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鱼 《中国档案》2005,(6):69-69
2005年开始以来,包括《中国档案》杂志在内的档案刊物接连刊发了关于研究“档案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2005年第2期的《中国档案》即刊发了署名管先海的《走出档案学研究的误区》的文章。综观这些文章,对当前档案学研究比较多的指责是:档案学研究脱离实际,既没有涉及当前档案工作的实际,又缺乏实际工作者的参与认同,处于自说自话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章作是献信息的直接责任,用献计量学和献统计学的方法对章的作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档案期刊最早发刊于1951年,随着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全国正式公开出版(具有国家统一刊号)的档案期刊已有近三十种。如果加上各级档案行政机关编发的内部出版物,全国档案期刊上百种。布拉德福献分散定律指出,任何一学科的绝大部分专业献都集中于少数的相应专业期刊内,即具有献集中的规律。在国内出版的所有档案期刊中,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档案学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和由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档案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2004-2013年间《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两本专业核心期刊上所刊载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含注释)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首先从类型分布、篇均引用进行了整体概述,然后将译文与外文、网络文献作为独立分析项,同期刊、图书、报纸等中文文献作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档案学科与期刊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档案与建设》2006,(10):1-1
[本刊讯]9月13日,中外档案期刊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研讨会开幕时,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吴辰致欢迎词,副局长仓大放主持会议。来自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档案理事会《逗号》杂志编委会、瑞典马尔默市档案馆、俄罗斯联邦档案署外事处、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图书馆,和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上海市档案局馆以及《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春秋》等杂志社的档案期刊工作者和档案学者代表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覃兆刿是档案学研究领域有影响的一位年轻学者。近年来,他在《档案学研究》、《近代史研究》、《档案与建设》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档案学研究论文。如:《理论的意义与实践中的困惑》、《档案功能与诚信控制》、《我国档案工作早期学欧美及其意义》、《傅振伦的档案观》等。这些充满着创  相似文献   

6.
围绕“档案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由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7.
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8月7日,由《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档案》杂志社和《档案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在昆明开幕,国家档案局巡视员王良城致开幕词,三家刊物的总编辑分别作了主题学术报告。分组论坛由分别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岚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刘旭光教授、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相似文献   

9.
国家档案全宗是我国全宗理论及档案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有较高评价,如1988年出版的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概论》,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学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都有重要论述。近年来,我国档案学界对国家档案全宗探讨中存在种种歧义,具体表现在:国家档案全宗的层次结构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过时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虚实论;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发展和完善论。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做出如下冒昧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0月22—25日,由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和《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主办,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沈阳市档案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年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暨辽宁大学档案学专业创办40周年纪念会议在沈阳召开。  相似文献   

11.
《档案学概论》(又称档案学基础、档案学原理)是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属档案基础理论学范畴。它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研究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为档案工作实践提供最一般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直接研究档案工作的具体原则、技术与方法。因此,《档案学概论》是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知识的更高层次的理论概括,是应用档案学、技术档案学的理论基础,而不是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内容的压缩和概述。《档案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是档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解决学生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  相似文献   

12.
笔作为档案学教育的嫡传弟子,虽然身不在档案界,但作为一个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主动报考档案学并受过六年的系统档案学教育成长的人,我一直比较关注档案学界的点点滴滴。近期。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数据库》以及档案学杂志上看到一个新的研究现象,即档案学中研究的“范式”现象,这引起笔的兴趣,也激发了我对档案学研究的点点思考,希望与学界共同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丁华东的《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和陈祖芬的《档案学范式的历史演进及未来发展》为例,探讨当前档案学界以范式理论为依据,论述档案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视角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995-2004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三种期刊上的热点进行统计,以归纳出热点研究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张斌  杨文 《图书情报知识》2020,(3):28-40,62
[目的/意义]梳理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为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档案实践工作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洞见与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我国档案学领域2015—2019年间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上刊载的所有论文、出台的重要政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立项的国家课题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得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结论/发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新一代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非遗档案管理、档案职业、档案与记忆、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价值]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宗培岭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2期发表的《档案学理论与理论研究批评》中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评析。作认为:我国档案学理论虽不够成熟,但在借鉴与自身研究的基础上有了一套档案学理论体系,为发展我国档案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较档案学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更为重视,但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热点多,但研究深度不够.甚至热而无果.至今尚未形成一枝独放的、为国际档案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档案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2000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上发表的213篇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论文作者、论文引文和论文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15年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基本情况,在肯定其研究成绩的同时,对研究在学科关联性、开放性等方面也提出了参考意见,以期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读法,对2022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07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并与2021年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来自业界的研究力量有所增强。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依旧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治理”“档案与数字人文”“电子文件”“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但也涌现了“红色档案”和“档案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新主题;研究特点上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和跨学科性,但在关注“人”的需求、跨学科的双向互动以及研究深度上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需立足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对从西方移植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过滤和处理,对中国传统的档案思想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同时,基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需求,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新上海档案》2006,(6):31-31
宗培岭在《浙江档案》2006年第3期上撰文,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存在着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联系被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档案实践.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研究不是来自档案实践需求,或是“跟风”,或是“自作多情”。翻开档案学理论刊物,不少理论文章不是反映档案实践的变迁.而是社会风貌的“缩影”。当社会上大谈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胡鸿杰教授所的《中国档案学的理念和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以下简称《模式》)一书。胡教授对中国七十余年档案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宏观审视,可谓是档案学研究中别开生面的世纪巡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