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心成员,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对太平天国有过重大的贡献,也犯过错误。因此,在对石达开的评价问题上,过去史学界有过不同的意见。但“四人帮”大搞影射史学,以批判石达开为名,行篡党夺权之实。为此,他们把石达开说成是“混进革命”内部的“地主分子”;是复辟“倒退”的“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是“可耻的叛徒”,等等。为了拨乱反正,肃清其流毒,就必须把“四人帮”这一阴谋诡计彻底揭穿!至于史学界的不同意见,也有必要开展百家争鸣,澄清其中的迷雾,还石达开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石达开是天国革命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之一。金田起义后不久,他被封为左军主将,永安建制时被封为翼王。在从广西到南京的进军中,石达开所部一直是开路先锋,同清军进行了无数次殊死决战,由于他的正确指挥,其军所向披靡,为太平军比较迅速地攻占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石达开在实际斗争中显现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天国和清军所公认。杨秀清对他“屡委以军事”,李秀成也认为石“文武备足,谋略甚深”。清军称他为“石敢当”,说其军“所至”,清兵“争避之”。左宗棠说:“石逆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  相似文献   

3.
<正> 一般认为,石达开远征是以进图四川为目标,主要理由是:石达开在1853年初就曾提出过“先行入川,再图四扰”的主张,说明石达开在此时或更早已具有在四川建立根据地的思想,石达开在被捕后也有“久想占据四川省”的供辞,反映石达开牺牲前仍未放弃进图四川的主意,石达开离开天京,转战浙、闽、赣、湘、桂、实际进入了四川;许多记载,如李宾的《中兴别记》都认定石达开在江西南安接受了二旗军略萧发胜的“计画”,  相似文献   

4.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是太平天国“文武备足”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之一。他为太平天国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也犯过无可挽回的错误,最后导致了大渡河畔历史悲剧的结局。石达开能诗,但真作不多,这首诗是他离京“远征”转战途中,1862年初驻军贵州大定与苗胞欢聚时即席所赋。原诗是1957年9月贵州大定县人民委员会寄给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的一篇《石达开与苗家》的  相似文献   

5.
石达开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爱之者极力赞美他,说他是“太平天国第一个军事、政治大人才。”贬之者力斥其走着一条从个人英雄主义——分裂——叛变乞降的道路,是剥削阶级本性决定的。由于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他对这场农民革命运动所作的积极贡献和所起的消极破坏作用,都不易为人察觉和估量,因而对他的褒、贬不免失当;对他前期、后期的言行,也缺少合理的逻辑。如果我们拨开迷雾,去掉偏见,就会发现他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相似文献   

6.
石达开在诛杨问题上的态度是颇为复杂的。他固然赞同杀杨,但是却并没有参与诛杨“密义议”;他在事变后匆匆赶回天京,目的是要制止韦昌辉等的滥杀,而并不是为了给杨秀清报仇。  相似文献   

7.
石达开留在广西宜州北山的诗碑,不仅真实地表达了太平天国崇拜上帝、灭佛反孔的思想主张,而且反映了石达开“一统太平”的雄心,以及不得不从天京出走的矛盾心态。诗作表明,太平天国虽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但也只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石达开则是一个有着历史局限性的悲剧式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一八五七年六月从天京出走,带领太平军大批精锐部队转战数省后,于一八六三年六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覆败。这是太平天国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评价石达开这个历史人物所必然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解放后,国内史学界对石达开的评价主要有三种意见:一、认为石达开是第一流的军事政治人才,但是在天京事变后,他把太平天国大批的最好兵将带走,远征不返,造成了太平天国最严重的分裂行动。二、认为石达开在内讧的血腥屠杀中是主谋人之一。他屠杀同志,反抗中央,搞分裂活动,是严重的罪行,而不是一般的污点。三、认为石达开是始终忠于天国的英雄,他的出走只是迫于形势。后来,他跨越数省远征,一直与敌人作不屈不挠的战斗,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天京事变,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或比较明确的概括。通常,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这个事变从一八五六年八月“杨秀清谋篡洪秀全位起”,至一八五七年五月“石达开被洪秀全疑忌惧祸出走止,前后为时共十个多月。”“中间经过洪秀全密命杀杨秀清,韦昌辉乘机扩大事变,谋夺政权,石达开起兵靖难,天京军民齐心杀了韦昌辉,欢迎石达开  相似文献   

