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经过讨论与争鸣,语文教育界已形成共识:语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加强言语知识教学、重视言语交际训练、创设言语交际情境、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语文学习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来源于言语形式的刺激,能不断提高,具有迁移性,是一种直接性的理解。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在于言语材料的大量积累和语文知识与语言规律的掌握。因此,在教师作一定语感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多读、多听、多写、多说是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说理性文章通常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并列举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它有益于训练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苏教版教材选用为数不多的说理性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用好这些教材。  相似文献   

4.
关于言语能力的实质与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关键是科学认识言语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要素。言语能力的实质是对言语交际活动的进行起直接的、稳定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一种个体经验,其结构包括语音、字词、语法、章法等语言知识要素和言语领会(听话和阅读)与言语表达(说话和写作)等言语技能要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应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言语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不能离开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空谈言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一些学生尚不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校正与调节能力,需要语文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对其进行指引、更正与激励,提升其学习信心。文章立足言语行为理论,对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策略进行系统探究,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明得失,知偏差,养成自信、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言语之中,人是言语的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言语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1.语文教材是言语的汇萃 纵观中外语文教材,都是言语活动内容的汇集。首先,教材本身是语言运用的结果。一段前言、一篇课文、几句提示、一道习题,无不是按照语言运用规律将语言巧妙组合而成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其次,语文教材是言语内容、规律、方法等的载体,记载着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典型事例,记载着如组词、造句、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言语活动的基础知识;其三,语文教材向人们提供了大量成功运用语言的佳作,既给人以言语精品的享受,又给人以言语活动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7.
运用教学语言生情造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征。教学语言精彩体现的是教师言语生命的精彩和教师专业价值的自我实现,担负母语教育任务的教师理应成为言语表现和言语创造的表率,引领学生在优化的语言环境中开发语言潜能,培养审美自觉,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适切文本语境和学生心灵诉求的言说策略,运用体现情感性、生活性、思辨性和审美性的语言创设情境,使教学语言既有逻辑力量,又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也要得"言",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言语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也要关注言语形式——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意"是手段、是途径,"言"是主体,是根本。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说,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目标追求。因此,语文课文词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关注教学文本的言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一、慧眼识珠: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过于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学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领会与掌握逐渐被弱化,学生所具备的语言能力也并不理想。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从语言形式上给予更多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口语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不能完全胜任将要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本学科课程特性,在听话和说话课中强化普通话语音,在阅读和写作课中夯实言语能力的基础,在幼儿文学课中丰富教师口语表达方式,在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课中培养语言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代表着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而人文性则意味着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因此,实现言语与精神的共生则是推动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文字意识,引领学生从静态的文字中探索动态的情感,学习语言、感知语言,在语言构建的情境中,走进精神自由与精神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2.
对语言的体验、运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言语经验,引导学生深潜文本,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探究,经历讨论、仿写和思辨等语文实践活动,促使他们重构自己的言语图式。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教学的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怎么说和怎么写,也就是进行言语形式的实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言语形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领悟、去实践,从而能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锐度,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4.
德性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要求,而天然地蕴含着德性的语文对语文教师的德性修养提出了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诉求。语文教师在德性修养上与其他学科教师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言语,这一点往往被教师德性的一般内涵遮蔽。言语是探究语文教师德性的切入点,虔敬言语生命是语文教师最根本的德性。语文的德性之师应该激发、呵护学生言语生命的表现欲求,这是语文教师德性形成的认识之本;语文教师还应该追求、创造言语表现的卓越境界,这是语文教师德性形成的能力之本。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说到底是人从言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以“言语”为本位的语文课程,则意味着“语文课”是教人学习言语(交际)的课,语文课的对象是动态的语言运用(听、读、说、写),即现实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行为,语文教学的重心必须向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偏移。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学技能往往成为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语文教师要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就要获得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学素养功底,具备过硬的基本教学技能。由于语文科是言语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那么培养学生的言语交往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技能是由于不断练习而自动化的动作形式。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不能通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母语的言语教学,是关于学习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的教学,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个体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往活动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对北部湾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言语知识和语言知识比文学知识更有作用;成语、汉字、形式逻辑、语文教育史等也有较高的诉求;语文教学能力远比系统的语文知识重要。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是小教专业综合文科学科课程内容建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加以重视。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言语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提高语言思维能力的教学措施给予探究,提出培养学生良好言语思维能力的相关策略。这便需要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观念打破,借助多种渠道与方式将教学模式优化,显著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与尊重,让其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也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言课程体系和现有教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成人高师独特的办学特性,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语言课程体系,编写切合成人高师语言教学特点的系列教材.语文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言语得体——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话语理解与分析能力,语文教师文言文阅读能力,有方言背景的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论文写作能力.系列课程建设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均有创新,具有时用性、原创性和推广性,人才培养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