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元戏曲考》是王国维的戏曲集大成之作,其对戏曲的研究在整个戏曲研究史上具有示范性作用,。《宋元戏曲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史料完备、论证详尽的戏曲史,并且在书中蕴含了王国维新的美学观念及审美思想,对分析总结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只取沧海之一粟,仅对王国维在书中关于元杂剧、南戏的"自然、意境"说进行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初的著名美学家.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是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在《宋元戏曲考》中也有论述.王国维曾致力于康德哲学研究,因读不懂康德的书,转而研究叔本华哲学,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服膺于叔本华哲学,并回过头来,以叔本华主义的目光重读康德.1907年,在王国维思想中发生了一件  相似文献   

3.
从指导思想看,焦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进步的文艺发展史观,予王国维以深刻的影响和启迪,是他珍视元曲而撰写《宋元戏曲考》这一权威性著作的特大推动力;从流派观点看,王国维主张戏剧摹绘真情实景,追求“字字本色”,反对雕琢和虚伪,崇尚“自然”、“意境”,则是在焦循为代表的清中叶以来“本色”论派理论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从审美取向看,王国维高度评价立足世界文艺之林富有悲剧意义的元曲杰作,鄙薄大团圆俗套,与焦循的审美观一脉相承;从研究方法看,王国维娴熟掌握了焦循以考据学治戏曲之术,并与西学的逻辑推演相互制约、影响,完美结合。王国维研究戏曲的巨大成功,既多得力于焦循,又有明显的拓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在近现代取得了显成就。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中国化思想界开始对西方美学不断地引进和介绍,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其中,以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最大。他引进了西方的美学,并以西方美学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的学艺术,写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有名的学术作,其中《人间词话》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简介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幼年时接受私塾教育,青年时受到康有为思想影响,曾在梁启超的《时务报》中工作。后来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美学、文学理论和戏曲艺术史的研究工作。著有《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等。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埋头著述。1923年成为溥仪的文学侍从。1925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从事史学和古文字研究。内容梗概《人间词话》分上下两卷,主要是王国维对词及词人的评价。第一部分是对词的评价。首先,王国维提出著名的“境界”说,他认为,境界是判断词高下优…  相似文献   

6.
宗廷虎 《天中学刊》1998,13(1):60-64
王国维的修辞观在其名著《人间词话》及《宋元戏曲考》中有较多反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著名的“境界”说中论及修辞,并主要反映在三句话里:“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另外还强调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及“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第二,关于文体风格论。王国维论文体强调“代变”说;论风格突出形式美及强调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7.
对唐宋宫廷队舞中的舞头、引舞、戏头、引戏等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引舞与舞头、引戏与戏头均是不同的概念,而引舞、舞头在功能上的部分重叠是造成二者被混淆的主要原因;引舞之出现并不始于唐代,至迟隋代已有之。以上观点对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考》中的一些学术见解将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8.
中国悲剧文学之研究自王国维上世纪初发表《红楼梦评论》和《宋元戏曲考》开始 ,才引起国人的关注。然而 ,研究的焦点似乎一直停留在中国有无悲剧之争上。辛亥革命前后 ,“无”派占了上风。包括王国维、胡适、鲁迅、蒋观云、朱光潜等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们都一致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而建国以后的悲剧研究 ,尤其是近年的比较文学研究中 ,“有”派则出尽了风头。如余秋雨、谢柏梁、曾庆元、张法等 ,都纷纷为中国悲剧摇旗呐喊。但问题的争论并无最后结果 ,对其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如悲剧、悲剧意识 ,也未取得一致认识 ,而是人言人…  相似文献   

