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2.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是一部划时代的宏伟巨著,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鉴于水平所限,本文只谈了一些读后感,且侧重谈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只在高本汉的个别问题,同时阐述了笔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整理归纳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所记录的大同方言的声韵系统,通过与普通话比较,总结出其与今大同南郊区方言有10个共同点,8个差异之处,进而探究其演变,从而形成对高本汉所记录的大同方言声韵系统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以来,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批判者有之。赞誉者有之。前贤时俊多撰文阐释已见。在前贤时俊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声母问题和韵母问题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高本汉有关中古汉语的拟音研究集中体现在《中国音韵学研究》和《汉文典》两书中,其中《汉文典》晚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书不少字的拟音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颚化声母、唇音字的开合、泰幽臻黠鎋诸韵字及异读字的音值方面.  相似文献   

6.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文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 ,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 ,可以叫做投影法 ,或称作类型构拟法。本文继而探讨了几位学者使用这种拟测古汉语元音系统方法的步骤与结论。  相似文献   

7.
音韵学界通常认为高本汉以来对汉语古音的构拟方法是把产生于印欧语的历史比较法成功运用到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范例。但是本在确认了运用历史比较法构拟古音的标准模式之后,指出高本汉等几位先生对汉语古音元音系统的拟测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可以叫做投影法,或称作类型构拟法。本继而探讨了几位学使用这种拟测古汉语元音系统方法的步骤与结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汉语音韵学奠基者的高本汉,自认为是肯定无疑的中国古音研究成果,后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广泛的修正,这使他感到意外和震惊.(易家乐1979)然而,无论是赵元任、李方桂、董同和,还是马丁(Samuel Matin)蒲立本(E·A·Pulleyblank),都是针对高本汉对中古或上古汉语的构拟提出的局部或彻底的修正,尚未涉及高本汉的宏观研究模式.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语言学计划”研究中的一些学者,批评了高本汉的汉语古音研究方法,主张以现代汉语方言为研究古代汉语的基础,而不必参考古代文献记录的证据,提出了“普林斯顿假说”(Princeton hypothesie).参考这一研究的学者们被称为“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ian).他们认为《切韵》音系以及由此上推得出的上古汉语并不能完全代表汉语的祖语,批评了高本汉的简单和单一的发展体系.具体的操作程序是,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自1910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出版开始,山西方言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1910-1980年间,山西方言多是零散的调查研究,1980年到现在,山西方言研究进入了发展期,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并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科学地记录了大量方言字音,其中所记录的厦门方言字音为研究厦门方言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高氏所记录的厦门音共有17个声母、79个韵母和7个声调,基本反映了20世纪初厦门话的实际语音。  相似文献   

11.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安顺教授撰写的《汉语音韵学通论》一书 ,1998年 6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深入 ,内容丰富 ,论述得当 ,语言晓畅的音韵学专著。一、系统深入 ,立论有据胡安顺教授在东北师大读研究生期间 ,师从李葆瑞先生专攻音韵学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执教陕西师大以来 ,继续深入钻研 ,乐此不疲 ,故在音韵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部书积十年之功 ,系统论述了音韵学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概况 ,同时对有关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深入 ,立论有据。此举书中有关上古声调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十六世纪意大利人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和利玛窦(Matteo Rioci)用拉丁字母为汉字记音注音,到二十世纪初瑞典音韵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运用语音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对汉语古的语言进行的新探讨,外籍人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古汉语的概念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提出的,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把汉语语音史分为五个时期,中古汉语就是其中之一。此后,许多研究汉语史的著作沿用这一提法,影响最大的当数王力的《汉语史稿》,该书主张自魏晋南北朝至南宋前半期为汉语史的中古时期。最近二十余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颜氏家训·音辞》是汉语音韵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不仅是最早的音韵学史论,而且接触和研究了一些重大的语言学课题,如方言的本质和形成原因,语言的交流和融合,标准语音和词汇标准的确立,等等。它同时还是解开《切韵》──中国第一部最成系统的韵书里许多谜团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冀勤先生点校《元稹集》,汇校诸本,多有是正,然仅从音韵学角度探讨,就仍存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从高本汉1923年提出谐声原则起直到当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音韵学理念下的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研究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分别是:(一)第一阶段:高本汉、王力;(二)第二阶段:董同龢;(三)第三阶段:李方桂、黄侃;(四)第四阶段:甲派:龚煌城;乙派:郑张尚芳-潘悟云.此中(一)(二)与(三)(四)两个阶段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前者主要用谐声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后者主要用等韵分析法和汉藏语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认清这四个发展阶段的方法与贡献有助于推进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七嬉》是许桂林现存著作中唯一的文言小说集,书中七篇小说不约而同地淡化了故事情节,而将游戏、音韵学等学术内容渗透其中,给予了文言小说一些新的特色.同时该小说集还与《镜花缘》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研究《镜花缘》的成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冀勤先生点校《元稹集》 ,汇校诸本 ,多有是正 ,然仅从音韵学角度探讨 ,就仍存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身当明清鼎革之际,标举经世致用之实学,其金石学著作《金石文字记》博赡通贯,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体现了其以小学明经通史的学术路径.《金石文字记》一书的音韵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韵书之误,确定字音,利用音韵学知识考证石刻文字变化过程;其文字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正字之误,利用文字学考察文字变化;训诂学成就则主要体现在以义训为基础,着重考察词义源流及词义分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但古音字类表存在的一些讹夺等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现参照《康熙字典》、《广韵》等辞书,分类列举古音字类表的疏漏现象,并以声母表和韵母表中韵字对应的情况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