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艳霞 《文教资料》2010,(17):24-25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洪亮吉主要利用汉魏遗说来匡正杜注,力图恢复《春秋左传》汉学的本来面目,匡正了杜注中大量的错误。本文进一步从字词方面探讨洪亮吉对杜注的匡正。  相似文献   

2.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论《春秋左传诂》对杜注望文生训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艳霞 《现代语文》2007,(1):127-128
《春秋左传诂》是洪亮吉晚年费时十载的力作.洪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余少从师受《春秋左氏传》,即觉杜元凯于训诂、地理之学殊疏.及长,博览汉儒说经诸书,而益觉元凯之注其望文生义、不臻古训者,十居五六,未尝不叹汉儒专家之学,至孙炎、薛夏、韦昭、唐固之后,法已尽亡."他认为传统的杜预之注,师心自用,望文生义,启空疏陋习,纠弊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本文就具体地谈一下其对杜注望文生训的匡正.  相似文献   

5.
清代经学史上<左传>的考据,经历了由尊汉学而辑存汉儒旧注、批判杜<注>孔<疏>,进而重新建立注疏的过程.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旨在"存<春秋左传>之古学",从而搜采古训,匡正杜<注>,补充注解,为<左传>新疏奠定学术基础.这些是其经学成就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开学不久,我就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英语老师在班上要洪亮同学朗读英语课文洪亮读得声音低,听不清,老师没叫他坐下,又叫另一个学生读。洪亮感到受了屉辱。后来 老师叫他坐下,他不肯 站在位子上啜泣,说老师罚他站了,弄得老师下不来台。课后他宣称:再不听这个英语老师的课了。他还在交来的周记中表达了对英语老师的强烈不满并列举了一件看连环画受到训斥的事,并说老师清闲,劲不用在教学上,等等。  相似文献   

7.
简论郑玄在校勘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在校勘学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校勘内容主要有校异文、校错简和校误字、脱字、衍文等,其所遵循的校勘原则是杂糅古今文经,以古文经为宗,兼采今文经。他广罗众本,博采兼纳,择善而从,精注精校,已经较全面地运用了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虽然,郑玄在校勘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在我国古代校勘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相似文献   

8.
从东汉开始就有人为《战国策》作注,其中数宋代鲍彪的注本流传甚广,但其谬误甚多。元吴师道从字词典故等方面对其进行匡正。本文试将其校注本与鲍本进行比较,归纳出校注的训诂特色,发掘其训诂价值。  相似文献   

9.
肖瑜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1):122-125
《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全面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框架合理,重点突出,具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微观探索,对已有《三国志》各家今注今译进行了大规模的匡正。以此为基础,作者对古籍今注今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颇有创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迎春花诗     
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耽。延颈无良涂,顿足讫幽深。(下略)沈德潜《古诗源》在此诗后注云:“唐人以‘黄花如散金’命题试士。士多以黄花为菊。合式者不满其数。”袁枚在《随园诗话》里也提起这事,并认定“‘黄花如散金’,菜花也。”洪亮吉也说“菜花诗始于张翰‘黄花如散金’。”  相似文献   

11.
如淳在《汉书·昭帝纪》的注中提出“戍边三日”说,此说与汉代真正的徭戍制度间存在巨大差异,“戍边三日”说背后的精神内核是汉儒一贯倡导的“与民休息”思想。如淳继承《周礼》《礼记》及汉儒的戍边制度理论,通过以经注律、以律注史的方式传达“轻徭薄赋”的政治理想,他提出“戍边三日”说的实质是试图以话语建构、干预现实权力。  相似文献   

12.
刘敞是北宋中期经学变革思潮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从表面上看,他疑古惑经,但实质上是尊经崇道。他以义理解经,不拘传注,开创了宋代经学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赵次公是宋代杜甫研究用功极深的学者。他研究的项目非常广,而注和解品位最高。其注解建立在对杜诗烂熟于心、融汇贯通之上,广泛搜集典籍和口语资料,透辟分析,有时还融入考证,故其注解总是妥贴、精细、笃实。其注解发明尤多,匡正前人研究的错误也非常多。综合品评,赵次公的《新定杜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并解》是杜甫学史上早期的百万字的伟大研究著作,赵次公是杜甫学史上注和解成就最大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洪亮吉获得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肯定及大力推崇;并且经由他的示范,还出现了效仿其骈文风格而自成一派的"常州体",一脉绵延直至清末,影响可谓深远。要之,洪亮吉称得上是有清一代的骈林巨子。  相似文献   

15.
贾修鲁 《文教资料》2008,(28):126-128
金履祥的疑经,主要表现在疑<尚书>、疑<诗经>、疑<朱注>上.金履祥在疑经的表述方式上有他谨慎笃实的一面.但在疑经的依据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文献的考据.金履祥的疑经反映了他尊经崇圣的思想以及时代、社会思潮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提出了建立在“此在”分析基础上的生存论的真理观,对传统的真理观进行匡正,以寻回“存在”的真正意义,指出真理的本质乃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和“自由”。  相似文献   

17.
《治平篇》作者洪亮吉,是清朝乾隆、嘉庆时著名经学家和文学家。他六岁丧父,“孤贫”,与母蒋氏相依为命。长大不久,即离家远行,为人“校文”、“校刊古书”以奉养高堂。“性豪迈,喜论当世事”。他重义尚侠,嫉恶如仇,讲求志节。常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未能言。嘉庆三年,清廷为讨伐农民起义组织白莲教,“大考翰詹,试《征邪教疏》。”洪亮吉竟违背“圣意”,未进献征讨白莲教之策,却趁机“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此疏一上,大遭清廷白眼,“为时所忌”。他不得不以“弟丧”为由,辞官家居。“为时所忌”,不为清廷所容,正是他政论文有“奇气”的一个明证。嘉庆四年,太上皇高宗(乾隆)“崩”,仁宗(嘉庆)“始亲政”,召回洪亮吉,命撰《高宗实录》。第一稿成,他深感时弊害政,“意有不乐”,又上书“论当世事”。此次“言事”,触怒嘉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思想大师利奥塔的叙事与合法化理论影响深远。他的叙事理论包含了两种叙事:政治叙事与哲学叙事,哲学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匡正政治叙事。他主张用小叙事来解构大叙事,从而以"非合法化"取代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王力先生所编的《古代汉语》文选中的词句存在阙注,或沿用旧说而终不可让读者信服,或所出之解释还有可以补充之处。对这些地方进行匡正,有助于文选的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仁”,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促成的。春秋战国之际,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论语·子张》,以下凡引《论语》者,均不再注出处),人心思定,人心思治。孔子试图以“仁”这一付甘苦之药,消弥战祸,抚绥百姓,匡正天下。只是他把实现这一政治理想的希望寄托于当时的权势者,遂使理想终成泡影。这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