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从假树说起     
尧一 《生态文化》2006,(2):55-55
一棵巨大的假树,粗粗的几人搂不过来的树干,在如石如磐的主干以外,还垂悬缠绕许多气根,假树造型当是仿的榕树。密密匝匝的叶子四季常绿,大有参天之势,即使在这边疆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也不凋不谢,绿碧如兰,虽无“一枝春雪冻梅花”之雅,却有“绿树青苔伴夕阳”的景致,好一棵俊美的大树!这棵假树就屹立在矿区文化广场,据说花了许多许多的钱,也引起许多许多的议论。  相似文献   

2.
随团到“新马泰”观光,一上飞机,就听导游大讲马来西亚东部地区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叫作“长屋”的独特民居,听得大家心里直痒痒。  相似文献   

3.
黄涛 《文化学刊》2009,(5):8-10
一、“山寨产品”与“山寨文化”的区分 2008年以来,“山寨”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语,如果不去了解它的意思就觉得自己跟时代隔膜了。单从词源上说,“山寨”一词当然早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着,解释是:“1.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2.有寨子的山区村庄。”  相似文献   

4.
“郑声淫”臆说杜道明在中国音乐史上,“郑声”几乎一直被视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成了一切不好音乐的代名词。其所以如此,就在于“郑声淫”,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一种有代表性的音乐美学思想。然而“郑声淫”之“淫”究竟何所指,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笔者在此不揣冒...  相似文献   

5.
提起苹果,人们无不熟悉最普通不过:圆胖红润带着喜幸,香气诱人酸甜多汁,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都很高。光是对它的赞誉顺口溜就有一大串:“饭后吃苹果,老头赛小伙”;“每天吃苹果,医生远离我;一天吃一个苹果,疾病不找我”。人称“大夫第一药”,不但有“全科医生”之美誉,还有“全方位健康水果”雅号。可见苹果不光是人们喜吃不厌的水果,还是药材、医生、国内外公认防病保健佳果。  相似文献   

6.
邹晓辉 《职业圈》2008,(24):41-42
文章结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从根系栽培艺术、养分供给途径、主动承担责任、富有创新精神等方面对“榕树原理”进行深入剖析,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佚名 《职业圈》2008,(16):87-87
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对几位大臣进行“警示教育”:若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溢,但可天天汲取,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反之,就有被砍头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符号在英虽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的发音类似于英at,于是就往往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除了at外,又有each的含义,所以“@”也常常用来表示商品的单价符号。  相似文献   

9.
每一门艺术都具有它自己的特点。根的艺术,由于使用了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材料、工具和技法,产生了为其他造型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被抛弃或准备烧掉的各种乔木、灌木及竹、藤等废根,和地面上的景物一样,同样具有自然美的形态,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它一旦被艺术家发现,便以“似是而非”、“似像非像”的艺术形象,赋予它新的生命,就会使其变废为宝,化腐巧为神奇,成为人们通常说的树根或竹根艺术品,这种艺术品就叫作“根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王越 《文化学刊》2009,(6):102-106
对价制度是英美合同法的核心,是英、美法律文化的奇葩。它不仅决定了当事人的允诺能否强制执行,即当事人间的合同是否有约束力这一重要问题,还为整个英美合同法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僵硬的对价制度日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允诺禁反言”原则也对之提出了挑战,对价制度走向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西北,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0多个,这里森林茂密,奇石遍布。自天柱山成为全国一座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全国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区”称号以来,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度假、游玩。  相似文献   

12.
欧洲的乡村提起布鲁塞尔,人们都知道她有“欧洲的首都”之誉。布鲁塞尔不仅处在比利时的中心位置,而且距巴黎、阿姆斯特丹、波恩、卢森堡和伦敦都只有两三百公里的路程,“欧盟”等大大小小500多个国际组织或办事处设在此地,说它是“欧洲的首都”并不为过。但我到这里后又常常听到人们说它是“欧洲的乡村”。这一说法尽管有些戏谑,但仔细品味一下,却又觉得不  相似文献   

