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瑾 《编辑之友》2006,(4):76-78
沈雁冰,即茅盾(1927年发表小说《幻灭》时始用此笔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编辑家.他在1921~1922年主编《小说月报》时期对该刊全面革新,使其成为五四以后从事新文学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纯文学刊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办刊思想基本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发展格局,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探讨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的编辑活动特点及其中蕴涵的编辑思想,有助于丰富对茅盾编辑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小说月报》在我国当代期刊史上及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对于促进当代期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曙 《编辑之友》2018,(1):102-107
1921年前《小说月报》由王蕴章和恽铁樵主编,编辑特色主要在于:在栏目设置上强调小说的社会启蒙功用;主编对古文小说进行点评以便于学生学习古文,这也间接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在改革言情小说、古文点评小说、刊载短篇小说等有所体现;小说语言上1918年前多文言,其后提倡白话.  相似文献   

3.
《小说月报》(1910-1932),共分为两个时期,革新前的《小说月报》(1910~1920)时处清末民初,当时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都相当低下,社会上较普遍的反映是一般读者看不懂新文学,它一直是鸳鸯蝴蝶派文人和林译小说的地盘,以刊载娱乐性、消遣性文学作品为主。革新后的《小说月报》(1921~1932)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后者接受了前者的阵地,逐渐发展成为新文学杂志中的一支生力军。在这一过程中,沈雁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供给烦闷的人们去解闷,逃避现实的人们去陶醉;文学是有激励人心的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编辑思想对中国现代编辑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的编辑思想在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就颇具雏形。他所坚持的编创结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译介西方文学,注重作者队伍建设,突出的读者意识等编辑思想,为现代期刊编辑活动和编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小说月报》的三位编辑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虽然都倡导“为人生”的主张,但在内容、栏目设置、编辑形式方面体现了不同的编辑风格.  相似文献   

6.
李铁锤 《编辑之友》2013,(1):109-111,122
在陈独秀的报刊生涯中,其创办及协办了《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十几种报刊,这些报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中国文人向有托物言志的传统,因而,梳理其编辑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的思想。同时,在平民化报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他的平民报刊编辑思想的研究也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史话     
我国的报刊,创办伊始,并无稿约,亦无稿酬。不但没有稿酬,文人雅士,投稿报刊,还被视为广告,须支付费用。稿酬制度始于何时?郑逸梅在《从首订稿约谈到王蕴章》中称始于上海的《小说月报》。然我于更早的广东《岭东日报》中,看到一则“本馆广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常英 《编辑之友》2012,(3):122-125
李叔同是近代中国艺术界的知名教育家和文化界的传奇人物,他与近代报刊编辑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多次从事编辑工作.在他的编辑生涯中,编《书画公会报》宣传艺术作品、创办《音乐小杂志》传播西方音乐、编辑《太平洋报》探索广告理论.他在编辑领域的追求与实践,同样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并向人们证明了他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9.
提起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和《新华文摘》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编辑出版家范用先生,业内人士恐怕没有不对其耳熟能详的,就连我这个并非同行的读书人在阅读其生平事迹时,也每每沉醉倾倒于他因腹笥充盈而释放出来的文人风采和专业魅力,他的同行和后继者更是公认他的一生乃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读周百义写的《唐浩明:归来依旧是编辑》(刊于《出版史料》2020年卷)有点感想.唐浩明1982年进入岳麓书社做古籍图书编辑,曾任副总编辑,2016年退休,有34年编龄.他编辑了《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曾国荃全集》等近代名人的文集.他还点评了曾国藩的家书、奏折、嘉言,写了数十篇研究曾国藩的论文.他不仅是著名的古籍图书编辑,还是研究曾国藩的学者.在业余他还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作品多次获奖,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从1923年初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算起,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曾先后创办或编辑过《诗》月刊、《公理日报》、《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数十种报刊;编纂过《小学国文课本》《中学国文课本》《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开明国文讲义》等教科书,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主持了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13.
编辑行当,古已有之。远的不说,宋明清之际,官府聚集文人修订成《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丛书,这些从事修订的文人所做的正是编辑工作。当时的编辑主要是搜集资料,编排整理,修订成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编辑”一直意味着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加工、修饰润色的改造,其含义和功能均没有太大的改变。目前,随着写作手段、信息传播、出版方式的科技化、现代化,图书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编辑”一词的含义和功能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即不但需要编辑具有传播意义上的“案  相似文献   

