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正我曾在同学家里见过一株神奇的植物,它的每片叶子边缘都长着一个个小植株,植株下面生出了很多密密麻麻的白须。同学告诉我说只要叶子落在地面上,这些带须小植株就会马上抓牢并且迅速生根。这是名副其实的落地生根,多么智慧的生命啊!在叶子还未老去时就已做好了生根发芽的准备,就给自己搭建了延续生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马粪包     
马粪包可不是为人拉车,供人乘骑的活蹦乱跳的马的排泄物,而是外部形状长得像马粪蛋儿似的一种植物,是菌类的一种。马粪包在植物科属里属灰包科,植物学上叫“网纹灰包”,医药学上叫“马勃”。可能就因为它长相跟个马粪蛋儿似的,老百姓叫它“马粪包”,也叫它“马屁包”。  相似文献   

3.
肖明 《生态文化》2003,(1):60-60
在我国广西龙胜和四川的南川金佛山两地,生长着数量很少的珍稀植物——银杉,这是我国所特有的植物,是一种珍贵的孑遗植物。因其稀少,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猎。 银杉是常绿乔木,喜欢生长在向阳、温暖、多雾的气候和石灰岩风化的山地黄壤上。银杉仪态高雅,刚健秀美,树干挺直,树冠塔形,分枝平展,枝条上螺旋排列着条形叶子,叶片像杉木的叶子那样扁平,叶片的上面为深绿色,下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微风吹来,便现出闪闪的银光来,银杉之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银杉虽然也占个“杉”字,但它跟杉木却并非同类。在植物分类系统上,它属于裸子植物的松  相似文献   

4.
树上结乡愁     
正树上有叶子、花以及果实,当然还有乡愁。树上的叶子形状不同,颜色也有差别,特别是每片叶子的脉络都不一样,犹如人类的指纹。不管是大叶子还是小叶子,上面有阳光写成的文字,成为小鸟们的教科书,小鸟们在识字、算数、唱歌,还在枝桠间练习立定跳远,它们把树当成自己的学堂。小鸟不是树上结出来的,小鸟没有乡愁,它们会飞,从东飞  相似文献   

5.
感叹红叶     
红叶,也叫枫叶。植物的叶子秋天经霜之后,叶绿素消失花青素增多,绿叶变成了红叶。由于树种的不同,叶子红的颜色也不同。绚丽多彩的红叶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灿烂辉煌。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红叶,观赏红叶,赞美红叶。唐朝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已流传了千年。红叶也带  相似文献   

6.
朝华 《生态文化》2006,(4):28-28
1935年(伪康德二年)夏天,在黑龙江完达山麓那丹哈达拉岭(现迎春、东方红林业局施业区内)中一个叫作大叶子沟的地方,有个叫王建城的人,独居在深山里的一个小马架子里。有一天大雨过后,他去密林中采摘榆黄蘑,突然遇见一只雏雁,一条腿不知怎么瘸了,不能行走。王建城看它怪可怜的,就把它抱回自己的住处,同自己饲养的一群小鸡放在一起喂养起来。一个多月后,雏雁的足伤也渐渐地痊愈了,每天跟随在王建城的左右,王几次撵它也撵不走。王到地里干活,雏雁就跟到地里;王上山打柴。雏雁就紧跟在他身后,一步不离;王打扫庭院,雏雁则在他左右跳来跳去,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7.
黎淼 《生态文化》2001,(3):61-61
银杏,也叫白果。是落叶乔木,树干高大,分枝繁多,在植物分类系统上属于裸子植物的银杏科,享有“活化石”之美称。据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的远古时代,银杏类植物处于繁盛时期,属种非常多,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全球,单是在我国发现的银杏类的化石,就有十多个属。  相似文献   

8.
回归森林     
一万年的山川,仁慈的山川请让我回去我穿花衫在梨花丛中歌唱我讲土语,头上带着秋天的叶子我晒箩卜缨给树与树之间连着草绳一万年的山川,仁慈的山川请让我回去那清明前的阴风那六月的寒雪那楼顶上的船只那些灭绝物种我把它们都安慰了我沿黄河流域走了几万年全身都是树枝的折断声密林里面的声和夜里的鸟叫声我吃着没有成熟的杨梅、小蘑菇、榛子菜我的眼睛碧绿,手枯瘦如柴我归心似箭,七窍生烟千万年的山川,冥思苦想的山川你看那驼走大漠,雁排长空怎不叫我虎啸深山我越陌度阡桑田苇泊,带月荷锄江水涛涛,断岸百尺为什么不让我回去?千万年的山川,…  相似文献   

