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拂尘 《武当》2009,(5):47-47
房事,即性生活。房事养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中医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之矣。”性生活应本于自然之道,避免损伤,需得其术,也是养生延寿必不可少的内容。实践证明,适度而愉快的性活动,对人的精神与身体健康有益无弊。但是,人类的性行为除机体本身以外,还受社会环境、心理、遗传、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气功”渊源悠久,中国《内经》、《千金要方》、《刻意》、《钟吕传道集》、《伍柳仙宗》、《悟真篇》等古典著作及唐代名医孙思邈的《论养生》等均有论述。医圣先祖们能指下生春,起死回生,济世于民,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遵训老师口授道教《河车功》即周代的《周天功》法。参照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己起死回生的养生练功实践,写成此“道教《河车功》法入门”。  相似文献   

3.
梁浩 《武当》2010,(12):48-48
天竺国按摩法,系古印度的一种养生自我按摩法。这种按摩法早在唐代已传人中国,收载在医家孙思邈所著之《千金要方》中,本法即据《千金要方》原文,结合实践经验,释译而成。练此法可使“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凡年老体弱者,可选一式或数式,以后渐次增加。年轻体壮者可练全法。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养生长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有一部医学文献巨著《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了养生长寿的原则和方法。中医病因学分为三大类:外因,是指外感六淫,疫疠等;内因,是指内伤七情;不内外因,是指烧伤跌打金刃所伤,房事过度,饮食不节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的是要防止外因,对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它;“恬淡虚无”,是指防止内因,思想上要保持安闲而少欲望;“美其食……”,是指防止不內外因,注意饮食居处、阴阳房事。以上内容可谓是养  相似文献   

5.
那秋生 《健身科学》2012,(12):12-12
孙思邈(581—682)是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亦是杰出的养生实践家。相传他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他少时日诵千余言,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佛教经典,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相似文献   

6.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千真万确的。可饮食养生要讲究方式,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以下1种饮食方法均益养生,但应该注意用得合理,用得巧妙。1.少食: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寿高10岁,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他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麦凯效应已证实少食可延寿。基因学说也证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长端粒DNA序列缩短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8.
《体育文史》杂志1992年第4期中刊载一篇《导引强身要籍——<赤风髓>》的文章。作者韩丹在文中概括地介绍了《赤风髓》的成书情况及其内容;并着重指出该书第二卷为其“精华之所在”读后受益匪浅。 我也是个古代养生方术的爱好者,也曾涉猎过一些养生古籍。但因才疏学浅,又缺乏气功锻炼的实践;对其中诸多功法,读之茫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说:“嵇康日: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相似文献   

10.
本刊自发表边治中先生的《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秘而不宣的十势功法》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不少读者来信询问“十势功法”的术理、特点、作用和学练效果等问题,我们特选载几篇学练者的体会,借以回答读者。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养生思想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的一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养生家。从理论上说,他有一套完整的养生体系;从实践上看,他活到了一百零一岁的高龄。因此,探讨和研究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挖掘、整理和继承古代养生科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现实的意义。本人曾在1983年的《成都体院学报》上写过一篇有关“孙思邈养生思想初探”的拙文,现在原来的基础上,打算从“保神、练气、养形”三个方面,对孙思邈的养生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诸位同仁。一、保神  相似文献   

12.
刘康乐  韩琳 《武当》2006,(10):45-46
一、道教房中术的历史发展早在殷周之际,“殷王遣采女从(彭祖)受房中之术,行之有效。”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男女的性生活问题。古人认为,房中术是一种能使人返老还童的仙术,在一些神仙家和方士中间广为流传。《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的古代方技有四种,一曰医经,二曰经方,  相似文献   

13.
按摩对人体良好的健身作用,在古代就已被人们所认识了,所以古人很早就把按摩术纳入健身祛病和延年益寿术中。老子的健身养生按摩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按摩之法。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恐后世失传,便把它收藏在《千金药方》里。这是一套全身锻炼的自我按摩法,又叫主动按摩,是古代养生家配合导引气功所做的健身操。老子按摩法共44式,是我国非常难得、价值极高的古代健身操,坚持行之,锻炼了身体,坚强了内脏。此方简易,人皆可做,居家旅游也可以随时施用。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于运动》杂志1985年第四期发表白云峰同志的文章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提法不科学”。作者引用《万氏家传养生四要》(简称《四要》)一书说:“养生方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  相似文献   

15.
《内功图说》是清朝末年的一部养生著作。书中收录了“十二段锦”、“易筋经”、“分行外功诀”等导引术势。关于这本书的作者,体育史学界一般认为是清代人王祖源。如《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页中写道:“……王祖源之  相似文献   

16.
彭祖是我国古代导引术的创始人。史载他精饮食之道,善房中补导之术,以养生治身为要。其中彭祖观井法的健身效果尤佳。彭祖观井法易学好练,练后效果极好。具体操作方法是:自然站立,两脚比肩稍宽,脚尖稍向外,两眼平视前方,两手握固为拳。  相似文献   

17.
《健身科学》2013,(10):36-36
“养生保健有五难”是三国时期著名保健养生学家嵇康的观点。而明代医家徐春甫也在《古今医统大全·总论养生篇》中提出过养生者所面临的五大难题。保健的根本.就是要驱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而这五点正是制约保健养生的关键.如果得不到解决.纵有灵丹妙药,也是难以实现健康长寿的。  相似文献   

18.
云海 《健身科学》2009,(10):37-37
天竺国按摩法是一套18式保健动功,较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名为“天竺国按摩”,后宋代《云笈七签》、《圣济总录》和明代《遵生八笺》等均有收录,但名称与基本内容略有出入。《云笈七签》名为“按摩法”;  相似文献   

19.
“仁者寿”是《论语·雍也》篇中孔子的一个著名养生观点。全句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该句原意并非专由养生而  相似文献   

20.
胡海牙  蒲团子 《武当》2006,(5):36-36,37,38
“还精补脑”之说,由来已久, 凡好养生之道者亦多知之。然觉今日对“还精补脑”之研究,尚还有不到之处。今仅呈己见,略谈“还精补脑”及其弊端。“还精补脑”之来源“还精补脑”一词,来源于古代房中养生术。最早形诸典籍者,或为晋代抱朴子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抱朴子·释滞》云:“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