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数学的“学困生”是指数学学习成绩低于教育目标的学生。近几年,由于教育改革,数学学科知识结构有所改变,有的学生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出现了较多“学困生”的现象。笔者从在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学困生”的具体表现1.自信心差。长期的失败体验,使他们凡事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即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经被打败”。2.自制力差。“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难以自制,表现出放任与懒散。3.目标感差。在“学困生”的意识中,相对缺少一种“希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愿望,他们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没有明确的意识。4.习惯性差。“学困生”普遍缺乏自觉学习和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如凡事较为拖沓、学习精力不集中等等。5.自尊心差。因为备受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另眼,久而久之“,学困生”不重视荣誉,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6.反抗…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烦恼。“学困生”的种种心理障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巨大阻力。通过多种渠道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消除其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学困生”心理障碍举例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有的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自  相似文献   

4.
郭建军 《教学随笔》2016,(8):117-117
“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还是在学困生转化上。如果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学困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目标就可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总有好、中、差之分。咱们把学习差的学生叫做“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就是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造成的。在家庭中,家庭经济困难,成为学生心中的阴影。下面笔者从:转变观念,关心尊重“学困生”、完善评价,消除自卑,培养学习信心、降低要求,肯定成绩,激发学习兴趣、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困生几个方面谈一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6.
丁韧 《西部素质教育》2019,(17):130-130,132
为了给“学困生”带来更新的学习体验,文章从初中数学微课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微课为“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初中数学微课成为“学困生”的倾听利器三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都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替学困生“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困生“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一、与学困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他们就不会喜欢这位教师所上的课。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就必须得到学生  相似文献   

8.
转化学困生应“七优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于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转化学困生应做到“七优先”。一、安排座位优先教师在排座位时,让学困生坐在前面(第一、二排),以便教师能直接看到学生的笔记、演算、作业情况,直接了解差的原因:是不愿学,还是不会学;是知识缺漏,还是学习习惯差。只有了解了差的原因,才能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困生成绩。另外,让学困生坐前面,有利于他们听清、看清;处于教师的眼…  相似文献   

9.
要想转化学困生,应该坚持“维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学困生的上进心”的“三心”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眼于“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融洽关系、培养兴趣;分析成因、及时纠正;收获成功、增强信心;重视习惯、一以贯之”四个方面论述了“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做法,应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月世 《教师》2013,(25):34-34
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项工作包括对中间学生和优秀学生的教育。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学生更为艰巨,也更为光荣。因此必须将"学困生"与优秀学生同等对待。通常我们所说的"学困生"大致有三种:①行为尚好,学习成绩差;②思想品德差,但学习成绩较好;③思想品德学习皆落后,即所谓的"双差生"。"学困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的个别差异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是普遍现象,也是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直接关心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今天,更要求我们进行“扫盲”,使那些未来的“文盲”即不会学习的人走向会学,“学困生”不差,优生更优。提高“学困生”成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本文试图从学法指导的角度阐述如何转化“学困生”。一、“学困生”的类…  相似文献   

13.
在加强德育的过程中,最难转变的是“学困生”。因这些“学困生”不但文化基础差,纪律差,而且德育观念也差。怎样才能较好地转化他们,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呢?几年来,我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了法制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法制报刊上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新道德观念“学困生”不仅文化基础差,纪律差,往往法制观念也差。要想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必须“三管齐下”,特别是要加强法制教育,才能标本兼治,彻底转化。1995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刚接任班主任的高二(1)班有6人打了群架,其中有2人当…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学困生”转化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学困生”转化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之中依然存在对“学困生”认识不全面,转化工作中忽视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缺乏对“学困生”动态研究等问题。生态系统理论则对“学困生”转化给予很大启示。为了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从家庭、学校入手,营造良好的微系统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构建和谐的中系统环境;努力避免外系统和宏系统的不良环境因素对“学困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学困生”。他们往往心理承受力差、认知能力差、思维能力差,始终被定位在班级的最末端:课堂上无精打采,思想神游;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考试乱涂一气,如坠“云里雾里”。长此以往,成绩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对症下药、打开“学困生”的求学之窗?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李丽 《河南教育》2005,(8):25-25
目前,我国教育正由面向少数优秀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俗话说,治病先找病根。为顺利转化“学困生”,教师在接新班之前,首先要了解班里有多少“学困生”。然后通过课堂及课下观察分析各“学困生”的具体成因及心理特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教不当,有的是学生不适应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法,有的深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也有的是学生自身素质差等因素造成的。“学困生”除极少数学习目标不明确、混日子外,大多数还是想把成绩搞好的,…  相似文献   

17.
陈秀兰 《甘肃教育》2013,(24):25-25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若教育不当则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数学“学困生”可以分为智力型“学困生”和非智力型“学困生”两类。转化“学困生”要因材施教,对于智力型“学困生”要多些宽容,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非智力型“学困生”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感化他们。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最头疼的事。什么是学困生?他们的表现及成因,如何转化学因生?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所以对“学困生”不能一言以蔽之,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转化,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学习意志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而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作为弱势群体的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极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个化学学科的教育者,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笔者在教学中对化学“学困生”实施了以下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