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曾有机会去参加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年会,并作为访问学者到日本大学一年,顺便考察了日本的一些出版社。 本文拟对国外大学出版社的规模、出书范围、与大学的关系和出版学术著作亏损等问题作些介绍。 美、日、英大学出版社规模 1.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规模  相似文献   

2.
魏龙泉 《出版参考》2004,(18):30-30
每个出版社的组织结构,都能反映该社的历史、业务、出版的侧重点,以及其规模和管理风格.有许多出版社是将编辑放在优先的位置,其次才是财务和营销. 出版社有多种组织形式,例如大学教科书出版社或教科书部的编辑部门都有艺术和设计职能,但销售可能在营销职能中单独运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学术类图书的需求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逐步朝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大学是开展教学、科研的舞台,是学术思想传播的阵地,大学出版社往往承载着大学学术传播的责任,因此大学出版社对于学术图书的出版有着天然的使命。下面就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我国大学出版社中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军 《编辑之友》2015,(3):31-33
大学出版社是整个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企业规模实力日益增强.但在后转制时代,大学出版社依然面临出版产品结构失衡、重量不重质、人才问题突出、内部治理弊端等诸多发展困境.因此,大学出版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人才强社、学术出版、特色化发展、校际出版社合作以及数字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5.
虽说大多数国家都建有大学出版社,以出版大学教学用书,反映大学教学和科研成果,但就大学出版社的数量,显然较一般商业出版社是少之又少。即使在出版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学出版社数量所占国家出版社总数的百分比也不到10%。 日本 根据最新的日本出版年鉴,日本的出版社共有4487家,而大学出版社只有25家。显见,大学出版社所占比例很低。而且,规模均较小,人员较多的是熊本工业大学出版中心,约有350人左右。注册资金,在日本属于中小之列。  相似文献   

6.
梁志 《出版科学》2007,15(1):48-52
本文分析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特殊性,指出大学出版社的改革需要争取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并应根据各个大学出版社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7.
在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赖以生存的教材教辅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通过开展学术出版,改善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无疑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砝码。本文从分析学术出版的特点和当前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现状入手,重点阐述了目前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的制约因素,并从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两个方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2003年大学版协工作的要点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大学出版社的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营销创新,加快发展大学出版产业。一、组织各社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学习领会十六大报告,配合教育部社政司出版管理处组织一两次研讨会,加快大学出版社的改革和发展。二、大学版协组织的工作研讨会:(1)3—4月,组织召开大学出版社财务工作研讨会,研讨企业所得税调整后大学出版社改进财务会计管理的问题。(2)4月,组织召开代办站工作会议。(3)5月,组织大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和大学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是大学出版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加强教材研发工作、实现教材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出版社的母体是所在大学,而大学的学科、人才、品牌优势也就形成了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最大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出版社作为一个出版群体,具有一些共性.总结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的成功经验与特点,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教材选题的可持续开发.当前,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开发具有如下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凸显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再构建及其实施路径,通过比较分析转企改制前后大学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论证作为企业的大学出版社再构建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实施路径;二是产权结构缺陷及深化改革探讨,从法理层面阐述转企改制后大学出版社作为独资出版企业的缺陷和由此导致的难以全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大学出版社产权多元化及对外股权投资的产权深化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所谓品牌经营战略,就是出版社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以品牌的创建、推广和维护为核心的总体行动计划.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品牌经营战略就是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并获取优势出版资源,创建、培育、宣传和保护某一类出版物品牌,使之逐步享有盛誉,确立在该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通过名牌效应来提升出版社相关产品的市场影响,进而上升到出版社品牌,提高出版社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信任度和美誉度.在我国出版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出版社规模小、资金薄弱,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产业集中度和发展不平衡性都要高于整个国内出版业.我国现有大学出版社一百多家,前四强出版单位销售额占大学出版社总销售额的23.3%,前八强占35%.码洋上亿的出版社只有十多家,很多大学出版社还在5000万以下,三分之二以上的大学出版社规模还很小.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管理出效益。西方出版社历经多个世纪的发展,在管理方面积淀了丰富的经验,表现出以下鲜明的管理特征。 一、西方各国的出版社虽然大小不同、规模各异,但在管理模式和内部组织结构安排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如:①在选择管理模式上不是直接搬用他人的,而是结合自己出版社的规模、性质、目标以及在充分考虑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的前提下,选择自己的最佳管理模式;②在具体部门安排和人员安排上都根据具体的工作重点、目标与人的潜能来进行;③出版社的组织结构或形式提倡灵活性,以有助于提高执行效率,有助于提供给读者一流产品和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阵地。由此,西方出版社的管理重在对事务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上,而非形式的考虑。  相似文献   

14.
11月3日-5日,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将在青岛召开。为迎接此次盛会,《出版参考》杂志特组织此次专题策划,从国内出版社的发展热点问题,日本、美国大学出版社概况,国内大学出版社社长推荐精品力作等方面讲述了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虽然大学出版社近几年改革发展特色突出、出版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出版业普遍存在的库存高、品种过剩、精品缺乏以及利润率走低等问题.对此,大学出版社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在总结当前大学出版社基本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出版社在应对市场与行业大势、产品供应、内部管理等供给侧的主要“痛点”,并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宏观作为、微观谋划等方面给出了消除痛点、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峰 《出版经济》2001,(4):45-4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20多年间,是我国大学出版社迅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社从恢复和新建的四家已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家,发展势头迅猛。我认为这一发展时期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80年代应该算是第一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成立、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各社的出书品种规模、发行码洋的差距不是太大。90年代应该算是第二阶段,即大学出版社的分化阶段,所谓分化,就是出现了一批码洋过亿,甚至码洋达2-3亿元的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大学出版社资源整合的内涵、意义和具体措施 ,指出在新形势下整合并共享资源配置 ,是大学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入世和改制使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进而获得较大的发展,成为当前出版社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战略性课题。依靠组织结构的变革推动出版社的持续发展成为出版业的必然选择。然而不同出版社历史积累、出版规模与管理模式不同,所采取的改革形式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小型科技类出版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有大量的销售码洋在 5000万以下的小型科技类出版社。规模小,资金少,是制约这类出版社发展的瓶颈。作为专业分工的历史产物,小型科技类出版社主要是一些小型地方科技出版社和一些理工类大学出版社。在过去严格的出版管制下,这部分出版社由于所出图书的发行范围有限和出版社成立时的角色定位不同 (如理工类大学出版社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他们的经济实力在一二十年间赶不上其他类型出版社 (如教育社、少儿社 )那样壮大,家底不够殷实,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资金和规模成了…  相似文献   

20.
1.综合性出版社:规模较大,资金较雄厚,出版门类比较齐全,是美国出版业的中坚力量,如麦格劳-希尔公司。2.专业出版社:主要出版各学科的专著。专业出版社中.既有门类众多的综合性大出版社,也有在某一领域颇负盛名的中小出版社。3.教科书出版社:这类出版社以出版中小学与大学教材著称,如朗文出版集团。 4.学术协会出版社:主要由各类学术协会团体主办,如美国化学会(ACS)出版社。 5.大学出版社:这类出版社以出版学术著作为己任,它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出版社,其多数出版社年出书不足30种,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