14.
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已过去80多年了,功过得失究竟如何?用沈雁冰自己的话说,五四时期崛起的老作家及2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作家,都与《小说月报》有过密切的关系。作为革新期《小说月报》的主编,沈雁冰开风气之先,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格局,而且也基本上设定了《小说月报》后来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期刊"的一系列特性。叶圣陶甚至说:"自从《小说月报》革新以后,我国才有正式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之所以取得不同凡响的声望,这与沈雁冰十分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张潮,清代初期一个文学家兼编辑家、出版家.他从迁移扬州到晚年,对图书编刻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编刻了《虞初新志》、《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总共编刻图书几十种.他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图书编刻事业,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本文以《昭代丛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等主要编纂著作为例,对张潮的编辑思想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俊 《编辑之友》2010,(11):118-119
郑振铎是20世纪最出色的编辑之一,他主编过的报刊达45种之多.[1]在接下<小说月报>主编前,他已成功编过<时事新报·学灯>和<文学周报>(后来改为<文学旬刊>).1923年入主<小说月报>,他更注重打造其为新文学建设与旧文学研究并重的文学刊物.依托此一媒体平台,郑振铎于全职编辑之外开始了"业余学者"的研究生活.说他"业余",不仅就其学术背景与工作时间而言之,更是立足其"媒体"性质所由观之.其研究范式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他以编辑身份介入研究领域所伴生的"媒体"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有不少著名人士,既是杰出的作家、渊博的学者、优秀的编辑,同时别具慧眼,也是识英才的伯乐。一这里要介绍的是民国初年《小说月报》的第二任主编恽铁樵先生。让我先引一段由别人记录的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回忆:“叶老说:《旅窗心影》原来是投给《小说月报》的。当时主编《小说月报》的是恽铁樵。恽铁樵喜欢古文,有鉴赏眼光,他认为这一  相似文献   

18.
《出版广角》1998年第6期曾对第三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作过介绍,感到还有不少动人事迹值得补充,这里再写几位获奖编辑。钱宏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策划部副主任。1990年以来,编辑出版书稿50余种,荣获国家级图书奖一次,全国性图书奖二次,国际性特种图书奖一次,省级图书奖一次。所著《参与》、《交际》等书获1990年华东地区优秀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江西省“图书优秀编辑”称号。具有较强的理论敏感性,对学术界、读书界的了解和社会大众心理的分析使他能准确地把握图书出版的动态走向和潜在热点,并及时策划出具有超前意识的图书选题。《国学大师丛书》和《大众闲雅书系》就是他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策划的两套大型丛书套书。前者契合了90年代初学术界检省传统文化,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理念和学人风范的时代特征,后者把握了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经济时代愈益明显的大众消闲心理。两套丛书结构宏大,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为《国学大师丛书》撰写的序文《重写近代诸子春秋》,被多家报刊发表、转载和翻译。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巨制,而且还编辑过许多影响后人的期刊和文集。经他编辑过的刊物《译文》、《文学》、《莽原》、《奔流》、《语丝》、作家文集和美术画册等,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从一名编辑的角度,对鲁迅的编辑理念与编辑实践做一探讨。鲁迅的编辑理念,与他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封建礼教与黑暗制度以及殖民主义者作着殊死的斗争;他在黑暗中呼喊人性解放,主张个性张扬,深切地关怀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并做着…  相似文献   

20.
今年(2008年)是家父赵家璧的百年诞辰,记录他半个多世纪编辑生涯的《编辑忆旧》和《文坛故旧录》,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出版了。我们又将未收入这两本集子的其他回忆文稿,也结集起来,作为《编辑忆旧》的“集外集”,取名《书比人长寿》,也即将出版。这三本书几乎收齐了他有关编辑生涯的全部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