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通过本文的句法和语义的分析,我们发现,"老"是个单音形副兼类词,而且是个内部兼3类的兼类词。本文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老"产生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兼类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的瓶颈,从《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人们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但成果并不是很显著,对兼类成因分析的文章更是少而又少。在总结前人对兼类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兼类词成因研究的五个困难,同时还补充和纠正了兼类词的四项成因。  相似文献   

4.
研究《周易》古经中的兼类词对上古时期汉语兼类词的研究和词的发展变化都有积极意义。对《周易》古经中共有十九个兼类词,将其分成五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词的兼类问题一直是语法界的难点,许多学者都曾时兼类问题做过研究,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在参考前辈关于兼类词的研究基础上,又对兼类现象的动因、界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列举了兼类词、词类活用的常用种类,并通过对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比较分析来阐明兼类词属于词的跨类,词类活用不属于词的跨类这一观点,同时还指出了几种词类现象也不属于词的跨类。  相似文献   

7.
副连兼类词兼具副词的修饰限制功能和连词的连接功能。从语法化视角出发,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分析副连兼类词的历史来源、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变。共时层面的副连兼类词来源于副词语法化为连词的历时演变,重新分析、语境吸收和保持原则是促进副连兼类词形成的三个机制,副连兼类词形成后,受到语法化、使用频率和同义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继续语法化和连词化停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兼类词在甲骨文中已存在,而且种类众多。本文主要通过对甲骨刻辞中的兼类词“在”的分析,来说明甲骨刻辞中兼类情况之丰富。  相似文献   

9.
对汉语、维语兼类词和汉维语兼类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维语兼类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11.
谈谈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兼类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它还受欧化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影响.由定义可知,判定兼类词要遵循同一性、经常性和多功能性三条原则,从而将兼类词分为形、动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和副词、区别词兼类三种.兼类词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琦 《现代语文》2010,(1):34-35
本文试就汉语词类划分中的词的“兼类问题”进行探讨,追溯汉语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并对汉语兼类词辨析中存在的争议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3.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剖析了兼类词、词类活用和同音词,指出维吾尔语虚词■是兼类词,维吾尔语虚词■是同音词,与名词时位格形式■是同音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5.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现象不如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那般丰富,兼类数量相对较少,兼类类型相对单一。尽管如此,词的兼类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跨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动量词是量词中重要的一类,动量词除了常用的以外,更多的是借用或兼用名词或动词,而借用和兼类二者是有区别的,哪些词作为借用词,哪些词作为兼类词,汉语语法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并没有给出十分清晰的答案,本文写作就是基于对汉语动量词的借用与兼类问题的存疑,作出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剖析了兼类词、词类活用和同音词,指出维吾尔语虚词()是兼类词,维吾尔语虚词是同音词.与名词时位格形式()是同音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兼类词的基本条件是:语音相同,词义相关。兼类词的特征是:至少具有两套对立的功能系统。兼类词的主要类型有:实词与实词的兼类,虚词与虚词的兼类,实词与虚词的兼类。兼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词义派生,词类活用,模仿欧化语法。吸收方言用法。  相似文献   

19.
have在英语中非常重要,被喻为"灵魂动词"或"魔鬼动词"。因其在不同的词组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语法上称这类词为兼类词。现将其用法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永远"一词最初在句法中多充当谓语、定语,还可以充当宾语,其充当状语的用法较为少见,"永远"应为形容词。句法位置的作用促使"永远"作状语的用法成为高频用法,"永远"引申为副词。由形容词引申为副词的过程也符合语法化理论的单向性原则。在共识层面,"永远"一词兼属于形容词和副词,两者的语法意义有一定的联系,"永远"是一个兼类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