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河西汉简中,出现过许多蔬菜的名称。这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河西地区的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蔬菜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这些蔬菜的种属作些考证,并对其种植的历史、功用以及食用方法等问题作些探讨,以期丰富河西史的研究,也丰富中国农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肃东部佛教石窟群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群,该区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东部石窟中遗留下来大量的佛教题记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为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古代文学和区域历史地理等提供了丰富资料。该区域石窟具有数量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与地方达官显贵有密切关系。现今许多石窟题记风化破损,及时保护和整理这些题记文献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01,(3):161-171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 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敦煌书法艺术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卷子不仅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料,也为研究我国古代民间书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敦煌书法自然率意、丰富多彩,作为民间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北碑书法一样,都将写入煌辉中国书法史。  相似文献   

5.
古代农业职业教育在推动古代农业以及农业文明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丰富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农业职业教育在经历了萌芽、孕育、鼎盛时期以及明清时期新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农业职业教育行为发生的强制性色彩凸显、教育内容的丰富实用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元等一系列特点,这也成为我国古代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技术发展以及农业知识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曹魏时期,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传入河西;晋末战乱,大量中原人民流入河西,加上前凉措施得当,既促进了河西经济的发展,又导致了其社会经济主体由畜牧向农业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出版的河西历史化研究资料中教育史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其中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书院,科举,家庭教育等.因资料欠缺,以张掖教育史为主。  相似文献   

8.
马月亮 《文教资料》2010,(18):124-126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河西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其中有大量的韵文和别字,这为研究它所反映的方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河西宝卷兴盛于明清两代,是对敦煌变文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研究河西宝卷的音韵有助于我们揭示明清时西北方音的概貌,对我们探求西北方音从唐五代经宋、明清至近代的发展与演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枣果是中国传统五果之一,因其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园林价值,在五果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枣果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也是商贸往来中的大宗商品,在灾荒时节甚至还可以发挥代粮功能。中国古代枣果研究对于丰富古代农业经济史的学术成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古代枣果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仍存在着些许不足。文章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古代枣果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人类大约经历了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分为原始农业(7000年)、传统农业(3000年)、现代农业(200年)三个阶段。目前正在向生态农业跨跃。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民族相继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基地。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试图就古代河西农业的出现与发展状况加以整理介绍。因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偏颇之处,望指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凝结着沈从文先生下半生心血的一部巨著,这部巨著资料丰富,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间上历经万年,涉及的研究对象也远远超出了服饰范围,堪称一部浓缩的古代文化史,在书中,沈先生利用出土文物等资料解决了一些古代名物训诂方面的难题,如:衽,小山,便面,步障,捉鹰等。  相似文献   

12.
出土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马王堆医学资料则是众多出土文献资料中的代表.这些资料呈现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研究难度大以及价值高等特点.同时,马王堆出土文献不仅可以为纠正传世医学文献中的讹误提供参考,也是古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献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14.
水利灌溉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兼析魏特夫“治水──专制主义”理论姚伟钧水利是农业的基础和命脉。在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水利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极为重大。水利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基本方面,而且也是农业和社...  相似文献   

15.
现存古代河西地方志中有许多野生蔬菜的记载,反映了野生蔬菜在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中几种主要野生蔬菜的食用历史、所属类别、名称由来、食用方法、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作简略考释,以期丰富河西生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河西是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孔道,也是古代中国率先接受西方物质、精神文明的洗礼,融胡汉、东西文明为一体,日益开放、日益发展、日益繁荣的一个"特区"。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内聚性便是河西文化的鲜明品格。历代文人咏河西的诗词作品,便是河西历史生活、地域文化精神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篇章。《全唐诗》中边塞诗约有两千首,其中歌咏西北边塞的约占一千五百首,而涉及"河西"者分量最大。明清时期咏河西诗相对于唐边塞诗而言,又有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独特品格。地域文化研究是中华文化研究探原析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地域文化与文学或诗歌的关系,也是一个愈来愈受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朱瑜章老师编选《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是具有开拓精神和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是一个人治的国家,因而特别重视人才的鉴别与选用,在古代就逐渐形成了“知人善任”的传统,且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人格鉴定思想。研究和挖掘中国古代人格鉴定思想,对于弘扬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促进当今人格鉴定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救荒书的内容涉及历史时期救荒制度建设、农业减灾技术措施、工程减灾技术措施、生物减灾技术措施、灾害预防、灾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所蕴涵的减灾技术资料比较全面,是我们研究古代减灾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资料,对今天的防灾救灾工作也有借鉴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救荒书中减灾科学技术资料的分析整理,将其系统划分为救荒减灾制度建设资料、农业减灾技术资料、水利工程减灾技术资料、生物减灾技术资料、灾害预防技术资料、野菜谱录资料六大方面,并对其分布情况及其利用价值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皇家吐鲁番考察队综述陈海涛中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即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线,遗留有大量珍贵古代文化遗迹,在本世纪初,曾吸引了大量外国探险家。许多国家都争先恐后地派遣专家,单独或结队来到这一地区,考察并发掘各种古代遗存,并且从这里攫掠了大批稀世的珍贵...  相似文献   

20.
古代河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曾经是丝路交通的咽喉要道和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在政治军事、经济贸易、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河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会出现曲折和反复。认真总结古代河西开发的经验教训,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