9.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收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这首小令含蓄蕴藉、意境深远,有着奇特的“并列式意象组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堪称元人散曲的绝唱.周德清《中原音韵》誉其为“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赞其为“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又在《人间词话》中称“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及此也”.周、王二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元杂剧在近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来,《张千替杀妻》便以其光彩夺目的艺术成就引人注目,不断地获得赞赏和推崇。然而,由于它只有元刊孤本、科白不全,第四折中正末张千在刑场上唱了最后一套曲子之后死活不明,该剧的结局和类属(悲剧还是正剧)遂成疑案。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它是悲剧,这自然是认为张千最终受刑身死,后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琴"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试以《西厢记》、《玉簪记》、《琴心记》为例,从人物环境构造、结构情节和主题建构方面探析"琴"意象在才子佳人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悲剧文学之研究自王国维上世纪初发表<红楼梦评论>和<宋元戏曲考>开始,才引起国人的关注.然而,研究的焦点似乎一直停留在中国有无悲剧之争上.辛亥革命前后,"无"派占了上风.包括王国维、胡适、鲁迅、蒋观云、朱光潜等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们都一致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元代杂剧中一出震灼古今,气壮山河的历史大悲剧。它同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明的《琶琶记》都是元杂剧中的名珠、瑰宝;它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相比,也毫不逊色,堪称壁玑映辉,异曲同工。数百年来,古今中外,久演不衰、雅俗共赏,为群众喜闻乐见。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中赞它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矣!”它是我国第一部用英法德俄等国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美学史、文论史上,王国维是一位促使古典美学、文论向现代美学、文论嬗变的关键性人物。他总结、继承我国文艺创作的丰富经验和美学、文化的优良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美学观点,融合中西,贯通古今,对文艺美学中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进行了超越前人的新的探讨。本文拟围绕《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文本,对王氏在词学研究、《红楼梦》研究、戏曲史研究中所1体现、阐发的文艺思想——诸如境界说、解脱说、文艺进化观、自然7观、悲剧观、7比较艺术观等作一简要论述。 一 《人间词话》以传统的词话形式写成,书中阐述了王氏有关艺术理论的基本见解,可谓艺术通论。《人间词话》通行本上卷为王氏手自删定,最初刊于一九○八年《国粹学报》。《人间词话》在评析历代词家的基础上阐述的主要理论为: (一)“境界”是评论诗词的最高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这里谈的“本色”,是对元杂剧评判时的用语,是从审美角度、戏剧批评的角度而言的。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里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先生所说的“本色”.是指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杂剧的创作特征,这特征即是完美地表现了“这一个”剧中人的情态,突出了他的戏剧语言有独创性(自待伟词),个性化。关于戏曲“本色”的说法早就有了。明王骥德《曲律》:“当行本色之说,非始于元,亦非始于曲,盖本末严沧浪之说诗。”其实,“本色”的渊源更早,在刘概《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及伟大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诗学》对悲剧理论富有系统性、代表性的阐述以来,在西方形成了传统的、正宗的悲剧模式,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戏曲产生较晚,但其发展较快。自元杂剧出现后,以极迅猛的速度和气势发展,巨著名作层出不穷,深为世人所瞩目,其中悲剧的成就尤为杰出。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所指出的,象《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然而,中国古典悲剧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悲剧,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独特风采,本文试择要浅论之。…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 ,王国维不断地尝试在新的学术交流条件下与世界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一种“世界学术”的建设 ;但同时 ,域外的学术界却在寻找一种中国本土的声音和学术权威 ,从而最终成就了中国现代戏曲的开创之作———《宋元戏曲史》。考察王国维戏曲研究的历史境遇 ,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学术机制的转变 ,并进而反思“现代史观”和“民族主义”等现代学术史中的常见命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开山之作,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以详尽的资料展示了我国戏曲渊源、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状况,但在戏曲理论、戏曲美学上也不乏独到精辟之见,尤其以它对元剧的“自然”“意境”之论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一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20.
周方珠 《海外英语》2006,(10):40-41
元曲,就其数量而言,难与48 000余首唐诗等量齐观:就其格律平仄而论,亦难与20 000余首宋词媲美齐肩。然而,就其独特的体裁和艺术成就而言,将元曲、唐诗和宋词视为三足鼎立的文学高峰不无道理。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中言称:“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五焉者也。”元曲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也正是其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元曲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