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需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课时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说明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资料、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1 说教材 1.1 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命系统的层次、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现在开始进入细胞代谢有关知识的学习。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  相似文献   

4.
一、课例背景上海市《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安排了"生物催化剂——酶"。这部分内容既是"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物质和结构基础"知识的延续,又是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保证每位学生亲历实验、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是完成本次教学的关键。在学生亲历实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向导,引导学生探究酶的主要特性、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课例背景上海市《生命科学》高中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安排了"生物催化剂——酶"。这部分内容既是"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物质和结构基础"知识的延续,又是学习"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素"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保证每位学生亲历实验、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是完成本次教学的关键。在学生亲历实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向导,引导学生探究酶的主要特性、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1.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的联系“水分代谢”是第二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一小节内容。本小节内容是在初中“植物吸水原理”的基础上及学生学习了高中《生物》第一章“细胞”,掌握了细胞膜、液泡膜具选择透过性特性的知识后,重点讲述植物渗透吸水这一生理过程。学生在学完第一章“细胞”后,转入难度加大的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学习。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好这一节,对学生增强信心和兴趣,学好后面的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1.2教学内容本小节主要叙述了植物对水分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共分2课时完成。本…  相似文献   

7.
李雪姣 《生物学教学》2011,36(12):31-32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整个代谢部分教学内容的基础,其中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本质探究的科学历程两部分知识又是研究酶的基础,是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已经学习多种消化酶在食物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相关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思路】本节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总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本节内容安排为两个课时,本案例为第一课时内容。核酸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步骤都是学习过的内容,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以人类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推测为问题源头,通过对上述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1 课时安排1课时2 实验目标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 ,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较全面地了解影响叶绿素形成环境因素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 ;初步学会全过程的探究实验方法。3 材料器械小麦幼苗、成熟小麦植株 ,小麦黄化植株 ,苔藓植物 ,花盆 ,花泥 ,沙子 ,温度计 ,黑色纸箱 ,黑色纸 ,回形针。4 操作步骤4 .1 实验准备 提早布置学生阅读新版的人教版《生物》第一册 (上 )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重点阅读“保卫细胞里面有绿色的…  相似文献   

10.
“根的结构与功能”一节是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基础上,从根的结构、根的功能等方面阐述了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重点是根尖的结构与功能,难点是通过探究确立根生长的部位。本节课分为2课时。由于本节课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所以,在教学时,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尝试把探究根生长的实验放到课外,最后用一节课来展示学生探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吴秀凤 《科学教育》2006,12(2):F0003-F0004
1背景上海二期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追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过程。怎样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呢?我作了一点尝试,以高一“生命科学”第一册“细胞的探索”为载体,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方式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2.1教材分析“细胞的探索”这节课分三课时,我主要以“实验3.2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  相似文献   

12.
王美娟 《考试周刊》2014,(55):156-157
<正>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对学生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考查,是体现变知识立意为技能立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探究实验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研究精神,如果能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则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实验教学在本节课中能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1.1教材分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的内容,为第3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延续,是本节“被动运输”概念的实践铺垫。该实验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除帮学生理解质膜(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作用之外,教材重点展示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流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为今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由于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原理及步骤,选材和方法又较为简单,所以很适合进行高二生物的探究性教学。而实验可能用到的关于还原糖、蛋白质、淀粉等物质的鉴定原理,学生已在上一章学过,现在再用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影响酶活性的这一条件,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新陈代谢及有关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在解读课程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三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确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催化活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教版高中教材建议选择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用酶来探究不同pH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是实际探究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了下列问题,进行实验材料改进,并对实验步骤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16.
梅金生 《中学生物学》2012,28(2):36-37,56
1 教学背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中专题四课题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需用3~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课题主要是进行3个子课题的探究:(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2)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的比较”.下面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对第一个探究实验的分析以及对第二个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1基本情况1.1教材内容分析圆周角(1)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对称图形——圆”第4节“圆周角”第1课时的内容,在本章的前3节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对称性和确定圆的条件等知识,本节课学习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圆周角是本章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探究圆幂定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联系圆与三角形、四边形及相似形知识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正>一、端正态度,明确目的学生到实验室上课,对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既充满好奇,又觉得好玩,往往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跃跃欲试,不停摆弄实验器材不听教师讲课,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上第一节实验探究课时应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明确目的:1.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教师的安排。2.实验探究之前,认真听教师讲课,不摆弄实验器材。3.学生参加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增加感性认识。因此在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时,严禁高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4.对不服从安排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下面是我们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一节教育观念转变前后教学方法的对比。"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中所涉及的内容: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来催化,而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酶的催化作用实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酶的知识、酶作用的条件、酶的特性的理解 ,同时对学生设计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对照实验 ,尤其是运用生物学和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异常”现象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之前的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各版本 ,在“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第六部分第一章第二节 )的教材内容中 ,设计了“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 ,每次进行实验时 ,检验在碱性条件下 ,(教材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使酶失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