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叙述语体的“外指性”决定了新闻报道一般使用第三人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二人称与新闻语体无缘。相反,新闻语体也提倡“双声话语”和“多音齐鸣”。文体学者讲的“双声话语”就是指人称变换,指叙述主体与被叙述的客体之间的话语交融。一、二人称用得好,不但不违背客观报道原则,反而使新闻更真切、更感人、更富于文采。一、第一人称能增加新闻的真切性和可信性新闻语体的客观性并不能排斥“我”在新闻中出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时期,有的人把经济新闻视为由统计数字和枯燥术语组合而成的“五味新闻”。为了改变这种形象,一些记者便在写作上刻意雕琢起来:文字铺张之,辞采诡奇之,动不动还夹带几句“舶来语”,以增添经济新闻的魅力。结果,“甘脆肥浓”成了“腐肠之药”,反而倒了读者胃口。经济新闻美在自身,美在新闻题材是否鲜活,美在新闻主题是否省人。有作为的记者总是在经济新闻主题的选择与深化上一逞风采。  相似文献   

3.
李伟 《新闻前哨》2014,(2):54-54,58
医学术语是医学科学技术基本用语的组成部分,伴随媒体的传播,医学术语逐渐进入公众话语领域。在新闻媒体开辟的健康频道、保健栏目中.医学术语的渗透使新闻用语锦上添花.产生幽默、形象的修辞效果。不过,  相似文献   

4.
医学术语模因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使医学术语模因得以传播,增加了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标题中的医学术语模因的特性是保真性、多产性和长寿性,其复制传播的方式是①医学术语模因基因型传播,即相同信息直接传递;②医学术语模因表现型传播,即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相似文献   

5.
色彩装点大千世界,使之生机盎然,多姿多彩;色彩美化人类生活,使之生机勃勃,五彩缤纷;色彩之于广播新闻,也能使其生动形象,斑斓如画。人们爱美、审美,往往体现在对色彩的感受上。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受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对于新闻,特别是对于一听即逝的广播新闻,只要运用得当,则可以大大增强其宣传效果。一、色彩增强现场感我们提倡写现场新闻,也就是抓“活鱼”。所谓现场新闻,实际上就是通过事件发生地的环境及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形色、声情、动感等,让读者和听众如临其境,从而充分体现新闻的生动性和真实…  相似文献   

6.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 新闻基本内容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是读者阅读新闻的向导,也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如何把标题作得诱人传神,令读者“一见钟情”?笔者认为,在新闻标题写作中,恰当地引用、翻新、借助于古典诗词的点化,不但为报纸增添“文”采,而且使文章顿然生辉,使读者读起来有一种音  相似文献   

7.
一尽管新闻传播媒介的形式早已经从报刊杂志发展到广播电视,传播新闻的基本符号却依然是语言文字,新闻虽然不象文学那样是以语言为本体而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却可以说是以语言为载体而传播的一种“信息”。随着新闻传媒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作为新闻载体的语言——新闻语体也面临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所谓语体,就是在不同交际场所中形成  相似文献   

8.
巍巍太行树丰碑,滔滔漳河诉衷情。 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上党战役胜利五十周年,山西长治市委宣传部、长治市记协、长治日报主办“上党笔会”,邀请首都和省城新闻单位参加,不仅使这次颇具特色的“上党笔会”增添了浓笔重彩,也使京晋的新闻同仁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太行浩气美名扬,奔赴老区心头急 一张张“上党笔会”的红色请柬,饱含着老区人民和新闻工作者的深情厚谊,吸引着首都和省城的  相似文献   

9.
一篇真正优秀的评论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而且要有学艺术价值。邵飘萍在新闻学专《新闻学总论》中,曾提到新闻评论写作要“简洁明快”和“含有美术之意味”,“除去记述某问题之理由见解外,其词亦具有几分动人之魅力”。“简洁明快”是新闻语体的特征,而词“含有美术之意味”,有“动人之魅力”,正反映了新闻语体和学语体相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策划性新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策划与策划性新闻 “策划”本是广告学常用的术语,指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这一概念已悄然进入新闻界。“新闻策划”和“策划性新闻”已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现象。新闻策划不仅挂在编辑、记者的嘴上,还落实在他们的实际工作当中。有人甚至将新闻策划称作中国新闻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伴随着新闻策划的发展,策划性新闻也从不自觉状态而日趋自觉化,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使之成为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不过新闻策划和策划性新闻尽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二者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新闻策划作为一种设计、一种决策和组织手段,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的过程之中,大到整个报、台的风格定位、宗旨确立、栏目设置,小到单个专题的报道思想、采访思路、人员安排、采访手段的使用、版面或节目的设置等等,都属新闻策划的范筹。策划性新闻是指由新闻媒介规划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发展并予以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  相似文献   

