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热条件下,通过簇阴离子[PW12O40]3-为建筑单元,并充分考虑簇阴离子的结构特点,以两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单元[Cu(4,4'-bipy)]2+和[Cu(O-2,2'-bipy)]为修饰基团,合成了一个二维的新结构的多酸盐[Cu(O-2,2'-bipy)]8[PW12O40{Cu(4,4'- bipy )2}2]·OH。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对其结构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灯盏细辛药材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本文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灯盏细辛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HMBC、HR-MS等方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灯盏细辛乙醚提取部位中分离和鉴定出4个化合物,24(s)-3β-羟基豆甾-5-烯-7-酮(化合物1)、染料木素(化合物2)、3',4'-二甲氧基槲皮素(化合物3)、β-谷甾醇(化合物4)。其中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灯盏细辛药材中分离得到。[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内容,为今后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15种苯并咪唑衍生物为抑菌实验测试药品,以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糖球菌等10种细菌作为受试菌种,通过平板法定性测定样品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除丁二苯并咪唑外,其他的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同时通过试管法定量测定了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2-(2-(1H-benzo[d]imidazol-2-yl)pyridin-3-yl)-1H-benzo[d]imidazole、2,3-吡啶二羧酸、1,2-di(1H-benzo[d]imidazol-2-yl)ethane-1,2-diol、2-phenyl-1H-benzo[d]imidazole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2,2’-联咪唑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8μg/m L,2,3-吡啶二羧酸对肺炎球菌的MIC为1.0μg/m L。  相似文献   

4.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4种不同取代基的1,3-双(芳基丁二烯基酮)丙烷类新型双共轭链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施了其在可见光诱导Ru(bipy)3Cl2催化条件下发生的[4+4]和[2+2]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了4个四环并五环及4个八环并五环双酮取代化合物.该结果为合成特殊八员环及四员环类药物分子和多共轭有机光电材料化合物,提供了很好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18-718
中科院化学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在氮杂环卡宾催化合成手性含硫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前期实现氮杂环卡宾催化合成手性内酯、内酰胺等多种杂环化合物基础上,研究人员发展了氮杂环卡宾催化的烯酮与亚硫酰芳胺的不对称[2+2]形式环加成反应,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地得到了相应的硫杂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2-乙烯-5-甲氧基-1H-吡咯并[3,2-b]吡啶(化合物A)、三氟甲烷亚磺酸钠、过氧化叔丁醇(70%水溶液)、四水醋酸钴、磷酸钾、无水乙腈为原料合成了2-(1-(过氧叔丁基)-3,3,3-三氟丙基)-5-甲氧基-1H-吡咯[3,2-b]吡啶(化合物B)。设计了正交试验来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化合物A与四水醋酸钴摩尔比100:10,化合物A与过氧化叔丁醇摩尔比1:5,反应温度75°C,反应时间10h。该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的合成收率为92.3%,纯度99%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奥氮平合成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2-氨基-3-氰基-5-甲基噻吩两次反应时间为60分钟。2-甲基-4-氨基-10H-噻吩并[2,3-b][1,5]苯二氮杂卓盐酸盐合成反应过程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奥氮平合成反应时间为18小时。本实验奥氮平的收率达到了71.2%。  相似文献   

9.
糖的测定方法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方法[1]。营养学上总糖的测定多采用化学法,且经典化学方法都是以其能被各种试剂氧化为基础的。这些方法中,以蒽铜比色法,铁氰化钾法,斐林氏容量法最为常用[2]。铁氰化钾滴定法由于其终点明显且实验结果准确而被广泛采用[3,4]。本实验选取甜角果实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铁氰化钾滴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醛酮类化合物的质谱测定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确定11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最佳色谱条件。通过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建立目标化合物定量曲线。通过研究去除未反应的2,4-二硝基苯肼干扰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海 《科技风》2012,(13):124
用实验室合成的类双酚单体4-(4-羟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在碳酸钾催化下与2-氯-5-硝基-三氟甲苯经亲核取代反应先合成一种二硝基化合物;再在钯催化下与水合肼发生还原反应制得一种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和大取代三氟甲基的新型二胺单体2-(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4-[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由此含氟二胺单体和两种商品化二酸进行膦酰化缩聚反应制得了一系列主链具有扭曲,非共平面结构和大取代侧基的聚芳酰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Keggin型多酸化合物[Cu(2,2'-bipy)_2]_2[Cu(2,2'-bipy)_3][PW_(12)O_(40)]_2,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cca空间群,a=42.8484(4),b=12.29820(13),c=23.0736(3),V=12158.8(2)~3,Z=4。结果表明,在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配体发生了脱羧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N-乙基-3,3-二甲基-5-甲氧基螺[2H-吲哚-2,3’-[3H]萘并[2,1-b][1,4]嗪光致变色材料,合成了光致变色涂料。并对光致变色涂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一个螯合配体构建的多酸配合物[Ni(2,2'-bipy)_3][Mo_6O_(19)],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由Lindqvist型多钼酸阴离子[Mo_6O_(19)]~(2-)和[Ni(2,2'-bipy)_3]~(2+)配阳离子组成。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 2_(1/n)空间群,a=12.3451(6)?,b=18.9835(10)?,c=17.2109(10)?,α=90°,β=101.166(5),γ=90°,V=3957.1(4)?~3,Z=4。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7,(15)
目的:综述近年来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针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7-(2-苯并噻唑基)、7-(2-苯并恶唑基)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合成工艺(2)1,4-苯并噻嗪-2-羧酸-1-氧化物合成工艺;(3)6,7或7,8并环三环喹诺酮类化合物合成工艺。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针对各类感染性症状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抗菌谱广、以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通过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工艺的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够促进氟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含1,3,4-二唑基团的3(2H)-哒嗪酮化合物的合成进行研究。1,3,4-二唑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是重要的中间体。本实验先用水合肼和酯合成酰肼,再由酰肼、中间体1、中间体2合成2-取代-5-(2-(2-乙硫基)-5-氯-6-苯基-3(2H)-哒嗪酮基)-1,3,4-噁二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4-764
<正>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万伯顺研究组在催化杂环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金属铑催化炔烃与硝酮的环加成反应实现了桥联八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该研究组继吡啶化合物和吡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工作后,尝试利用硝酮来构建中环杂环化合物。在铑催化剂条件下,炔烃与硝酮发生形式上的[2+2+5]环化反应,构建出氧桥联的八元含氮杂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2-582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催化杂环合成研究组万伯顺研究员在铁催化[2+2+2]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啶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2+2+2]环加成反应构建吡啶化合物是将吡啶单元拆分成三个双原子片段再加以组合.  相似文献   

19.
用半经验的量子力学计算方法AM1对14β-[对硝基肉桂酰胺]吗啡酮、14β-[对硝基肉桂酰胺]-7,8二吗啡酮及其衍生物进行了计算,探讨了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得到QSAR关系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由于二茂铁甲酸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二茂铁甲酸为中间体,利用其性质对一些有机化合物进行修饰改造,生成一系列的二茂铁甲酸酯类衍生物。方法:以二茂铁甲酸、阿魏酸、丹皮酚、1,3-二溴丙烷为原料,采用成酯反应得目标化合物。结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二茂铁甲酸的衍生物。结论:设计合成的二茂铁甲酸的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ESIMS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