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陪同黎澍下江南1956年5月间,邓拓同志忽然打电话给我说:“黎澍是理论部的顾问,帮助我们做了许多工作,现在他想去外边走走,你可否陪陪他?你也应该到下边去看看嘛!”当时理论部的两个顾问胡绳、黎澍,的确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同事们都说:“这是个‘美差’”!  相似文献   

2.
“投稿派”     
叶圣陶老先生说自己是个“投稿派”,他不轻易答应编辑的约稿,有了合适的稿件却会主动给你送上门来。有次我随丁景唐先生一起,专程到他府上拜访,请他就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写篇东西,他连连拱手说“不行,不行”。我们再三恳请,他还是婉言推辞:“我可以考虑考虑,但不能接受约稿。”直到送我们出门时,叶老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一个铜板也不欠呵!要是答应下  相似文献   

3.
每到过年,却要心甘情愿地去挨饿受累,这滋味我不止一次尝过。哎!谁叫我是个记者呢? 拿前年过年来说吧,女儿买了一大批年货跟我说:“爸,年年你为我们操心,今年我上班工作了,哥哥也退伍回来了,你得好好在家过个团圆年。”我答应得挺干脆,可临时又变了“挂”:听说铁路分局党政工团领导年初一要驱车百里之外给抗洪抢险中立过功的大修段职工登门拜年。一听这事,我不禁“动心”了。凭记者的敏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期已到了,单位的业余发行员问我:“你明年打算订些么子报刊呢?”我不假思索地说:“我还要订阅《新闻通讯》,她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已连续二年订阅《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5.
司机杨传义告诉我们,在税务局的伏尔加轿车协助徐洪刚追歹徒几里后,不见凶犯踪影。老詹当机立断,作出“先教人,到就近医院”的决定;徐洪刚被送到巡司镇医院后,车上的四位同志和医生在车上为徐洪刚清洗包扎,并分头给县医院和县公安局打电话,这时税务局办公室主任陈万斌跪在车内,把输液瓶举到车顶代替警灯,火速急驰救人。徐洪刚做了简单的包扎后,情况危急,他喃喃自语说:“我不行了,我的家是彝良县的,我们部队在河南渑池。”陈万斌大声安慰说:“你不要紧,我们在救你,好孩子,要挺住。”说完,这位50多岁的老转业干部眼泪直淌。当他把身子探出车外往车顶举输液瓶时,车上有人说了句“危险!”陈万斌勃然大怒,说道:“他是为谁负伤的!”杨传义向我们介绍  相似文献   

6.
元月中旬,我到医院看望因病住院的机关党委王书记。刚坐定,进来一位护士,她对王说:“快到游艺室去,要给你照像了。”因为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是院方的规定,王书记去了。不一会儿,他回来了,嘴里还在小声嘟囔:“净搞假的!跟我一起下棋照像的那个病号是个文盲,连棋子都认不得,”几天后,在“本市新闻”的电视节目里,王书记专心致志地和一位病人下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某市档案局行政执法人员到乡镇信用社检查档案工作时,被营业室工作人员一句“对不起,请出示执法证!”挡在了门外。当时,档案局同志不觉一愣,半晌,才说道:“糟糕!忘带了。”身旁陪同检查的乡镇干部忙说:“我可以保证,他们肯定是档案局的领导。让他们检查,出了问题我负责。”“不行,没有执法证,不能人室检查。”回答斩钉截铁。有人灵机一动,给信用社上级主管部门——信用联社分管主任打通了电话,希望他给疏通疏通。不料,主任听完情况,为难地说:“非常抱歉!营业室人员是在按规定办事,不仅是我,任何人都无法疏通。请带上执法证,我们随时欢迎检查。”最后,档案局同志还是被挡在了门外。  相似文献   

