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粘度、内皮素(ET)水平显著下降(P〈0.05),并可显著升高血清NO、血浆白蛋白水平(P〈0.05)。结论:PNS患者在规律口服强的松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恢复,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观察其功能恢复,并与药物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47.5%.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显效3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同时及时做好治疗时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输液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4日,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佳,且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应用硫普罗宁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2例,常规应用护肝药物如肌苷注射液等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情况.结果:硫普罗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发现,ALT 好转情况、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普罗宁治疗急性戊型肝炎有较好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并选取1992~2013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采用Rev Man 4.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患者1 743例.与对照组比较,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比值比(OR)合并值为4.61(5%可信区间为3.46~6.13),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一疗程。结果: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发病第四天起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天一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7d、14d、21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7d、14d、28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血肿、水肿体积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1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7d两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28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有利于脑出血患者血肿和水肿的吸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对心肺复苏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9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即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扩血管、利尿等.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肺功能指标、心功能参数及超声右心形态学变化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对对心肺复苏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COPD中文称呼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患者病情复杂及合并呼吸衰竭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文章就COPD急性发作急诊科治疗现状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1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痰热清组)和对照组(氨溴索组),观察两组治疗7天的治疗评价,包括发热、咳嗽、咳痰难易程度的临床变化。结果:痰热清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及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明显的退热、止咳、祛痰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组(30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脉通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效应是其作用机理之一,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7,(16):35-3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机制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对凝血机制和血脂的影响及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复发率。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分别进行血凝和血脂等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同时追踪观察一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时间(TT)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临床意义;血脂两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时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延长凝血时间,对血脂无明显影响,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清开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开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清开灵组(清开灵 常规治疗,生理盐水250 ml加入清开灵1200 mg,1次/d,连续14 d,静脉点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清开灵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清开灵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清开灵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78.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清开灵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其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阻止白细胞向梗死区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贞 《考试周刊》2015,(21):131-132
目的 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予以舒血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8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徐孝林 《考试周刊》2015,(19):130-131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各项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服用自制降脂汤,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7%,对照组为746.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以,自制降脂汤能有效地降低高脂血症的血脂,对高脂血症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