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芳  陈利达 《小学生》2023,(1):40-42
爱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爱国古诗词便于学生接受爱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统编教材中选入的爱国诗词分布位置灵活,题材多样,凸显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因此,在教授爱国古诗词时要根据多样的题材类型统整诗词主题,进行主题教学;加强爱国古诗词诵读指导,如范读、趣读;借助知识背景和图像搭建学习支架,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最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传统诗词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传统诗词的课堂教学,延展传统诗词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营造传统诗词教学的浓厚氛围,可切实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传统诗词教育工作,为西藏自治区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马妍 《考试周刊》2012,(32):134-135
回顾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不难发现诗词和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诗歌作为史料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背景铺垫、情境创设、问题启发的有效载体。因此诗歌是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运用诗句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价值观的教育;运用诗词,可以强化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4.
爱国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爱国诗词教学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教学时间等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模式缺乏互动与创新等情况。基于此,文章以“翻转课堂”为重要依托,在分析爱国诗词教与学现状的同时,找到实施翻转课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而探究翻转课堂在小学爱国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荣炳 《考试周刊》2010,(34):180-181
在中国史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审美情趣。但在运用诗词时要摆正"史"与"诗""史"与"词"的关系,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婵娟 《语文天地》2014,(10):46-4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优秀、最精粹的传统文学艺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道光芒四射的人文景观,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读读、自己背诵、自己默写。此等流于形式的陈旧落后的古典诗词教学模式,使原本内涵丰富、情感美丽的古典诗词教学课堂变成一潭令人窒息的死水,学生自然无法深切体味蕴含于古典诗词中的诸多美学特质了。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改变上述不尽人意的古典诗词教学局面呢?  相似文献   

7.
陈大军 《教学月刊》2000,(12):41-42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必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职责。许多讴歌祖国大好山河的诗词和情调高尚的爱国歌曲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为我们的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平台,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优化诗词教学,让诗词教学焕发新的活力。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能实现诗词教学的最优化,也是激发学生喜爱古典诗词的热情,提高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通过“爱国志代代传”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讲爱国英雄故事、背诵爱国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楷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故事、诗词等。 要求每名学生能讲一个爱国名人故事或背一首赞颂祖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0.
情趣包括情调和趣味两方面。学生情趣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素质的高低,也体现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古典诗词对学生的陶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体悟的古典诗词的美妙之处。第一,古典诗词可以使我们与古代优秀诗人在心灵上沟通。他们的人格感染了我们,也提高了我们的情趣。先说说先秦诗人屈原,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溶入到楚辞里去了。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格。这种人格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不迁”,这四个字出自他早年的作品《橘颂》。“过淮而为枳”,屈原用橘树的这种本性,表现他对养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于2020年春节期间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节目共十期。《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道德与法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细细品鉴《中国诗词大会》,我们可以从其中的爱国人物、爱国故事、爱国文化、爱国实践中找寻到答案。吴又存老师的文章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精心架构、用词考究,全方位、高水准、深层次为我们作了剖析,堪称大家之笔!  相似文献   

12.
周玲玲 《学苑教育》2023,(13):87-88+91
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诗词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文章基于人文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融合诗词背景、开展诗句解析、加强阅读朗诵、渗透爱国教育、拓展教育资源等角度对人文教育在实际教学之中的策略进行总结,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与深度学习的平台,从而使古诗词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但由于我们在进行诗词教学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所以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呆板,导致很多学生对诗词学习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局面,在诗词教学中通过构建体系、设定情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古典诗词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和色彩美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则要讲求"美",高中新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古典诗词无疑都是文学精品,应是我们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应注意还原诗词的本来特质,遵循美育规律,注重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华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爱国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用爱国情感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使命,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正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育工作者,观摩课堂教学,与师生座谈、交流,在谈及教材编写时,他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国庆月,爱国自然成为国民话语的关键词。爱国从哪里做起?作为  相似文献   

18.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学习古诗词对于每个人都是大有好处的。我们可以在古诗词的世界中遨游,一起和古人体会忧国忧民的爱国壮志,一起和古人体会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一起和古人体会舍我其谁的高尚人格……小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更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意义。从小就让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水平,可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学到古诗词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上先进人物的光辉榜样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历史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百日新政》一课中的爱国志士谭嗣同,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实例,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来唤醒民众,所表现出的爱国之情和高尚人格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爱国情感教育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树立爱国之士谭嗣同的高大形象,但这种形象不是说教而来,而是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载体比较完美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到教育感悟。  相似文献   

20.
诗词与其他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体裁相比较,语言更加凝练,含义更加深刻,感情色彩也更加丰富,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趣入境知诗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古诗词的学习之中。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提升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效果,就要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