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厄运中的海伦》中有这样一句:“当海伦降生19个月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病使海伦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句首状语“当……后”搭配不当。介词“当”只能与“时”、“时候”等时间词搭配,表示正当其时。可是此句写海伦得重病的时间是降生19个月“之后”,因此,句首状语以改为“在……后”搭配为宜。筻此句介词搭配不当$山东莱州市教学研究室@任永刚 $山东莱州市土山中心校@马晓明  相似文献   

2.
“个”是现代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朱德熙先生曾说过: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能说“个”。我们对俞士汶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名词库》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其中收入了能和个体量词搭配的名词共2240个,而有  相似文献   

3.
字词二题     
“手绢”量词并非“个”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梅花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此句中用“个”作为“手绢”的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木兰诗》中有这样两句话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大多数同学翻译为 :将军打了上百场战争后死了 ,壮士打了十年战争后归来了。显然 ,这样的翻译是不正确的。这种句子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句 ,通常人们称之为“互文”。其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是把原本为一个意思的句子分成了两句 ,翻译时应揉合在一起。上述句子应翻译为 :将军和战士们 ,十年来历经上百场战斗 ,他们死去的死去 ,归来的归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个句子 :“主人下马客在船”,把意思为两层的句子合成一句 ,它也采用了这种“互文…  相似文献   

5.
“个”是现代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朱德熙先生曾说过: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能说“个”。我们对俞士汶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名词库》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其中收入了能和个体量词搭配的名词共2240个,而有1516个能和“个”搭配,占了67.7%,1516个名词中又有667个只能和“个”搭配。而在口语中,“个”的使用比例还要高,如在陈建民著的《汉语口语》中,收录了1.8万字的原始口语材料,其中,和“个”搭配的名词达到了86.5%。这说明“个”作为量词来说,其泛用程度相当高。那么,作为一个被普遍运用的量词,它的泛用作用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略作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病句一例     
小学语文第九册《迷人的天山牧场》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成群的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笔者认为,此句有两点不妥,试析如下:一、主语残缺。此句中的介词“当”与时间词“时候”搭配,组成了介词结构,充当状语。因为“你”钳于介词结构“当……的时候”之中,已被取消了主语的资格,所以应在“处处”前面不避重复地添加“你”,作全句的主语。二、定语同中心词搭配不当。句中用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采蒲台的苇》(六年制小语第8册)时,当讲到“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得刚强!”时,有个学生“节外生枝”地提出:“‘血是坚定的’这一句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8.
高中课文《猎户》存在着不少语病,举例如下。1.猎罢论功,我的要求不高,最得意是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句中主语“最得意”与宾语“分得一枝两枝雉鸡翎”搭配不当,应在“最得意”后加一个“的”字,使主语变成一个名词性“的”字短语.2.他住得不远,就是那个有三棵老松树的村子,冯岗。句中语病有二:一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宜把第一句中“得”字改为“的”,把第二句中的  相似文献   

9.
以《醒世姻缘传》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醒》中具有方言色彩的26个专用量词、28个临时量词进行了分类描写和比较分析;并对书中量词的“儿化”、“子化”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和”的通常用法是表联合,而“和”运用“联合”不当极易造成病句。“和”运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有这五类: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不当①我访问了几个村子,那些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至今在我的耳边回响。(简析)“愉快的笑容”与“回响”搭配不当。②天安门广场上,到处飘动着彩旗和  相似文献   

11.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材第三册《岚山花雪》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驱车前往京都西郊的岚山,拜访日本朋友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而立的诗碑。”(74页)该句中的后一个分句明显地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拜访日本朋友为纪念周恩来总  相似文献   

12.
“一干”辨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有“勾取一干有名人犯”一句,课本将其注为“提取那些(与讼案有关的)有姓有名的人。一干,一批、一伙。”“一干”的注释不确。“一干”的“干”读“gān”,不能释为“批”、“伙”等量词,它没有量词的用法。查《现代汉语词典》“干~2”的义项有:  相似文献   

13.
一、量词的换用在同一句、同一段或同一篇文章里,为了避免量词的重复,使词语显得错落有致,换用另外一个,这就是量词的换用。例如: ①你的来信和相片,我差不多一天看了好几次,读了好几回。(冰心《寄小读者》) 在现代汉语里,表示一种事物的名词或动词往往可以搭配好几个不同的量词,这就为量词的换用提供了可能性。就量词的意思是具体还是抽象而言,可分两类:意思比较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把病句概括为六种类型,但细分种类,病因却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易的病句辨识方法——标志辨识法。1、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在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的毛病。例如:铁路是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大动脉企业。例句中有标志判断词“是”,全句紧缩后主干是“铁路是企业”,显然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2、有连词“和”“以及”等组成并列短语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①从空中鸟瞰城市,立交桥和公路网络往往便成为了审美最重要的对象。②《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9):25-25
小学语文课文《给颜黎民的信》末尾有这么一句话:"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句话有两个地方的搭配似乎不当。首先是"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是一个偏正名词短语,中心语是“地方”,“一件”是它的一个定语。现代汉语里只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地方”,却没有“一件……地方”这样的搭配习惯。其次是动词“通知”与第二个宾语“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的中心语搭配也不当。  相似文献   

16.
名篇指误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讲讲实事求是》一文中有句:“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这里的“这样”用得不当,属指代不明。作为本文第一段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自读课本《小松鼠找花生》开头写道:离松树林不远的花生地里,已经开花了。远远望去。黄澄澄一片,真好看!这段话有两处错误:第一,这段话的前一句有语法错误。该句分前后两部分,如果把前半部分看作后半部分的主语,则主语“花生地里”不是“开”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搭配不当,含义不明。如果前半句作为  相似文献   

18.
秦伟 《语文知识》2000,(2):81-81
先看这么两个句子:①……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②它那儿的盘盏和气氛部粗里粗气,它那儿的菜汤和餐巾都稀得透光。这两个句子是从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摘录出来的,均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试分析如下:第①句是《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的句子,动宾搭配不当。从句中不难看出“看”的宾语是“音容笑貌”,但是其中的“音”不  相似文献   

19.
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列宁评价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各种战争的”(《战争论》第1—2页)。《七月的战争》和《大进军》的创作,也可称之为政治的继续,亦可称之为战争的回复。说政治的继续,是指我刚打赢了一场政治仗后的产品。说战争的回复,是指将血迹未干的鲁西南战役和挺进大别山战役在诗的银幕上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一些文言字词的解释,存在着“熟”而不察的现象,对一些看上去是“熟悉”的词往往忽视,造成不应有的失误。例如: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句中的“个”,不是现代汉语中的量词,而是指示代词“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