9.
蟒蟾坡     
林然 《生态文化》2008,(3):44-47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因为山体向阳的坡度很缓、很长,人们就把这山叫“坡”。又因为这山在村子的最北边,这山的全名就叫“北坡”。  相似文献   

10.
叶子是真诚的。叶子的平凡和默默是真实的。那些树的花的草的 叶子也是十分珍贵的,没有它们的衬映与扶托,那些花儿、果儿就难以观赏和品赞,那些鲜艳和娇美就会变得单调无趣,甚至粗俗下贱。当然,没有那些叶子的绿色和枯黄,四季会变得无法想象和忍受。由此看来,叶子,其实是很不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耐水的植物     
《生态文化》2003,(2):63-63
水分不足和水分过多对植物的生长都不利,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因为水分过多时,水淹的土壤里的氧气不足,抑制了植物的有氧呼吸。大量消耗可溶性糖,积累下来的便是酒精,这样以来,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大大地降低甚至完全停止,在这种分解大于合成的状态下,植物的生长受到阻碍,使植物饥饿、衰老、受毒害。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传播》中一篇名为《会诊中国电视》的章写道:凤凰卫视中台副台长刘春老师说:“我一看见‘人’这两个字就头疼,什么叫‘人’,人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无处不在,你可以用人谈话,但是一用这两个字,就把自己推向一个预设的、先天性的贵族立场,即使收视率低,别人也不能动你。”  相似文献   

13.
1960年,我11岁,正是能吃饭不能做事的年龄,我隔壁的一家人,因为父亲在菜场工作,能经常捡一些老包菜叶子回来,特别叫我们羡慕.这包菜叶已老得发蓝,即使是当时卖菜给人家也应该打掉,但打掉是打掉,旁人捡不着,只有在菜场做事的人有这条件.  相似文献   

14.
磐安古韵     
这是一个绿色的,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甜味的浙中山城。著名的大盘山横空出世,盘亘在县城东北面。从地图上看,磐安宛若一叶深秋金黄的梧桐叶子,这片叶子上流淌着几多古韵古意?  相似文献   

15.
林淼 《生态文化》2002,(1):34-35
婆婆丁的学名叫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分布极广,差不多有土壤的地方它们都能生长。因了地域的差异,人们对它的叫法也就千差万别,所以它的异名别名也很多,就是在各种药典中对蒲公英的称谓也各不相同。在《千金方》中它叫凫公英;《唐本草》中则称为蒲公草、耩耨草。还有什么仆公英、仆公罂、地丁、孛孛丁菜、鬼灯笼、古古丁等等,在植物属里别名最多的当属蒲公英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2003,(1):61-61
水、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光和热,都是树木和一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在被消耗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被补充。太阳发射的光和热,对大自然是无私的,却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 人在太阳下时间久了,会觉得温热,这是因为人的身体吸收了太阳光线的缘故。泥土也同样会吸收太阳的光线而发热,这就是由光能变为热能。但是,只有绿色植物的叶子,才能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绿叶是捕捉阳光的能手,并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树上的神童     
据说非洲有一种树,开蒲扇大的花,结人形的果实,果实成熟后,就变成小孩,挂在青枝绿叶间,甩胳膊蹬腿,哇哇乱哭。小孩落在地上,被波斯人捡去,卖到别处做奴隶———当时中国人管这种奴隶叫  相似文献   

18.
柳江 《生态文化》2003,(5):56-56
地球表面的土壤有很多种类,有种盐性土壤,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人们叫它为“盐害”。  相似文献   

19.
柞树蚕     
北方秋天的山野里,最不能少的就是那满山满坡被秋风吹红了脸膛的柞树们。柞树在植物学上称作蒙古栎,壳斗科落叶大乔木,就是结橡子的树,又因结出的坚果叫“橡子”,所以也叫橡树。柞树的叶片里包裹着的和挂在树枝树杈上那么多球球蛋蛋样的东西不是它的果实,是什么呢?原来,这些球球蛋蛋们既不是“球”,更不是“蛋”,而是被人称之为“春蚕到死丝方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蚕,是穷尽毕生精力最后吐出丝丝缕缕上好蚕丝造福人类的柞树蚕。柞蚕是不吃橡实的。柞蚕吃的是还没有长大的小柞树的叶子,也就是说柞蚕是利用柞树幼树叶来饲养自己的昆虫…  相似文献   

20.
在东北的森林里生活着数不清的动物,也生长着数不清的植物. 在森林里植物大家族中,有一种毛头毛脸的蕨类植物叫牛毛广,植物学上属薇科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