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环境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为与之相适应,传统广播电台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革,在媒介形态变迁的大环境下引入了新的表现形式——类型化电台.类型化电台诞生于美国.最早出现的类型化电台是音乐台,与传统的专业化电台相比较,类型化电台强调节目内容的统一性,节目的定位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类型化电台已成为传统广播中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广播媒体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节目主持人结合类型化的相关特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了广播节目与听众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类型化电台就是节目只锁定一部分听众,通过“窄播”来实现广播。类型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又被译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  相似文献   

3.
王丽 《新闻前哨》2007,(2):71-73
类型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radio,又被译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它淡化一个个节目,凸现整个频率的面貌;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收听所需内容。与此相对应的是栏目化电台,或称堆砌栏目的电台(Block Programming Radio),每个节目区格明显,听众必须依照节目表锁定特定时间收听特定节目。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频率均属于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叶青 《视听界》2006,(5):58-61
上个世纪60年代,类型电台出现。类型音乐台,就是用特定的运作模式,专一播放特定类型的音乐,以吸引固定听众的“窄播”电台。现今美国的FM电台以播放音乐为主,AM电台以新闻、谈话节目为主。“这一时期被称为‘类型化(FORMAT)电台’时期。原来‘类型’是电台内部节目编排的一种手段,电台后来发展到类型化,以吸引特定性别、年龄的听众群……电台的经理们纷纷放弃电台的大众策略。”①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类型台已成为广播媒体运作的一个主流模式。根据CSM媒介研究公司的结论: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我国各地的音乐频率已经达到40个。市场中8…  相似文献   

5.
格式化电台,又称为类型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它的特点是淡化一个个节目,凸现整个频率的面貌;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收听所需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丽 《中国广播》2008,(4):50-52
类型化电台,国际上称为Format Radio,又被译为格式化、个性化、风格化电台。简而言之,它的内容和节目时间是循环状的,淡化一个个节目,凸现整个频率的面貌。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收听所需内容。与此相对应的是栏目化电台,或称堆砌栏目的电台(Block—Prog—ramming Radio),依照节目表崮定收听,  相似文献   

7.
类型化电台概念由国外引进,成为解决两大难题、应对受众细分时代的重要法宝。但湖北的听众格局并不适合全盘接受,照搬美国类型化广播的模式和以"京沪"为代表的本土化格式电台的发展思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FM1026在不具备音乐、新闻、交通等格式化广播的传统专业优势背景之下,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格式化之路,那就是:综合型广播和专题类节目的格式化。本文通过分析FM1026在类型化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听众背景、棘手问题、实践举措和创新思维,归纳了在专题节目基础之上如何做到格式化布局和品牌化栏目的有效统一,以及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国内类型化广播电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佟红 《河北广播》2008,(3):37-40
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起源于美国。我国最早在1981年的对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设主持人,1993年,我国的各电台开始涌现出大量的节目主持人,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广播主持人年”。广播主持人的出现使广播节目令人刮目相看,广播节目变得更亲切、更贴近听众了,也使广播的互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使媒介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广播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逐步衍生出广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类型化电台。类型化电台的出现是激烈的传媒竞争的结果。近年来,由于广播电台受到挤压,其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但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却越来越凸显。广州市广播电台青少年广播全新改版为类型化音乐广播电台,并迅速在广播市场中取得了可人的成绩,让听众无论在任何时候打开FM 88.0,都可以听到类型一致的音乐节目,大大提高了25-34岁年青的目标听众对整个频率的忠实度和接受度。类型化电台依靠的是特定的运作模式,走的是吸引固定听众的"窄播"之路。因此,青少年广播的前景是要坚定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改革发展之路,打造有岭南地域特色的音乐广播。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广播正在走向“窄播”的时代,尤其各电台的音乐广播更是随着电视的挤压和网络的发展日渐趋于个性化,听众对音乐广播的感知,从一个个单一音乐节目细节式的体验,逐渐变成了对各个音乐频率整体的感觉。听众不再有耐心地去等待某一个特定音乐节目,而希望一个音乐频率播出的音乐内容是相对恒常、稳定、带有陪伴性的,因此办类型化电台成为了如今音乐广播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开办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历史不算长,但由于它符合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规律,十几年来,发展提高很快,已经成为中央各台、地方各台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节目,许多主持人节目成为名牌节目,不少节目主持人成为社会名流。节目主持人这种新兴职业已成为90年代人人看好、大有发展前途的行当。无论是电台还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几乎天天和观众、听众打交道,可以说是电台电视台的“门面”。许多听众观众从喜欢主持人节目,进而把节目主持人当做知心朋友,把他们看成是电台电视台的代表,因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时代听众对资讯的摄取方式、对节目的收听习惯均有所改变,对社会话题讨论的参与热情都与日俱增,这些直接影响到类型化音乐电台的节目方向和制作模式。本文从类型化音乐电台的特质和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入手,以笔者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探讨类型化音乐电台的资讯节目如何适应听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在地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家类型化音乐电台,福建音乐广播用了五年的时间探索类型化音乐台的发展之路。本文从听众需求、节目编排、核心内容、活动推广等方面对类型化音乐电台的在地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田龙 《中国广播》2014,(7):55-58
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跨过12年的发展历程,类型化电台已经在中国广播界深深植根。本文就类型化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如何突破性创新、现今音乐节目主持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从主持人理念、传播元素、表现手段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静 《东南传播》2012,(6):144-145
类型化音乐广播必须具备受众认可的音乐前提下,好的主持人、好的节目串联词也是类型化电台可以保持并继续向前发展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所谓串联词,就是要把除音乐之外的前后内容连接起来。串联词不同于新闻导语,新闻导语仅仅是文章内容的概括,而串联词要承上启下,使节目在语言的表达上更具有连贯性。类型化电台的串词还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流行、最贴近的内容和听众分享,本文以开播至今已经八年的福建汽车音乐调频为例,全篇细致地讨论了类型化音乐广播在串词方面的重要性和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类型化电台,又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与它相对的是栏目化电台,一般称其为综合性频率。通俗而言,听众对类型化电台的频率内容定位和品牌有明确的认知,收听无须节目表,可在需要时随时开机收听所需内容。而栏目化的综合性频率,则需要依照节目表收听,其播出的内容并非为特定听众所需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7.
广皤播音是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直接进行传播的有声语言活动,是广播传播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环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播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电台与听众联系纽带的广播播音,便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19.
陈常亮 《视听》2016,(7):147-148
今天的广播事业正朝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优势,打出广播主持人特色"是时下广播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我国的广播节目众多,但真正能吸引听众、留住听众、让听众百听不厌的节目则为数不多,大多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是充当了"传声筒",没有成为主导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性,这迫切需要主持人彰显个性,从而实现广播的专业化,培育出广播的品牌。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不可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魅力出发进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而非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20.
电台节目主持人如何做到使听众满意,首先应弄清听众对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听众对主持人最明显的不满是什么? 现在有些电台的节目老是吸引不住听众,到底原因何在?我们在与一些听众朋友交谈时,他们的共同看法是,主要原因并非是这些电台的节目不好,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