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透过主人公金狗、雷大空、韩文举们所凸现出的创作主体心理行为上强烈的拒官意识与担官行为方式,是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拉丁美洲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是它的整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继承古印第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表达反帝反殖反独裁的共同主题以及拉美作家的群体意识是其整体意识的标识。拉美文学经历了由依附、模仿到独立的道路 ,正确处理文学的批判与继承、扬弃与创造的关系 ,坚持拉美文学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坚持文学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忏悔意识于文学自有其伟大之处,它使作品的主人公有了检视自我心灵的可能,在良知痛苦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中达到了对自我的质疑与批判;同时,忏悔意识源于对存在局限的敏锐直觉,从而在更高层面上达到了对存在条件拷问的维度。在鲁迅的文学世界中,忏悔意识集中表现为道德忏悔与形而上忏悔,体现了一位卓越文学家应该有的精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基督教的诞生是同步的。“赎罪”可视为基督教文化的 第一原型。它在欧美文学中呈现出一种现实化与历史化的双重作用。霍桑的《红字>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对这一文化原型所做的两种不同方式的解读——移位阐释和演化阐释。从中不难看出,历史精神与作家个人风格的紧密交融。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调笑>>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调笑》词有独特的体式,与唐、五代《调笑》迥然不同,它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悦、相思相别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唱赚的早期形式。诗词文三者结合的样式,注重对人物情感心理的刻画,使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与通俗曲艺接近,但又追求“雅”的风格。宋代《调笑》词集中于北宋,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参与创作相关,也是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6.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羊的门>和张宇的<软弱>都是以豫中平原作为故事发生发展背景的长篇小说,一写乡村,一写都市,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从各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豫中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对作品中蕴含的豫中文化展开论述,剖析其文化内涵和具体表现,以期对豫中文化做较为全面的阐释和总结.两位作家对豫中文化既有感性的直觉,又有理性的认知;既有认同肯定的地方,也不乏反思批判之处,从而使作品的文化主题得到了的深刻的发挥和表现.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6,(6):70-73
"出走意识"是萧红人生之路与文学之路的精神基因,对其文学创作的内容选择和审美风格形成影响深远。萧红以"出走意识"为基点,融合其一生漂泊的悲怆、苦难与辛酸经历,在作品中热切关注社会最底层妇女的命运;她把自己的不幸与苦难、不堪忍受与希望写进作品,通过描画愚昧麻木、软弱忍耐的女性形象,以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倾诉女性的悲哀。"出走意识"还呈现为萧红作品的漂泊感、抒情风格和语言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 ,在老舍的作品里 ,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 ,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 ,无论是“文明批判”还是“文化反思” ,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 ,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 ,世界性与民族性 ,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论萧红的女性内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萧红的后期作品中存在着明显的女性内审意识,这具体表现为对女性所具有的人类共同弱点的批判、对女性传统意识的深层展示以及对女性个性解放出路的反思。这种女性内审意识的形成是与萧红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男性中心论,形成了三从、三纲、四德、七出等女性传统恐惧。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闺阁政治叙述,暴露了女性冲突族群既有对父权文化极其有限的政治反抗,更是男权诡计的被迫同谋。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中的价值,是敢于面对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种种阴暗意识,揭示其复杂的文化与心理上的深层意识,从而坚持了作者女性性别书写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