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沈阳市部分高校在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方面较少;"学习任务重"、"缺乏兴趣"和"缺少锻炼伙伴"是影响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问题,谈一些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智明  闫运运  孙敏 《科教文汇》2010,(36):147-147,176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农村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农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制约,家庭体育在农村的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农村家长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其态度及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并制约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升学的压力、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等方面,也是制约农村中学生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目前蒲城尧山中学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其行为现状的学校因素。从中了解到该校体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了解体育课程改革在陕西某些农村中学的进展状况,以引导农村体育教学改革健康、顺利地进展。  相似文献   

5.
孔俊跃 《科教文汇》2010,(36):151-152
体育活动行为是学生内在动机激发的结果,它不仅决定着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倾向性、活动强度和坚持性,还对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起着定向、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学生意志力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影响体质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大学体育科学开展。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减轻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防病、治病;专业需要"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惰性;学习忙、缺少时间;缺乏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学校应在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宁佩 《内江科技》2014,(2):95-96,99
<正>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湘西州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认知度、动机、次数、时间分布等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影响湘西州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能为湘西州特殊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戴丽玲 《内江科技》2010,31(6):164-165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身体锻炼现状与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①目前中学生的身体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少数的中学生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认知不够,或锻炼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同也直接影响的中学生参加身体锻炼。②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不同锻炼次数的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锻炼时间的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目标专注和情绪控制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渡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233-234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对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城市青少年SCL-90因子分均略高于国内常模;选择球类运动的中学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得分均低于其他中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90-120分钟的中学生各因子得分最低,即心理健康水平高;台州地区SCL-90因子分为浙江省最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并实行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以此来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响应教育部要求,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场地。但是日益增加的升学压力始终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不愿"浪费"时间在锻炼上,大部分中学生选择在大课间或体育课上仍抓紧时间学习,或者不参加老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只是"成群结队"在操场上散步来消磨时间,缓解压力。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兴趣的降低已成为中学生体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红 《内江科技》2008,29(6):27-28
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它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我校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内容会产生兴趣的诸多因素,了解女生运动兴趣,注重激发她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对如何提高女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宝文 《内江科技》2009,30(6):133-133
体育教学的效率问题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对比方法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人数和器材的匹配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学生练习的次数、练习的强度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最佳匹配比例,为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一文 《内江科技》2013,34(5):56+7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黔东南州中学体育伤害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发生伤害事故的学生占所有学生的33.9%,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学生中男生极显著多于女生;黔东南州中学生伤害体育事故发生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体育课,占45.2%;黔东南州中学生伤害体育事故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篮球场、田径场;黔东南州体育教师总体安全意识比较强,但还有26.1%的体育教师安全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空间广阔、方法灵活,具有较强的亲和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桥梁,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重要的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五所高校普通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调查,分析得知高校的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探究侯马市中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学段的中学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性的性别与年龄差异。中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参与行为呈显著相关性关系,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他们体育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阮秋容 《中国科技信息》2007,24(19):164-165
通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增设运动锻炼量的基本指标,对福建省部分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运动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目前福建省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运动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只有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密切关联中才能够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李瑞森 《知识窗》2012,(7X):76-76
<正>一、对学生缺乏自我锻炼能力原因的分析1.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学生普遍采取应付的方式来对待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都用于学习其他学科了,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课业繁重,而放弃了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自我锻炼能力下降。2.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存在问题目前,教师还是非常注重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因为它能极大  相似文献   

19.
范文慧 《内江科技》2009,30(6):135-13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现有课外锻炼制度的满意状况、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他们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20.
陶海荣 《内江科技》2013,34(3):202+162
目前对影响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研究得较多,从客观因素到主观因素,从领导到基层教师,均有研究,笔者从气候状况、考试时间、临场裁判、学生自身的因素、学校的重视程度、班主任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着手,全方位、多渠道探索影响中考体育成绩的因素,希望能为体育中考的训练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