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幽默趣谈     
周艳梅 《初中生》2009,(6):28-29
幽默是英文“humor”的音译,上世纪20年代由林语堂先生译出。林语堂先生说,“humor”不容易意译,中文现有的词如滑稽、诙谐、调侃、开玩笑、孟浪、揶揄、俏皮……都无法表现宽宏恬静的幽默本意,所以只有采取音译。当时有人建议译为“语妙”,让人望文就能知晓其义。林语堂先生表示欣赏,认为“语妙”这个译名语出天然,音韵相近,诚有可取。但后来林语堂先生又说“幽默”已成口语,不宜取消,于是“幽默”一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木兰出生以前,爸爸最喜欢读的书是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小说中的姚木兰,因为她聪明、博学而睿智。所以爸爸希望有个女儿可以像她一样。当爸爸如愿以偿的有了个女儿以后,爸爸便为地取名叫木兰。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在各国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日益突出的翻译问题,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契机。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基础,从文化视角探讨了《兰亭集序》林语堂译本,通过分析得出林语堂先生在翻译这篇散文时的得与失,因而英语学习者和翻译爱好者们在以后的翻译中要更加合理地处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樊慧敏 《海外英语》2012,(12):198-199
《浮生六记》是一部精美的自传散文,文中流露出的美让人陶醉,而林语堂先生的译作《浮生六记》更是美的结晶。这部译作不但保留了原作的美,而且在原作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因此该文将对林语堂先生的译作《浮生六记》中所表露出来的美进行研究。一方面该文将研究林语堂先生译作《浮生六记》中所展现出来的美进行了归纳,另一方面该文对林语堂先生译作《浮生六记》中所展现出来的美的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幽默趣谈     
幽默是英文"humor"的音译,上世纪20年代由林语堂先生译出.林语堂先生说,"humor"不容易意译,中文现有的词如滑稽、诙谐、调侃、开玩笑、孟浪、揶揄、俏皮……都无法表现宽宏恬静的幽默本意,所以只有采取音译.当时有人建议译为"语妙",让人望文就能知晓其义.林语堂先生表示欣赏,认为"语妙"这个译名语出天然,音韵相近,诚有可取.但后来林语堂先生又说"幽默"已成口语,不宜取消,于是"幽默"一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曾谈及林语堂,课本上并为之作了注释。但林语堂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由于过去对林语堂的评价不免存于偏激,不是历史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因此,同学们对林语堂的了解也就不是那么全面。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不仅是我国幽默理论的建设者,也是幽默艺术的实践者。林语堂先生的散文轻松幽默,引人入胜,与他善于修辞是密切相关的。在林语堂的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精细、奇设、矛盾、降用、借用、比拟、夸张、比喻、回环等修辞方法,形成了轻松自然的幽默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一套系统的指导和评价翻译实践的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翻译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本文以该理论所涉及到的原则为出发点,试对林语堂先生翻译的《浮生六记》中沈复之妻“芸”的形象塑造做一评论。  相似文献   

11.
杨蓓  刘文君 《教师》2010,(4):116-116
中外学者和翻译家在研究各种语言的互译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技巧。而林语堂先生则是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做出巨大贡献的我国众多翻译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众多译作的解读、分析。探讨直译与意译的翻译基本技巧在其译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林语堂、鲁迅到杨荫杭,三位名人教育子女的"另类"做法,应该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林语堂劝女野不必上大学冶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大学深造,求得一纸文凭,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林语堂先生注重的却是对孩子们自学习惯的培养。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  相似文献   

13.
读书随想     
<正>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许多知名作家,譬如于丹、罗兰等都在文章中称赞这位大师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能够博得这么多文人学者的尊崇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我是通过阅读于丹老师的文章而知道林语堂先生的。在现在的青少年中,于丹老师的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是因为她的那  相似文献   

14.
读书随想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了解西方思想,热爱中国文化,自称是"西洋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许多知名作家,譬如于丹、罗兰等都在文章中称赞这位大师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能够博得这么多文人学者的尊崇呢?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本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版推荐     
推荐书目一: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理由:林语堂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他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相似文献   

16.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书中牛素云的形象进行解读,展现林语堂先生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新女性的成长过程,即从一开始束缚在封建父权牢笼,到后来不断与命运抗争,最后实现自我重建,成为新女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也是林语堂先生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本文从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标准之一的美学标准来分析,论述了文章的翻译应从意美,形式美,音美三方面着手翻译,从而从美学角度体现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翻译的代表作,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古汉语特殊句式使得翻译难度更大,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不仅将许多中国文化独有内容翻译得精准到位还兼顾了语言风格尽量与原文一致,需要后生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本文将主要从变译角度以及文化传递角度分析这篇上乘的翻译之作。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先生有句名言:"演讲要像少女的超短裙,越短越好。"当然,我得再加上一句:"退化为腰带的超短裙,是不能称之为超短裙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懂得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他们滥用林语堂先生的名言,很多时候只是为自己的一些另类做法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要力求全面,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支,当然要遵守这样的准则。王兆胜先生在林语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大突破,就是全面地分析了林语堂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这种全面不仅指他对林氏创作的主题和题材各个方面均有涉及,更指一种高屋建瓴的研究姿态。因为如果能够跳出以往林语堂研究的时代局限、政治局限和研究模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