10.
石达开是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一位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人物。可这几十年来,他的帽子也相当可观。激烈一点的,有什么“阶级异己分子”、“地主分子”,什么“野心家”、“骗走二十万太平军战士”、“背叛革命、分裂革命”,什么“变节投降”、“可耻的叛徒”,等等等等。平和一点的,说他是“地主阶级出身”,“意气用事,走上分裂主义道路”,“最后兵败向敌人乞降”,“玷污了太平天国的旗帜,蒙上了一层投降的黑纱”,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11.
试论石达开     
石达开(一八三一——一八六三)是太平天国革命首义七人之一,后以功封翼王。他在整个革命斗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正的和负的),给整个革命运动的进程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他战斗的一生,从他对革命事业的功劳和贡献来看,石达开是一位出色的农民革命领袖,但又是一位有严重缺点的、犯有很大错误的农民革命领袖。他的错误曾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正因为如此,所以和洪秀全、李秀成等相比,石达开是要逊色许多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误会。由于历史课本、教学参考书、不少史学著作都把石达开带走的人数夸大了,有的说是20万人,有的说是10余万人,有的不说具体数字,只说是大队人马。于是给我们造成一种印象,认为石达开带走的确实是一支大军。其实他所带走的只是人数很少的随身卫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会?首先是《李秀成自述》说了假话。《自述》中说:“那时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翼王将天朝之兵尽行带去。”又在“天朝十误”中说:“误因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相似文献   

13.
邵文 《老年教育》2010,(9):18-19
石达开藏宝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据说,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示意图,图上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长征     
作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前有堵军、后有追兵的征途中,红军爬过了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足迹踏遍半个中国。长征是一个“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当时的“剿匪总司令”蒋介石指着军事地图说:“他们是在走向深渊,走向死亡。”他确信,红军是“石达开第二”,将重  相似文献   

15.
正当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发生了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出来主持朝政,但却受到了洪秀全的猜忌及诸王的排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石达开迫于无奈,愤然出走。他出走有多种原因,对太平天国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共一万多字,主要论点是: (一) 出走天京并非石达开本意:石达开从没想到要离开天京。太平天国需要英明统帅石达开。石达开出走是洪秀全分裂主义的结果;(二) 不能以离开洪秀全定分裂:洪秀全逐渐离开了农民阶级的旗帜。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离开洪秀全不等于离开革命;(三) 不能以离开天京战场论是非:天京已逐渐失去了有利形势。石达开出走有力地配合了天京战场。洪秀全死守天京断送了石达开也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限于版面,本刊仅刊登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7.
1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军事、政治和组织方面,出类拔萃。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很大的贡献。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发生。他奉天王之命,从武昌回到天京(南京),杀掉韦昌辉.协助洪秀全“提理政务”,被加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不久,天王对他产生“疑忌”,封胞弟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挟持翼王,直至试图杀害。1857年5月,石达开在“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开疆报国”,“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的思想指导下,不顾当时大局,率领十万部队,从京城出走。经江西,转战浙江、福建,复入江西,攻入湖南。企图从  相似文献   

18.
1857年5月,太平天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翼王石达开,因不堪忍受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和洪氏兄弟的压抑,秘密从天京出走。石达开逃离天京以后,经东梁山,铜井镇(位于江苏、安徽两省的边界上)渡过长江,于是年6月抵达安庆。在石达开抵达安庆前后,那些不满洪秀全同情石达开的太平军将士,纷纷聚集到石达开的周围。1857年10月,石达开率领这  相似文献   

19.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对石达开的评价,目前还存一些分歧。我们查阅的几本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太平天国的专著和中国近代史读本,都把石达开说成是分裂主义者、野心家、叛徒。我们不同意这些看法,故特撰写此文,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探讨了石达开回师广西失败的原因:石达开回师广西后曾在庆远驻师八个月,在此期间,他没有能够认真地进行根据地的建设,以达到休养整军,再图谋川的目标,没有能够根据四川省清方防备空虚的有利时机,以及庆远地区缺粮,不宜久驻的情况,迅速决断,率师由黔入川,反而驻师八个月踌躇不前,致使良机痛失,造成自己战略形势上的被动挨打和所属部队的严重分裂。这是石部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回师广西失败的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