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具有理性、反思、思辨色彩的文学思想史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敲响了文学革命的晨钟,是引领大众接纳中国近代文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文学改良刍议》的创作中,他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坚持自己的文学思想史观.他提倡自由创作,探求文学本质,去除陈词滥调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学迈向近代文学的步伐.其文学思想史观中对文学各种范畴与命题的思考,如文学观念、本质、意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均可供学界借鉴,促进了我国近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期出版的《黑龙江文学通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作出高度评价。《黑龙江文学通史》是我国研究黑龙江地方文学的第一部通代文学史著作,对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学、民间文学、俄侨文学及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作了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日本明治刻本《大清文典》,原本为晚清学者高第丕、张儒珍合著的《文学书官话》.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文学书官话》的评价不高.但《大清文典》等日本版本的存在,说明了《文学书官话》在海外的影响及其在汉语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人民文学〉十七年》在文学的组织、生产、传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内部的话语竞争等方面,都提供了确切的知识和洞见。研究者通世事、达人情,对人的选择和行动有同情的理解,他的理论是有温度的,他的分析有时剥皮见骨,直指人心。  相似文献   

8.
王瑜 《中国图书评论》2010,(12):113-115
该书正是以文化为大背景,以"长安文化"为依托,从文学的纵深探讨研究《史记》的文学价值,开拓出《史记》研究更深的层面,从而使人们由《史记》反观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时代和文学生态的变化,《人民文学》在编辑思路上作出了一系列调整与探索.在正视自身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敏锐地洞察和容纳当代文学的变化,推动建设性、创造性的文学生活.打破藩篱,与新生力量同行;建构标准,反对“二手生活”;同时,高度重视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观象丛报》原始期刊文献为第一手材料,整理其中的文学内容,分析其连载的《晓窗随笔》,以小见大,观察文学书写在气象刊物中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在汪曾祺复出的过程中,《北京文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率先发表了汪曾祺别具一格的小说创作。《北京文学》通过组织评论文章、评奖、召开作品研讨会等方式,正面阐释汪曾祺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大力向社会、读者推荐这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学》的沿革史,应当从哪一天写起?它既不是《文艺月报》,也不是《文艺新地》,而是《小说》月刊。因此,它的起点时间是1950年11月20日,第一任主编就是靳以。  相似文献   

13.
《八旗文经》是八旗文章的总集,承载着"文以经国""重振风雅乡邦"的文学价值。实现《八旗文经》所蕴涵的多层次的文学价值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被后来的满族作家群所传承,《八旗文经》在满族文学史、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唐威丽 《出版参考》2009,(13):28-28
动物文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狼图腾》、《藏獒》、沈石溪的系列动物小说是长期活跃在读者书架上的图书。但与加拿大、奥地利、美国、英国等有上百年动物文学史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动物文学发展还相当年轻。与原创动物文学的晚起步相比,动物文学的翻译工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不管是世界经典的动物文学,还是国外正在畅销的动物文学,数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5.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文学》月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创刊于1933年。《文学》月刊的诞生曾轰动上海,它是左翼文艺阵营的重要的话语管道,是由鲁迅和左联直接促成的。早期的书刊通常不会署上封面设计者的姓名,出版实物也因年代与时局的变迁残缺不全,为封面图像寻根溯源往往只能依靠设计师本人留下的资料与当时参与者回忆录中的只言片语寻得。文章从《文学》月刊创刊号的封面图像入手,试结合出版文献史料、图像设计元素与风格在郑川谷与陈之佛之间考证当时轰动一时的《文学》月刊的创刊号封面设计者。  相似文献   

17.
在1949年至1959年的中苏友好时期,《人民日报》通过大量的报道向国内宣传苏联的文学形象。然后,《人民日报》对苏联文学形象的宣传存在简单化报道的倾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规范新中国文学的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无产阶级文学榜样的树立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对《人民日报》如何在宣传基调上回应当时社会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鲁迅创办的《译文》是中国最早专事外国文学译介的期刊,几番停刊、复刊,更名《世界文学》之后,坚持办刊至今,已有80年历史.在不同办刊时期,如20世纪30年代、“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 《译文》与《世界文学》的外国文学译介选材均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不同历史语境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学史的编撰 ,兴起于 2 0世纪中叶。其主要特点有二 :一是在空间上 ,选择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学史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二是在时间上 ,涵纳该地区自古迄今的文学家与文学作品 ,全面、系统地描述地方文学发展演化的复杂历程 ,探讨其内在规律 ,对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作用作出恰当的价值评判。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先后有多个地区的文学史专著出版 ,如 :《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江苏新文学史》、《江西文学史》、《河南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福建文学发展史》、《台湾文学史》等…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6,(1):33-33
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1914~1999年)一生视文学如生命。他是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家。他与钱鍾书一起承担了《毛泽东诗词》的英文翻译工作。叶君健能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进行写作,留下创作、翻译达900万字。从丹麦文原版翻译的全本《安徒生童话》(160万字)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的殊荣。“文革”期间,他在白天挨批斗、烧锅炉、扫厕所,晚上则坚持偷偷地写作,十年间完成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还整理旧作《寂静的群山》,这些书稿用塑料布包好藏在家门口石板下,最终在80年代得以出版。1992年患重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