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关荣 《职教论坛》2003,(12):35-35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1.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即顺推繁复时考虑逆求;反向推行证明,即直接解决比较困难时考虑间接解决;探求问题的可能性有困难就考虑其不可能性,因此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相反的…  相似文献   

2.
解决数学问题,一般总是从正面入手进行思考,但有时用这种常规思路解答显得十分繁杂,甚至无法解决的情况.这时若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也许会“柳暗花明”,而且解题步骤可较为简捷,这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另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从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现举例说明逆向思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后研究逆命题;探讨可能性问题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问题的不可能性;对中学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采用逆向性思维方式有时可迅速达到解题目的。  相似文献   

4.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当正向思考有困难时,不妨转换思考方式,进行逆向思考,常能化难为易,使问题迅速而准确地解决.善于逆向思维是思维灵活的一种表现,下面浅谈逆向思维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1 定义、公式、定理的逆用在数学解题中直接运用定义、公式、定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但其逆向应用往往被忽视.重视定义、公式、定理的逆向应用,在解题中能得心应手,有利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按习惯思维方向,而是从其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解题时,顺推不行时考虑从其反面来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转换为探讨不可能性.总之,当我们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入困难时,逆向思维会使人顿开茅塞,绝境逢生.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或解题时,许多学生或老师往往习惯于从正面入手,而忽视从逆向思考.其实,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当采用常规方法从正面解决感到繁琐、困难时,若能逆向思维,往往能化难为易,出奇制胜.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逆向思维的应用,教师可把这种思维方法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逆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总是先从正面入手按照常规的思维途径去进行思考,这就是所谓的正向思维.如果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特定的数学问题形成了一种较为强烈的意识,就转变成思维定势.人们常常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模式和方法先加强这种思维定势,而使许多问题得到解决.但往往也会遇到从正面入手较繁较难,或出现一些逻辑上的困境,这时就要从辩证思维的观点出发,运用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执果索因或从反面去思考问题,是解决某些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一般总是从正面人手进行思考,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但是有时会遇到从正面考虑比较复杂,甚至无法解决的情况,这时若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或者逆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这就是逆向思维.同学们如果能学会逆向思维解题,不仅可以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而且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掌握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迁移.整式的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是互逆的两个过程,因此一些公式与法则既可正向应用,也可逆向应用.  相似文献   

11.
邱云华 《考试周刊》2011,(43):77-78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性思维的另一种思维形式。它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主动改变思维方向去考虑问题,从已有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即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其不可能性;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逆向思维摆脱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它不拘泥于已有的范例和模式解决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和智慧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初中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按思维的收敛与发散来分,思维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按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方向)来分,思维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它们有各自侧重的思考方法,也有交叉或重叠的部分,如,逆向思维就属于发散思维的范畴。无论是何种思维方式,都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逆向思维的价值数学中的逆向思维有两个特征:(1)可逆性。即反过来思考,如,逆题目结论,逆推理方法,逆序转化等。(2)双向性。即正反交叉思考,解题时将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 :在思维方向上具有逆向性、侧向性或多向性 ,在思维内容上具有变通性和开放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对引申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发现新方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 ,逆向进行推理 ,反向进行证明等形式。例 1 :已知 2 m =3,2 n =4,求2 3 m -2 n的值。分析 :由 2 m =3,m不能求得 ,因此须逆用幂的性质 :am÷ an= am-n和 (am ) n =amn,即 2 3 m -2 n =2 3 m2 2 n=(2 m ) 3(2 n) 2 =334 …  相似文献   

14.
一、逆向思维 化生为熟 解决数学问题,从正面人手进行思考,叫做正向思维解题.有时遇到从正面思考不易解决的问题,可以从它的反面去思考,叫做逆向思维解题.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巧妙解决有些颇有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通常运用于顺推难以进行或不行、正面求解遇阻等情形,这时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绝处逢生,从而找到解题途径.本文就常见的逆向思维在解高考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是指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有些数学问题,若从正面思考,可能无从下手,而打破思维定势,采用辩证的方法,从相反的角度去考虑,即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会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现在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在学习中过程培养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17.
杨新兰 《中学生阅读》2005,(5):38-39,42
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有好多数学问题,若直接从正面解决,或解题思路不明朗,或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此时可以从问题的结论去思考和探索,也就是从解题目标出发,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逆向连续推理转化,寻求结论成立的必备条件.这种思想方法运用的巧妙,可以收到化繁为简、开拓解题思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对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谈谈逆向思维的作用与提高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一、什么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它是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具体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转换能力的训练.而逆向思维是思维转换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定理、公式法  相似文献   

20.
崔建花 《天津教育》2020,(4):133-134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解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逆向思维能力,所谓逆向思维,即从顺向思维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思考时另想思路,还能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这样有效提高了学生解题速率与正确率。本文就小学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