8.
脾在哪里?这恰如问幸福在哪里,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你可能马上就会反问:这脾脏不就在左肋下吗?客观存在,一清二楚,有什么不容易回答呢?真的很不容易!真的!因为你说的是西医的“脾脏”,我问的却是中医的“脾”。按习惯,对于我们正说到的“这一个”,西医称它为“脾脏”,中医称它为“脾”。推而广之,凡五脏,不加个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们的‘新闻政委’。”一位同志热情地向客人介绍。“不敢当,我叫吴光仁。欢迎你来给我们讲课传经!”吴政委笑着谦虚地说。以上对话是今年初,在南京市栖霞区人武部召开的通讯报道组会议上,报道组同志向特邀到会的《新华日报》编辑介绍时说的。大伙赠给吴光仁“新闻政委”的桂冠,是因为他除了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外,还积极抓好通讯报道工作。吴光仁是一九八三年八月调到栖霞区人武部担任政委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听某电台的信息服务节目时,有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但刚说了几个字就被掐断了,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女主持人的话令人大跌眼镜,她说:一听就是“阶级敌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们太熟悉了。我告诉你,你是服务性中介机构,我们也是,你不能老到这儿占便宜……一个女同志,“脸皮怎么这么厚呢”。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能让一粒女‘老鼠屎’坏了整个节目,下面继续开通热线为听友服务,我们的热线电话是……”  相似文献   

11.
前年深秋的一天下午,我打算去四川米易县城附近采访一个庭院经济搞得好的农家.没有班车,一个叫井源的个体户青年人说:“记者,我开摩托车送你。”开初,我们的“嘉陵”在山乡公路上飞快地奔驰,以后却渐渐地慢下来。“没油啦?”我担心地问。“不呵,哎!”小伙子一声长叹:“记者同志,我好犯愁呵!”“你这万元户有啥愁的?”见我发问,摩托车干脆在路边停了下来。“我是个从河北保定来这里的上门女婿,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13.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14.
5月1日,噩耗传来,你那天凌晨停止了呼吸,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与世长辞了! 前几天,我和勇进去医院看你,你已病情危重,说话也困难了,你说:“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赶忙安慰你不要这样想,说过几天还来看你的。谁知真如你所说,那次竟是我们的永别,从此重晤难再了! 我为失去你这位好同志、好兄长,沉浸于深深的哀痛。泪眼模糊中,总闪现你的身影:你在认真负责地工作,你和蔼地与同志谈心,在拄着手杖慢步走向机关,在轮椅上艰难地坚持写作……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6.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17.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18.
召开大大小小的讨论会理论部曾经召开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的多出重大的学术讨论会,大都由邓拓、吴冷西同志主持;有些较小的座谈会,是理论部自己主持的。我在天津、重庆、广州、沈阳、新疆等地访问时,在当地宣传部门的协助下,就召开过多次这类的会议。实践经验证明,在这些会议上,交流信息,组织文章,探讨一些学术理论问题,征求对报纸的意见,对我们开展理论宣传工作帮助很大,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回忆起来,有两次重大的讨论会是比较突出的。一次是1956年夏天在新侨饭店召开的大讨论,主题是讨论如何实行“双百”方针,由邓拓同志主持,乔木  相似文献   

19.
父:小明,你的作文怎么得了个“○”分? 子:老师说我写的尽是假话。父:谁教你那样写? 子:爸爸,就是你呀! 父:胡说! 子:你忘啦,上个月你在报上发表的马书记退礼品不就是假的吗? 父:哎呀,你,你,你这孩子……! “白字佬”训娃父:宝宝,用“贪梦”这个词造个句听听。子:爸爸,不是“贪梦”,是“贪婪”。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的“棱线”上 1946年参加人民日报工作以来,“文革”十年,我劳动、挨批,不能工作;在此之前,50年代两年多,也曾一度中断在报社的工作。但始终保有人民日报的“报籍”,这是我的幸运。 1957年11月上旬一天,总编辑邓拓对我说:“苏联要办一个中文杂志——《苏中友好》,要求我们党派一个顾问,带一个专家组去帮助工作。此事由中联部筹办,中苏友协出面。专家组组织好了,少个‘头’,想让你担任。”我对此毫无思想准备,稍加考虑后说:“我不会俄文,也缺少这方面工作经验,如果只是征求意见,我建议另选适当的同志去。”邓说:“几经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