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2009年浙江高考阅卷,一篇题为《朝圣》的作文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本文可判为56分,因为作者审题恰当,语言功底扎实,结构独特,全文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另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全文语言晦涩,主题不清,逻辑混乱,是典型的"天书  相似文献   

2.
2009年浙江高考阅卷,一篇题为《朝圣》的作文,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本文可判56分,因为作者审题恰当,语言功底扎实,结构独特,全文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全文语言晦涩,主题不清,逻辑混乱,是典型的“天书型”文章。最后,阅卷组综合各方意见,本文被判40分,即内容分16分,表达分21分,发展分3分。  相似文献   

3.
孙如明 《高中生》2010,(3):10-11
2009年浙江高考阅卷,一篇题为“朝圣”的作文.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此文可判为56分,因为作者审题恰当,语言功底扎实,结构独特,全文透露出难得的书卷气;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全文语言晦涩,主题不清。逻辑混乱,是典型的“天书型”文章。最后,阅卷组综合各方意见,此文被判为40分(内容分16分,表达分21分,发展分3分)。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9年周建人先生在《思维科学初探》一文中明确提出“思想先于语言”以来,国内心理学界就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主要形成两种倾向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必须以语言为物质外壳,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是以各种不同形式出现的反映过程,有语言的思维,也有非语言的思维,思维和语言并不都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对争论双方的论点、论据加以综述,并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詹天佑》一文的开篇第一句。这一句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理解全文的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对于本句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本句应理解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理解为“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对于本句的理解,之所以有不同的见解,究其原因,在于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复杂词组的自身是  相似文献   

6.
严秀娣 《考试周刊》2010,(55):51-51
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紧扣文本,从字词语句着手,挖掘文本的语言含义,要求去品位赏析语句,强调咬文嚼字,注重知识的传授:另一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7.
典子的话     
这幅漫画中的音符和刀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种慧杰同学认为音符如鼓励,指责如刀,他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鼓励才是前进的动力,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语言都较别致、清雅,如举例部分的语言再考究些,会使全文看起来更和谐。谢葭颖同学对漫画理解的角度挺独特,全文用了对比的手法。杜晓琳同学把侧重点放在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上面,其实这也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上,主讲老师在教学的复习导入环节进行了词语听写训练。对此,听课老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在教学的开始环节进行听写训练,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耽误教学时间,这种训练方式落伍了。另一种意见认为,听写是语言训练的有效路径,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书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以周生亚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既是指示代词(现一般称“无定代词”或“无指代词”),又是否定副词。但持这一看法的人,谁都没有明说把“莫”看作  相似文献   

10.
完形填空是一种测试学生的外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这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测试,被认为是高考英语试卷中难度最大的题型之一。要求考生集中精力阅读全文,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英语知识来答题。重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情感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咏雪》一文比较短小,全文只有7l字,由于充分预习。学生当堂就能背诵,在进行导入、朗读指导、文意疏通之后,我按照教学参考书的一个环节,抛出一个问题:“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比喻好?学生在我鼓励多元化、个性化解渎理念的诱导下,终于得出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理由是...  相似文献   

12.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特有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全文分析了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调控语言焦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翻译研究不同,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研究重视语言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认为翻译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翻译的过程受到双方语言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文从后殖民的角度探讨翻译的产生和发展与帝国的需要、政治权力斗争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翻译在帝国统治下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语篇教学就是从文章的段落或全文着手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分析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力,引导学生把所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到语篇水平上来,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传递理论看,语言信息传递受到语境的影响,因此教育的信息传递就需要考虑语境的作用,而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德育也有必要充分考虑语境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语境将有助于德育效果的发挥和提高。关子德育语境的含义。目前对德育语境的理解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德育语境是指德育的语言环境,即德育的现实情景,具体表现为德育所涉及的一定的具体场合,如社会环境、德育语言、时间地点,这一观点主要从德育语境的客观环境因素的角度予以阐述。第二种意见指出,德育语境是指德育的言语环境,即德育的行为特点,具体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病理学家以及其他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十分关心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不少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过论述.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思维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唯一工具,因此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比较和1的大小,在学生中常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1;另一种意见则认为=1。究竟哪种意见正确,可用几种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严复在他译的《天演论》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这里的“信”,即如今所说的准确、忠实于原作。对于文学作品翻译,“信”不光是指作品字面的“信”,也应该包含作品风格上的“信”。文学翻译理应把它的风格翻译出来。围绕着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无法翻译的。理由是中外语言的性质不同,在构词法、语法结构、修辞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同语言无法表达同样的风格。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可以翻译,尽管这事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一、学习要点;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准确、生动的语言。二、学习指要: 荷塘月色 (一)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其“揭全文之指”的语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篇首;那么,“后必顾之”是怎样“顾”的呢?试举述一、二,并加以简要分析。 (二)对于作者在《荷塘月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历来众说纷纭,就下面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打上√号: 1、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写清冷幽深的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活动,更是一种主体的生命活动。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意见。一、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是学生学习作者的书面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说话是学生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要把话说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