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对"我打算六月左右回国"内词语搭配接受度的思考入手,在进行相关的语感调查及现实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人们对"前后"与"左右"与时间词搭配的可接受性产生疑义的语言学解释,分析其内在的语法、认知机制及人们在解读这类结果时使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左右"是一个意义很丰富的词,既可以做方位词,也可以做动词,还可以做副词和代词,不同的语义环境决定了"左右"词性的不同。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并归纳"左右"的一些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排查分析,指出表示约量的复合方位词"左右"与数量词搭配时,不仅存在"数词 量词 左右"的格式,还有"数词 左右 量词"格式,并分析了"数词 量词 左右"和"数词 左右 量词"两种格式在结构、语义、表达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左右"是北师大版数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位置与顺序"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上下、左右、前后这三对方位中,左右的认识与区别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一些,对左右的相对性他们则更是很难理解。以下是笔者在本校教研组使用练习题后进行教学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左右"是北师大版数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位置与顺序"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上下、左右、前后这三对方位中,左右的认识与区别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一些,对左右的相对性他们则更是很难理解。以下是笔者在本校教研组使用练习题后进行教学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晒X"中的"晒"源自英语的"share"和广东话"晒命",并在沿用或借用共同语中已有的诸如"晒被子"、"晒粮食"类的"晒X"常用构词模式,形成其独特的搭配形式;在词语形式上,"晒X"多为三音节谓词性词组。目前人们对"晒X"结构的选择,既是经济性、新颖性用词原则的体现,同时又是人们彰显和诉求等社会文化心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晒X"中的"晒"源自英语的"share"和广东话"晒命",并在沿用或借用共同语中已有的诸如"晒被子"、"晒粮食"类的"晒X"常用构词模式,形成其独特的搭配形式;在词语形式上,"晒X"多为三音节谓词性词组。目前人们对"晒X"结构的选择,既是经济性、新颖性用词原则的体现,同时又是人们彰显和诉求等社会文化心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介词"在"在古汉语句子中出现的位置及与之相搭配的动词的考察,认为现代汉语中"在+处所"的用法基本沿袭了古汉语。"在+处所"前置表示动作事件,整个句子强调动作;后置表示状态,句子强调的是动作的处所。  相似文献   

9.
"严重同意"是网上非常流行的一个短语,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严重"和"同意"等词语搭配的意义和产生这种非常规搭配的原因并指出在汉语教学中予以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0.
高远耀 《广西教育》2010,(19):25-25
小学语文课文《给颜黎民的信》末尾有这么一句话:"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句话有两个地方的搭配似乎不当。首先是"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这是一个偏正名词短语,中心语是“地方”,“一件”是它的一个定语。现代汉语里只说“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地方”,却没有“一件……地方”这样的搭配习惯。其次是动词“通知”与第二个宾语“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的中心语搭配也不当。  相似文献   

11.
胡志军 《考试周刊》2012,(26):34-35
"特点"、"特色"和"特征"都可以指"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性质",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同义"并不是"等义"。本文旨在从语义、句法搭配、语用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找出三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一这是一个"误读"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无读"的时代。 读书,作为曾经十分惬意和十分高雅的事情,在当下变得庸俗与不合时宜了。阅读已经包含了无数的功利和铜臭气息;全民皆商行为、利益至上心态,左右着人们的阅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普世价值"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关于"普世价值"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普世价值"思潮出现的过程及原因分析的同时,对其做了界定,以为人们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下"、"前后"、"左右"三者在构词方式上有着共同点,即由一对表空间方位意义的反义词组合而成。因而,它们均具有表达一定空间意义范围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认知的发展,"上下、前后、左右"不仅仅表达空间范围意义,而是逐步向时间领域及数量领域发展。由于三者自身构词方式的特殊性及词义表达的特点,它们又都赋有约量义表达的功能。针对"X+上下/前后/左右"这一结构,探究其约量表达的特点及人们对该种约量表达方式的认知机制,同时就相互组合情况及使用频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词语,它在数量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指称功能。留学生在使用"一个"的过程中,常出现重复使用、过度类推、搭配不当、位置错误、忽略使用、与语境不符等六个方面的偏误。本文对这些偏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涛 《文学教育(上)》2010,(15):140-141
"我拿来了"这种歧义格式曾经被语言学者作为范例来歧义分化的语义分析研究,本文力图从句法形式和短语结构重新为此类歧义现象寻找新的解释,并概括"动词+趋向动词"搭配的一些可能的规律,并指出了类似的现象:V和"起来""去了"以及"下去"的歧义搭配。  相似文献   

17.
"讨厌"和"厌恶"是一对近义词,在主观情感上都有反感、不喜欢的意思,但"厌恶"比"讨厌"不喜欢的程度要重些。"厌恶"只有动词词性,"讨厌"除了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在语义上二者有词义轻重、搭配对象的不同;在语用上也存在概念义和语境义以及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句法上与不同的宾语连用时的情况,以及能否进入把字句等诸多问题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许丹丹 《考试周刊》2011,(54):99-101
"名词+名词"结构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搭配,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名词+名词"出现的错误占所有词语搭配错误的11.8%,因而,有必要对中国学习者的"名词+名词"使用情况进行一下全面分析。基于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两个本族语语料库LOB和BROWN提供的数据,本研究旨在通过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名词+名词"进行比较,进而为大学英语学习者及教师提供此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被XX"词语结构模式的分析,总结"被XX"式词语在新旧模式上具有的特点,认为由于"被"的标记性使进入该结构的词语的语义增容,模式形成后由于超常搭配而带来了语言表情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年""月""日""天"作为计时动量词从先秦时期开始使用("天"始于唐朝),其后在用法和使用范围上不断扩大,所搭配的动词也有所变化,最终发展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计时动量词。研究计时动量词对汉语学习、应用以及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