13.
马粪包     
马粪包可不是为人拉车,供人乘骑的活蹦乱跳的马的排泄物,而是外部形状长得像马粪蛋儿似的一种植物,是菌类的一种。马粪包在植物科属里属灰包科,植物学上叫“网纹灰包”,医药学上叫“马勃”。可能就因为它长相跟个马粪蛋儿似的,老百姓叫它“马粪包”,也叫它“马屁包”。  相似文献   

14.
龙塘奇观     
龙塘,又名“崩坡塘”,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北的万山丛中,距县城有50多公里。龙塘有多大?这里有句民谣:“十里干溪,九里塘。”这九里塘呢,指的就是龙塘。龙塘,它不像烟波浩淼那样的湖泊,也不像帆影竞发的江湖那样喧闹欢腾,它是十分恬静安祥的,就像一位端庄娴淑的少女般静静地躺在松涛澎湃的万山环抱之中。  相似文献   

15.
郗芳 《职业圈》2013,(25):98-98
时下,“中国梦”是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梦想”亦成为了各类新闻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或是精神、或是物质,它体现了每个人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人不可能没有梦想,一个梦想发展壮大、实现民族复兴壮举的国家就更不可能没有梦想。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讨论“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问题的时候,使我想到《庄子·山木篇》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一棵长得奇形怪状的树,由于它不能成材,因此樵夫没有把它砍掉,它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它成材,就会被砍掉,而不能保存。另有一只不会叫的鹅,因为它不会叫,而被杀了请庆子师徒吃,这只鹅没有能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它如果会叫,就会不被杀来吃,而能保存下来。于是庆子的弟子问庄子:那棵树因为没有用,而保存下来;这只鹅因为不会叫(按:也指没有用),而被杀了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办呢?庄子回答说:我们最好处于才与不才之间,这样好保存自己。这个故事说明事物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意义。在讨论文化问题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应有“墙”,还是应“无墙”。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中国哲学的规点看,“有墙”与“无墙”好象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哲学中“有墙”和“无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上看,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时,它往往呈现出一种“在有墙与无墙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癞蛤蟆     
钟武 《生态文化》2004,(3):38-41
癞蛤蟆是一种身上长疣的蛙类,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也叫“癞棘疤子”。有些地方的人形容挺招人讨厌的人时,就说:癞蛤蟆跳到了脚背上,不咬人膈应(膈应,地方方言,讨厌、腻味的意思)人。的确,如果是一只美丽的青蛙跳到脚背上,有人会捉住它玩耍,有人会静静地让它停在脚背上,欣赏它的姿态,也  相似文献   

18.
在周洋城队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距格尔木52公里处,那辽阔无垠的戈壁滩上成长着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的胡杨林。传说胡杨有“活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上说,也有人说这是胡杨的“三条命”。而胡杨的叶子是柳叶、杨叶和枫叶共生,所以也有人叫它“三叶树”。胡杨是苦难的树木,又是需要甘露的树木,有了雨露,它就会郁郁葱葱,缺少了滋润,它就靠自身的抗干旱结构减少蒸发,如果连最基本的水分都达不到,它还能以极端庄严和惨烈的方式仍倔强不倒地挺立着干  相似文献   

19.
衡水是全国300多个地级市之一,既不沿海,又不沿边,经济还欠发达,民族组成也很单纯。对外宣传的“卖点”本来就不容易形成,加上全国那么多地区都在搞外宣,对象又都是外国人,目标又都是争取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而外国人的信息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外宣工作的定位搞得好、角度抓得准,他们才有可能记得住你这个地区,对你有个好印象;而工作如果抓不住重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一齐上,你纵然费了很大劲,宣传了半天,他们大概什么也记不住。  相似文献   

20.
阳朔到了。举目四望,美丽的碧莲峰、龙背峰、玉姑峰、仙桃峰等环城屹立,的确是古人所赞的“碧莲玉笋世界”。阳朔美景甚多,但大榕树、月亮山乃必游之地。出城南行5公里,一路皆群峰迎客,田畴纵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