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13,(25):76-77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引发网友们争先恐后的吐槽,恶评一片。这部影片围绕国宝级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讲述了一个离奇故事,用美女、香车、美景填满观众对奢华生活的想象。在对影片评头论足之余,可曾有人好奇过国宝《富春山居图》到底是一幅怎样的传世名画呢?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常熟中学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一中心,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建设。数年来,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虞山文化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其中包括笔者开设的"常熟书画欣赏"。本文以其中的一节"《富春山居图》鉴赏课"为例,谈谈虞山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元代画家黄公望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画风影响了明清六百年的绘画发展走向,《富春山居图》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画中兰亭"。作为一名从常熟走出  相似文献   

3.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用。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此地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4.
富春山居图     
<正>《富春山居图》始作于元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1350)完成,长639.9厘米,高33厘米,是大画家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用时六七年才画成,是黄公望最花心血的作品。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日茶饭不思,观赏临摹。临死前,他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亏得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把它抢  相似文献   

5.
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我去过小城富阳,人们都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这幅大作是元朝时,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因此有人称其为《无用师卷》.数百年过去,一代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画笔留下的画作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黄公望作为文人画发展主线的枢纽人物,这种态势是晚明董其昌为确立其"南北宗论"学说和"文人之画"的需要而形成的。《富春山居图》有诗般的境界与神韵,以隐逸为主题。  相似文献   

7.
《读写月报》2024,(7):4-7
<正>【阅读导引】中国山水画强调寓意,画家往往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谈及我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就不得不提及《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峰峦坡石随势起伏,山涧深处清泉飞泻。群山环抱中,茅屋村舍参差其间,渔舟小桥错落有致,真可谓人随景迁、景随人移。此画集中体现了作者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相似文献   

8.
张勇 《课外阅读》2013,(15):43-45
<正>最近,电影《富春山居图》在各大影院上映,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在即,国际黑市开出天价,日本黑帮、英伦大盗闻风而动;身陷不白之冤的国际特工肖锦汉为证清白重出江湖,暗中执行"天机"计划;临危受命的中国人保高管林雨嫣,护宝之行一波三折,困于多方势力漩涡……生死对决与恩怨情仇,都随《富春山居图》的安然归国,迎来命定结局。其实电影故事远比不上《富  相似文献   

9.
被一分为二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去年终于合璧,在海峡两岸闹得轰轰烈烈。我注意到了这幅数百年名画,很有意思的是,这幅画竟然是黄公望七十多岁才开始创作,经数年完成的,堪称他最好的作品。七十多岁,还有这么好的创作力,令人感佩之余,不由得思考年龄与创造力的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人才的认识问题,是教育教学中该如何对待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元朝黄公望的画作《富春山居图》,曾经遭火烧毁裂成两段.目前分藏台北故宫和大陆杭州博物馆。今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特别用来引喻两岸关系,期盼两画合一。  相似文献   

11.
黄公望在前人基础上自创“浅绛”山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的表现形式,其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代表了他一生最高的艺术成就。他改变了自宋以来陈陈相因的画风,完成了山水画由“重格律,以理贯法”到“重气韵,以趣运法”的升华,建立起了人画的“萧索淡泊、平淡天真”的最高审美境界和典型风范。  相似文献   

12.
云博 《初中生》2010,(9):1-1
宜兴那个姓吴的得了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爱如性命。吴临死前起歹心,非要亲眼看着把该画烧了殉葬不可。吴的子侄把烧成两截的画从火盆里抢出来,其中小的一截就是留在大陆的《剩山图》,大的那截后来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已经走过一半,暑期档的硝烟已一触即发。这个6月,国产片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刘德华在月初为观众带来了《富春山居图》——他的第150部作品,之后还有《小时代》粉丝期盼已久的同名改编电影,也是郭敬明的"触电处女作"。而李连杰的《不二神探》又给我们制造了冒险之中的许多笑料。  相似文献   

14.
1970年代,饶宗颐首次公布并解读了香港所藏沈颢顺治十五年《富春山居图》再临本原跋,及其由顺治八年初临本过录的宜兴吴洪裕族人题跋.《愚谷文存续编》《宜荆吴氏族谱》等重要文献为进一步考释吴氏题跋的流传过程,及吴骞所起的重要作用、吴洪裕族人的生平及相互关系,沈颢宜兴之行的陪同人员如蒋泽碞、吴石雪、吴贰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可补正饶氏成果之不足.顺治十五年再临本原跋及宜兴吴氏题跋,是佐证、还原顺治七年宜兴吴洪裕火殉《富春山居图》这一事件的关键证据,同时对该画的残卷辨伪、原貌复原等问题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朋友     
<正>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画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据统计,他一生共画了37000多幅画。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全世界拍卖价格前十名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了四幅。毕加索在世时,他的画就卖出了很高的价格。他的身边总是有许多人渴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两幅画,哪怕是他顺手涂鸦的一幅画,也够自己一辈子吃喝不愁了。一次,他在一张邮票上  相似文献   

16.
12年前我开始从事班主任工作,记得当时我最头疼的就是对那些“双差生”的转化工作。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美术报》上读到一个故事:有位著名画家,在他读小学时最不喜欢美术课,所以他经常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某些老师眼里的“坏学生”。有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当堂画一幅画,画完以后,老师说:“大家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摊开放在桌子上,然后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我来欣赏每位同学的作品,如果我摸了一下你的头,这就说明你画得很棒很棒。”那一次他的头被老师轻轻地摸了摸,他激动不已,从此就对画画充满了信心,而他绘画的天赋也得到了淋漓…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宋朝的繁华,常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同时期的另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它是由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创作的,耗时半年,画成不久他便死去了,留给世人的是一个传奇的背影。一幅传世的名画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2017年9月中旬,故宫以“千里江山”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星夜     
龙应台 《中文自修》2012,(Z1):48-49
三十七岁的凡·高真的买了一张死亡的单程票,说走就走了,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可释放的热情。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  相似文献   

19.
1"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2012年4月12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台湾青鸟新媒体艺术总监林俊廷作了题为"新媒体艺术与博物馆展示"讲座。林老师在讲述中以"实拟虚境于博物馆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以"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为例加以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20.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在画作传播过程中,艺术家们以自己深厚的学养赋予了它更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艺术传播凭借其对时空的特殊表达方式来满足着受众的精神需求。《富春山居图》的成功传播,对于包括绘画作品在内的传统优秀艺术品进行大众化的传播和推介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