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看一本杂志上关于日本新闻单位对员工的唯一标尺是"新闻感觉",很是感慨。文中提到,日本的新闻单位十分看重记者的独立评论能力,他们认为如何看待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新闻。用新闻术语来说,只要你有"新闻鼻",绝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演进和发展,中国修辞学研究经过上世纪后20年的过渡,在新世纪明显呈现出与传播学融合的趋势,甚至可以称之为"媒介转向",并已形成媒介学与修辞学相交叉的媒介修辞学的学科雏形。囿于知识系统、教育体制及专业区隔的规约,媒介修辞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缺憾和问题。在全球修辞学语境下,中国媒介修辞学将在专业化、综合性研究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理论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王诩的《鬼谷子》便是一部经典的"修辞术",重在描述说话者的谋略及游说的技巧,该书涵盖了当代修辞学研究的多个方面,是中国修辞学著作的鼻祖。该书中提出纵横捭阖的修辞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听者信其言,这也是《鬼谷子》修辞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4.
"赤日炎炎似火烧,狂啖西瓜仙欲飘"。炎夏苦热,口干舌燥,如果能吃上几口西瓜,顿觉"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倘若再了解一点西瓜文化,则更添韵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西瓜谜,有的谜面中含有"西瓜",如:谜面为"王八啃西瓜",打一围棋术语(谜底:滚吃)。而有的谜底为"西瓜",如:谜面为"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庞",打一水果(谜底:西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1,(1):35-50
游戏如何在人们的欲望维度展现出巨大的魔力,又如何将程序系统"悬置"起来而为玩家创设一个看似自由的"幻想世界"?这些问题本质上涉及到游戏的修辞学问题。关于游戏的形式与结构,长期以来存在两种研究范式,分别是强调"表征"的叙事学(narratology)范式和强调"规则"的游戏学(ludology)范式。试图平息"叙事"与"规则"之争的"程序修辞"理论,则沿袭了修辞学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将"程序性"(procedurality)视为游戏的本质所在,并围绕"程序修辞"这一核心概念开启了游戏研究的修辞学范式。所谓程序修辞,主要是指通过对游戏规则及其符码表征体系的策略性设计,以达到既定游戏目的的修辞行为与实践。概括而言,修辞学范式下游戏研究的问题域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修辞语言维度的程序修辞规则问题、修辞策略维度的程序修辞设计问题、修辞实践维度的程序修辞互动问题、修辞批评维度的程序修辞批判问题、修辞伦理维度的程序修辞道德问题。在程序修辞的知识结构中,游戏本质上体现为一个包含了游戏叙事、游戏规则和游戏玩家的"三体问题",而"三体"内部不同的主导结构、强弱关系或设计偏向揭示了三种不同的游戏机制。  相似文献   

6.
美国迈蒂制片厂1994年拍摄完成了纪录片《飞白与诗海》,目录页上写着:“这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追踪的是飞白不平凡的奥德赛式的航程——……请感受请分享飞白对世界伟大诗人们的终生之恋。”离开军旅返回西子湖畔,全身心与缪斯女神相会的飞白先生,在1989年出版了被誉为“奇书”的漓江版《诗海》之后,他挥洒的空间已经隐约出现了一座世界诗大厦的轮廓。但与花城出版社的合作,还要一个契机:1991年春,寇晓伟安排编选者与出版者两种力量在北京相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张志抗先生的文章作了一个简要的答复,认为"情报"改为"信息"在我国是件很平常的事,而"书目情报"改为"书目信息"则被视为是"别出心裁地抛出"一种危险的倾向",这是一种极不公正的评价.逻辑原理是我们评价书目情报术语的一把尺子.认为书目情报术语在我国的最后消失,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图书馆业界与学界关于名词、术语问题的异议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国图书馆员",只能切分成"中国/图书/馆员",不能切分成"中国/图书馆员"。"学科馆员"的提法欠妥,还是应采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提法即"学科专家",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避免了概念上的混乱。把"鼎立"拆成两个字来解释,既破坏了原词固有的含义,也不足以证明"鼎立"的"鼎",既可以指三,也可以指四。  相似文献   