11.
美,具有活性——有机鲜活性或动态生发性。 电视现场短新闻正是如此——那极活跃的因素,与人们的生活贴得很近而渗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它作为客观现实美的真实反映应具备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必须是融为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倡导采编、拍摄现场短新闻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现场短新闻的哲学基础是:新闻的本源论——新闻来源于现场;新闻的主体论——现场是“舞台”,人是现场新闻的“主角”;新闻实践论——到现场去观察、体验、捕捉。在现场,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情景、声响和具体的形象来传递信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证实性,使电视新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现场美,从而把受众“带”进现场。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确保真实性、新闻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追求视听效果,提高审美价值,才能扩大电视现场短新闻的有效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彩印报纸在我国大量涌现。报纸的彩色印刷,把那些新鲜、逼真和现场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相对于黑白印刷的传统报纸而言,彩报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使人们更具体地看到新闻的真实面貌,色彩使新闻得到更好的传播。经常看到的现场感强的大幅彩照、模块化的彩色导读等编排形式,都是彩色印刷技术带来的版面编排的新变化。版面编排设计增添了色彩元素,报纸就变得“漂亮”起来。但是,习惯了黑白报纸业务的编辑记者,对于色彩的运用存在误区,在色彩的运用中表现出随心所欲的倾向,过分强调色彩的丰富和刺激强度,从而影响了新闻传播的效果。所以,学…  相似文献   

13.
林帆同志在他的《夸张与浮夸》(见《新闻业务》第六期)一文中,提出了在新闻写作中可以运用夸张手法的论点。他说: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时可以运用夸张手法,但要反对浮夸。他认为“浮夸”会使报道“有损于事实,失信于读者”,而“夸张”则可以“增强言语和文章的气氛,发挥更大的感染力”,能“增添表现力量”。什么  相似文献   

14.
大凡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开头,也无不重视结尾。因为漂亮的结尾能使文章增添光辉。关于文章结尾,古人有过很多好的看法。有的主张结尾要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主张要如“豹尾”,“响亮有力”;还有的说应如“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消魂欲绝”,等等,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文章结尾之重要。新闻写作也应如此,美联社特派记者休·A·马利根就说过:“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功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功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成果。”通常新闻的结尾主要有这样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15.
李琴  武天敏 《军事记者》2003,(10):15-17
军事新闻报道不拒绝“人情味”,相反,“人情味”增添了军事新闻报道的人文色彩。《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作者,结合自身编辑实践和体会,既在理论层面回答了军事新闻要有“人情味”的原因,又在操作层面回答了怎样写好有人情味的稿件。  相似文献   

16.
美,具有活性——有机鲜活性或动态生发性。电视现场短新闻正是如此——那极活跃的因素,与人们的生活贴得很近而渗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它作为客观现实美的真实反映应具备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必须是融为一体的。也就是说,现场镜头既要有现场性,又要有新闻性,现场应是“有新闻”的现场,新闻应以现场为依托。 这里所说的“现场”是指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是新闻事实发生的目击者、见证人或  相似文献   

17.
当年辽宁田径队教练马俊仁和他指导的运动员,由于训练科学、作风踏实,多人多次大幅度地打破女子中长跑世界记录,他们在记者的笔下被誉为“马家军”而风靡全国,这一比喻用法典型地反映出了一种新闻的语体特征。新闻是通过媒介向大众及时报道各种最新的变化。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新闻语言运用实践中形成了新颖、生动、准确,以及渗透性、流行性、创新性、变化性等语体风格。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其内涵和产生的效果,与这种语体风格有许多天然的联系,如:比喻是把已知的事物和未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具有了新颖和渗透性特…  相似文献   

18.
乔羽 《声屏世界》2016,(2):33-34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在于口语表达。在过去,主持人的语体特征体现在“以文为本”,重视表达的逻辑性、文采性,形成一种规范化、理想化的口语。随着近年来电视节目越来越贴近受众生活,如今已形成“以语为本”的口语语体特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洪林在《主持艺术》一书中阐释过这一概念,“主持人口语语体是为适应表达目的与人物的需要,在节目中对语言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要求而形成一种当众播讲的语体。”由此可见,主持人口语语体既不同于“书面语言”,又不同于“随意的口语表达”,是一种专属于主持人表达的特殊化语体。  相似文献   

19.
媒体事业的大发展为当代的受众提供了巨大的选择度,也给新闻单位的竞争增加了“残酷”的色彩。我省有一位广播电视权威人士曾形象地说,广播电视工作者辛辛苦苦的策划、采编、制作,在受众那里就是一个“手指头”定生死。用一句经济专业的术语来说,现在是“受众市场”。为了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的宣传效果,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当今的受众特点,适应这种“受众市场”,使我们的宣传工作有的放矢。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我们党内依然存在比较严…  相似文献   

20.
“监控新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即通过网络等方面的途径获得和本地有关的新闻线索,并进行补充采访,形成一篇本地色彩浓厚,有贴近性的新闻。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都市报最明智的对策就是在努力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扬长避短,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新闻,打好“地方牌”,给读者提供“人无我有”的信息。监控新闻不仅能使记者以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最多的本地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