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读课文的教学要点 《荔枝蜜》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记叙的线索和词语的搭配。怎样在教学中把握这个要点呢?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附录《记叙文的阅读》中有关介绍线索的部分。初步明确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以及线索的多样性等问题。 第二、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去分析本课的线索。本课的线索,在课文“预习提示”中已明确指出。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学生去背记这个结论,而应该去分析线索和文章结构、线索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关于结构,本课课后练习一提出了这个问题,教者要有意识的把这个练习题和线索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发展正是和文章的段落层次同步的,学生可从中领悟“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这一提法,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把握线索去分  相似文献   

2.
分析议论文的层次,是为了了解议论文的文章结构,领悟论证的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议论文层次,要从议论文的特点出发,紧紧扣住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除了要能辨识这三要素,还要能把握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议论文层次,首先要抓住论点与论据间的层次关系。有的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单层次的,即直接用几个论据证明这个论点;有的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多层次的,即文章既有全文的中心论点,又有若干分论点,而分论点则是其所要证明论点的论据。分  相似文献   

3.
层次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组织安排材料的次序.由于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有所不同,所以在概括层意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层次的不同特点,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概括层意的方法:一、在概括全文每个层次的层意时,必须通读全文,把握全部内容。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及部分记叙文,多有统领段统帅全文,多有中心段强调文章的内容重点及中心思想,多有总结段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因此,这些地方往往成为文章的比较明显的层次标志。要根据这几个地方的内容来概括层意。  相似文献   

4.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有时在文前,有时在文后,有时从评论一件事物引出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读记叙文则要研究文中写的什么人,记的什么事,从分析人物或事件中,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二、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安排段落、层次,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段落划分出来了,段意归纳出来了,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便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讲究逻辑严密,无论是全文的谋篇布局,还是语段内部的层次安排,或是句子间的相互关联,都应体现出一个缜密的说理推论过程。而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常会出现文章结构不严谨,段内层次不分明,句子衔接不紧密的毛病。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把握议论文写作的严密的逻辑性呢?本文试以因果推理的角度,谈谈指导学生进行论述性语段写作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8.
章法 ,指的是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组织结构、布局谋篇的规律。一篇好文章 ,除了词汇丰富、语言优美 ,还要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得、脉络分明、结构严谨。记叙文 ,要把分散的复杂的材料组织起来 ,有它的一定的结构层次 ,如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或按事物的空间 ,或按事物的性质等来安排层次。如《鸿门宴》(高中语文新课本第二册 )这篇文言记叙文在章法上很值得学习 ,文章整个故事结构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情节跌宕起伏 ,人物栩栩如生。全文以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和刘邦由被动变主动为线索 ,将这场错综复杂的斗争记…  相似文献   

9.
学生写作写人、记事记叙文和立论式议论文普遍存在几点缺憾:一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不分,即分不清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体裁含混不清;二是不懂得围绕一个中心来选材,所选材料不能都为表现一个中心服务;三是写议论文不会明确提出论点,不会扣紧论点分析问题和讲道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阅读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解题的关键还在于掌握阅读规律,整体把握全文,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同顺风行船,定会事半功倍。一、文体切入,确定读法明确文体,是读懂文章的前提。在浏览一篇文章时,考生必须快速地明确文章属于哪种文体,明确了文体,才能采用适合该文体的读法来阅读。近几年,现代文的鉴赏以议论文、散文居多。对于散文,解题时要通读全文,读懂作者的情感基调,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发挥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对议论文,要读懂作者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记叙文,我们首先不仅要知道事件发生的要素,还要通过线索的分析,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如果能在这一基础上掌握点表现手法的分析,你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更轻松地解答相关题目了。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导引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记叙文结构的一些要求:1.思路要清晰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晴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在考试中,学生的作文要得高分,不但要有清晰自然的写作顺序,还要用一根线索贯穿全文,把许多人和事串联起来,一气呵成,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严密。那么,什么是文章的线索?如何确定文章的线索呢?一、文章线索的内涵与意义线索是贯串在整个记叙文中将材料串联组织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说材料是一颗一颗的珍珠,那么线索便是将这些珍珠连成串的一根线。散文作家秦牧说:"思想像一根红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弃散在  相似文献   

14.
作者的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的线索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进程,都通过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作者的思路的描现也是不同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都有情节线索,情节发展有其来龙去脉,作者的思路也是表现在这些来龙去脉中.有些文章,作者的思路比较简单,常用单线来表现;有些文章,作者的思想比较复杂,常用复线(如明线、暗线)来表现.有时,作者的思路按顺序发展,就用顺叙的写法;有时作者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则用倒叙、插叙等写法来表现作者的思路.议论文:作者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有两处提到线索。一处见于教学要求:初中阶段要“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理清文章的脉络(即线索——笔者注)、层次,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一处见于“高一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学习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线索清楚,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议论、抒情等方法表达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苗晓丽 《现代语文》2013,(4):123-124
翻开众多的高中生作文,笔者发现一个很不乐观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写"八股"式的议论文,大都是"中心论点+分论点+若干实例"。学生很少写有血有肉情感真实的记叙文。那么如何在高考中写好一篇质量上乘的记叙文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小、巧"。一、材料的选择要"小"任何文体的文章,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首先都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范围性,那么对于记叙文而言,选择材料要"小",所谓的"小"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记叙文的读写教学中,对记叙文主题,线索、结构三个环节的探讨,实践证明抓好记叙文的三个环节,给记叙文的读写教研开拓了新的领域。记叙文的三个环节是主题、线索,结构。笔者认为主题要在线索的形成中(即根据主题需要选舍情节构成线索)突出,线索要围、绕突出主题而形成;结构必须为主题的突出和线索的构成服务。在此笔者强调理解主题的形成(或产生)、提炼的主动性,明确线索形成的重要性,掌握结构就是思路再现于文中层次的必然性。我们记叙文的讲读教学必须去研究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经过,把记叙文的讲读教学课改为学生练习课;记叙文的作文指导课必须由盲目命题到有目的设置作文教程,  相似文献   

18.
一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散文的一个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记叙文有一根贯穿全文的线索;议论文有一个中心论点。二 词按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句子从结构上分两类——单句和复句;散文主要有两类——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通讯有两种——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说明文的两种说明对象——实物说明和事理说明;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法——立论和驳论;小说的两种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三段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说明文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9.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证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发现,不少九年级学生的议论文解题能力较弱,在考试中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议论文思路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那么如何梳理议论文的思路结构呢?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及2014年中考试题探究引导学生梳理议论文结构的方法。一、明确类型,胸有泾渭议论文结构一般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经常在开头提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