9.
网络危机传播从修辞学上来看分为了"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因此在建构网络危机传播模式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两方面。文中从"网络的危机传播"与"网络危机的传播"这两方面对网络危机传播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时代危机传播所体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囊括网络危机的传播和网络的危机传播两点内涵,同时借鉴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建构了网络危机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不久前曾在一篇书评中指出我国修辞学研究有一个重要变化:"与以往相比,我国90年代修辞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也重视动态研究.动态修辞研究于90年代涌现了一批开拓性著作……这批著作显示了我国21世纪修辞学研究的方向,将对新世纪的修辞学向动态研究方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1.
梵语pāramitā义为"到彼岸",是最常见的佛教术语之一。这个词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音译法,写经者似乎总是在"波罗密多"和"波罗蜜多"之间犹豫不决,从敦煌写本到近代出版物莫不如此。以最通行的日本《大正藏》为例,尽管书中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写作"蜜",但使用"密"的情况也有所见,一个有  相似文献   

12.
殷俊  何芳 《编辑之友》2011,(11):70-72
"全媒体"英文译作"omnimedia",为前缀omni和单词media的合成词,作为学科术语,"全媒体"在国外新闻传播学界较少提及,国内主要停留在操作和应用层面,这个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新媒体、跨媒体、多媒体延伸而来。一全媒体出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要实现基层档案收集及时、完整,档案"能用"、"好用",要做好以下几点:1.档案平民化,不要有术语霸权。把过去由于"术语霸权"所形成的那种档案专业腔,净化为人人听得懂、看得明的表达方式,让表达更易于接收、更易于交互、更易于普及。万维博通在进行了术语平民化后,就可让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交互起来。就像以前的情报检索系统很难被人接受,而谷歌、百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  相似文献   

14.
论电视公益广告中的视觉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劲 《新闻知识》2007,(9):61-63
一、视觉修辞的含义"修辞"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指为加强劝说性陈述的表达效果,巧妙运用语言的方法与技巧。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术是说服的艺术。[1]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学问。历经数千年后,人们在继承传统修辞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  相似文献   

15.
刘涛 《现代传播》2015,37(2):54-58
意指概念(ideographs)是被特定话语专门"拣选"的符号术语。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意指概念是社会"争议"与"问题"构造的符号载体。环境传播的修辞实践本质上体现为对生态场域中一系列意指概念的发明、构造与意义争夺行为,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符号再造"与"框架争夺"两种修辞实践实现的。意指概念创设了一个巨大的"语义场",也就是福柯所说的"话语性场域",可以借助历时分析和共时分析来完整地把握意指概念的意义行为。在视觉文化时代,意指概念越来越呈现出图像化的表征趋势,而图像表征的关键是对意指概念所对应的一系列视觉"意象"的激活、征用与再现。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播音是在特殊环境下完成的,坐在播音间里,播音员面对着话筒和镜头,从特定语境来讲,这叫作"目中无人",这时如果不注意培养对象感,就会失去对象,变成自言自语。军事上有一个术语叫"假想敌",就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设计出来的训练对手,针对对手的情况做出恰当合理的军事演习。播音员要想播得绘声绘色,播出真情实感,也需要设立假想观众、假想听众,努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对象感",变  相似文献   

17.
单口相声《扔靴子》的故事家喻户晓,连"靴子"也成了"股市术语",用来指能左右股市行情的重大利空消息,当消息在揣测中还没公布叫做"靴子没落地",一旦消息公布便是"靴子落地"。中国影视市场有时颇像股市,都是典型的"政策市",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种限令政策可谓典型的"扔靴子"式调控。网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出台"限薪令",对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进行"限价指导",该政策正在内部征求意见,这便是  相似文献   

18.
正术语,在我国一直称为"名词",是科学与文化的承载者[1],是科学知识在人类语言中的反映。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衍射出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审视这些名词术语,就如同审视历史衍变的纹理、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科学进步的轨迹。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术语交流、对照自然是其重要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在科学概念表述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据大陆有关专家统计,在新兴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技术语中,两岸不一致的占40%以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以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及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如何使经济新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呢?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报道应该以"三贴近"为基本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围绕"三贴近"做活  相似文献   

20.
品牌,据新版<辞海>解释,亦称"厂牌"或"牌子",指企业对其提供的货物或劳务所定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主要是供消费者识别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