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为2007—2008年的经济热点,通货膨胀问题被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政府、专家、媒体以及公众的注意力焦点。本文聚焦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舆论调控,以议程设置理论为研究框架,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为例,通过媒介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三者的互动,解析社会转型期经济问题的舆论调控现状。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呈现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热点,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2011年—2020年中国知网中议程设置理论的830篇文献从关键词词频和聚类、突现关键词和突发性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探究公众议程,到重视媒体议程和政策议程,再到积极谋求国际议程设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议程设置理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很多人误用,有人认为可以通过主动设置议程来引导舆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亟待改正.文章主要从误用议程设置理论的表现、议程设置理论概述、主动设置议程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误用、如何避免议程设置理论的误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引导舆论要避免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误用.  相似文献   

4.
刘晨 《今传媒》2011,(10):34-35
舆论学自从与传播学发生学科交叉后,传播学中的概念论也开始普遍适用于舆论学。舆论传播在新闻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新闻工作的头一关则是议程设置。如何理解舆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流程,以方便新闻工作者们更好的开展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在对舆论传播和议程设置有关概念解释的基础上,以2011年人民网对"两会"报道的案例加以分析,得出舆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的几个方向,并对未来舆论传播的议程设置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当前成为舆论热点的"归真堂"事件为例,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当中的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设置各种与事件相关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报道,并实现议程互动,发挥了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为视域,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当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网络媒体与网民之间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网络媒体之间也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具体而言,各个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议程设置能力又有所不同。对其原因,文章从网页设计和议题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网络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7.
章丽 《新闻界》2007,(5):79-80
鉴于网络新闻评论议程设置的弱化,本文就如何加强其议程设置功能,更好地引导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相关网络热点。看似网络新媒体倒逼传统媒体,为网络热点增设议题,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但实际上,网络新媒体倒逼干预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并不准确。本文认为,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网络新媒体的倒逼,是伪干预,不宜过分夸大新媒体的舆论场域,传统媒体应着眼建设好自己的采写、评论等硬实力,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网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卢鑫 《东南传播》2013,(4):11-13
议程设置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风靡于全美的比较经典的传播学效果研究理论,在传播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我国目前对议程设置的研究为依据,参考中国知网(CNKI)上的相关文献,分析了中国语境下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区别,探讨了新媒体语境下的议程设置的特点,反思了中国语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议程设置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议程设置凸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效力,其在舆论引导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贾君鹏事件"这一网络事件谈起,探讨网络议程设置的效力和其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艳 《新闻世界》2013,(5):155-156
媒体根据自身的定位,为受众进行信息的筛选,在某种程度上有舆论引导的意味。事实上,一个真正的社会舆论热点的形成,应该是受众自己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过程。公民新闻的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参与度的提高,使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发生变化;同时,议题的内容和传播的流程也有了新的发展。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在融媒时代的变化、公民新闻的特点以及公民新闻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三个部分,来认识议程设置理论逐渐从"权威议程设置"到"大众议程设置"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是当今政府舆论引导的生力军。基于政务微博平台的议程设置呈现出政府议程、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多重议程设置互动的特点。互动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侧重剖析多重议程设置互动下政务微博舆论引导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提升政务微博舆论引导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曹蓉 《新闻世界》2011,(11):212-213
“议程设置”是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一个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假说。本文对“议程设置”假说进行了理论回溯,并探析中国语境下该假说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网络背景下的“议程设置”假说,认为不应局限于探讨谁设置了媒介议题,应着眼于对整体舆论氛围影响的研究,要积极寻求和探索政府议程、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互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网民规模雄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已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网民议程设置正在重构传统意义的大众媒介话语权。当网民议程设置成为一种现象后,媒介话语就变成了权利与义务统一。充分认识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基础,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媒介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对面店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传统媒体在对受众进行议程设置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与舆论的议程设置,称之为颠倒的议程设置。这种颠倒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受到网络用户生产内容的压力,放弃了媒介责任和专业精神,跟在网络舆论后面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7.
王小川 《东南传播》2020,(5):121-12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动向。而如何应用好议程设置理论,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加快问题解决,提升政府效能,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以南平广播电视台《随手拍连心桥》为例,对运用议程设置,创造舆论影响媒体议程环境,加强媒体舆论导向功能,提升监督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此来对问责机制新形态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刘虹嘉 《出版广角》2014,(16):82-84
时政期刊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舆论和议程设置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市场化经营的时政期刊为研究对象,从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方面对时政期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角色、写作、观念等三方面探讨时政期刊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公民之声日俱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到多元意见掣肘,难以在一对多的意见市场上弥合舆论沟。本研究从反向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出发,以“唐山打人案”为研究案例,通过stata软件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并设置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公众议程是媒体议程的格兰杰原因,而媒体议程却不是公众议程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赋权之下的公民声音颠覆了过去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机制和舆论走向,上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舆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议程。在议程传导模式倒置与舆论场分化中凸显融合社会议题与弥合舆论沟的现实需求,主流媒体作为整合与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体,担负起寻找达成社会合意新渠道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微信公众平台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资讯的重要平台。其借助议程设置,可以影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关注方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为例,将人民网4月份推送的378篇文章作为样本,围绕"议题分布状况"、"议题娱乐化程度"、"议题的关联度"、"议题的舆论引导力"等方面,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议题范围较广,也较为贴合热点,体现了其议程设置的意图。但是也出现了议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过度娱乐化,舆论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