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时代,语言问题就已经开始和哲学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论语》是一部反映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也涉及一些有关语言的哲学问题。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本文借助西方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阐述《论语》中的"正名"说,语言对文化的承载作用以及语言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论语》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代表,收录了大量关于中国人生活中的哲学道理,是中国形象的典型呈现。《论语》被多次翻译成西方语言,成为在翻译中展现中国形象的突出代表。由于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中国形象的描绘时也会产生偏差。《论语》中的关键词与隐喻英译就很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代已名列"四书"的《论语》具有普世价值,对语言艺术也有精辟的论述。文章以"巧言"、"美言"为切入点,解读了孔子在仁德、忠信标准下对"巧言"、"美言"否定的同时,对语言美的重视和对慎言择时的提倡,从而全面感受《论语》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4.
高洁 《文教资料》2010,(21):113-115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方法。《论语》是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蕴含了他的主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其中他关于意志心理学的一些思想在《论语》中也得到了系统阐述。本文从"什么是《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培养意志的重要性"、"怎样培养意志"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在文学界被誉为"学贯中西的奇才",中西文化的浸染使他对孔子经典语录《论语》的阐释平添了些许"特色"。他在《孔子的智慧》一书中,以独特的形式和通俗的语言向西方社会译介《论语》,并以此传播中国的儒家文化精髓。文章尝试通过对其编译本的简要分析来了解这位语言大师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选了《论语》中的十则短文,就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作了一些阐述,语言简练,含义深远。那么,《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约1.1万字。每篇都从文中第一句话里节取两三个字作篇名,如《学而》、《述而》、《公冶长》等。按历史沿习的读音,《论语》的“论”字读lún。《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相似文献   

7.
《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著作之首,是当之无愧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论语》被后世很多人研读,也增加对《论语》误读与歪曲的可能性。所以虽然读《论语》的人非常多,但是对于《论语》的精神实质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从道德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的角度都可对《论语》进行阐释,而从生命哲学的立场看《论语》,则会明白《论语》是有关人的终极关怀的生命本体运动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论语》自古被认为是哲学、政治、教育方面的经典,通过列举、分析它所创造的近百个成语和近二百个名言警句及对后世学语言的影响,认为《论语》同样是一部伟大的语言学作。  相似文献   

9.
邱大存 《文教资料》2011,(14):64-66
中学《〈论语〉选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为达此目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咬"文"嚼"字",亲近《论语》;引导学生揣摩篇章,理解《论语》;关联作文,深入《论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的言行的书。《论语》的“论”念lún,是编集起来的意思,“语”就是语言的意思。把这两个字串起来说就是:将有关言论编纂成书。关于《论语》书名的这种解释,很早就有人说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讲学论道的言论,记载了孔子的哲学主张和政治理想,汉代传《论语》的有三家,分别是《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只有安昌侯张禹的《论语》流传了下来,被称为《张侯论》。  相似文献   

12.
戈康 《文教资料》2011,(9):74-76
《论语》中关于饮食的观点,如:饮食与礼、与个人志趣的关系,以及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等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饮食观适应现代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等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饮食已经不再是为了追求解决生存的问题。所以,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论语》中的饮食思想,不仅对人们更加健康、更加和谐地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而且可从独特的视角对《论语》的有关部分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3.
《论语》的语言既继承了前代语言发展的成果,又吸收了当时的口语,是春秋末期语言的典范.考察《论语》中的同义词,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春秋末期语言发展的概况,并探索其发展的轨迹.《论语》的篇章虽然都很短,但也运用了较为丰富的同义词.从《论语》对同义词的运用中,我们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同义词和近义词界线比较清楚;另一是词义存在同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总汇,在《论语》中,涉及了孔子的教育、哲学、政治思想,也体现了孔子的人生观。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人生观中,有一个核心即政治。孔子谈教育、谈人生、论哲学,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治理社会。因此,可以说,《论语》富含孔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的内容,而政治,其本身少不了管理。当我们从管理这一角度去解读《论语》时,其管理的思想、原则、方法仍超越时空,有许多与我们现代行政管理相通之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一些管理内容进行粗略考察,并进一步阐述其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是华夏文明"轴心时代"中最为重要的原典性著作。核心思想基本围绕着"仁义"、"礼乐"、"中和"等展开,而"乐"在《论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论语》中多次出现的"乐"字为线索,探讨在不同的篇章中"乐"字所包含的不同含义,及其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乐感文化,并探讨分析整部论语中"乐"字涵义的三重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论语》和《理想国》这两部原典体现出中西文化初期个人意识的形态。两部作品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具有相异性,体现出儒家的"反向性"传统和西哲的"二元对立"传统的区别。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哲学之下相异的个人意识可以在一个"和而不同"的原则下交流和互相促进,来消除中国哲学下的个人意识的束缚和抚平西方哲学下的个人意识在与社会的"切割"中留下的疤痕。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语》所阐述的政治、哲学、道德等方面的思想之所以能得以长期保存,历经千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承载这些思想的语言的运用。本文着重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论语》语言的巧妙运用,分别从话语的隐含意义、语境的规约、语言运用的美学原则、话语的连贯机制、话语得体原则几方面入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论语》三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论语》的哲学文本性质及《论语》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其中文化负载词时应遵循的原则——“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且以“学术性”为主,“通俗性”为辅。由此,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语〉批注》是《论语》注疏史上的一大奇观。"文革"中为了批林批孔的需要,在儒家的核心著作——《论语》头上开刀。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名义,编写的《〈论语〉批注》,采用引原文、注释、今译、批判的方法,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特定历史时期出版的这本奇书,本想通过批《论语》批孔达到批林甚至其它之目的,结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