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聂婷 《职业圈》2007,14(16):16-17
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农村问题.国家在解决农村问题时,主要是采取"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这两大条途径,文章将其形象的称为"综合"支农.中国农民占人口很大比重,只有把财政、金融支农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使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因此,我们不但要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而且还需要把"金融"这个经济发展的核心结合到农村建设当中去.  相似文献   

2.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长期性,从财政经济理论分析,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政府将大幅度减少甚至基本取消来自农业的收入,财政需要通过收入和资源的再分配,将非农产业创造的资源向农业大规模转移,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的需要,用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益反哺农业。本文结合云南实际,从公共财政视角去审视“三农”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坚强 《职业圈》2013,(20):61-61,63
当今中国在世界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与日俱增,这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发展主要源自于改革开放,改革给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不同的阶层的人民相互学习,促进彼此共同繁荣。而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人口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但是农村的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与城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把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重点,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着力于解决农村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要开拓农村市场,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不可小觑.由农村金融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所导致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问题的核心.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改变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单一化局面,进行农村金融领域的立法研究,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发达程度低且不平衡的中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两极化以及农民收入持续偏低等现实情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农村经济领域内缺乏有效的金融供给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构建农村金融新体系则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具体到企业,就是要构建效益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慧羚 《职业圈》2013,(8):59-60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政策性与金融性的关系失衡。导致职能定位不当,机制缺损。研究目前对该行转型目标的各种观点,并着重介绍了转型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主流趋势,分析其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适用性,以及基于开发性金融转型的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1994年11月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为了共同研究和探讨“全球资本新格局与金融中国”这一命题,中国金融网主办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3天会议期间,有千余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廊坊“天下第一城”相聚。就“全球资本市场变化、城市投融资、金融生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议旨在通过金融生态概念将金融机构、城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密切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银、政、企紧密合作、互惠共赢。于是有人说,这是奥运中国前夜的一次思想盛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发给大会的贺信中说:“‘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这项政策从设计、规划到实施过程中,金融的作用是巨大的。金融对提高中国的生产力、对推动社会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曾几何时,人们以为金融离自己很远,但当中国的市长和银行在这次会议上为城市发展共商民生大计,当路透集团在会上告诉我们,它的盈利点中传媒只占5名,其余都是在金融业的作为时,当“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的中国著名专栏作家水皮活跃在现场,而各大媒体的记者也纷纷对中国金融网拿出助阵之势时,谁还会说,金融离我们很远,谁又能说,金融报道是窄众的?且听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在全球背景下解读中国金融传媒……  相似文献   

9.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要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就要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要有策略地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体系设计工作,文章主要从农村人力资源的体系设计方面作一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首届“中国镇长论坛”4月22日在北京全面启动,论坛意在促进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研究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解决农业如何发展,农村如何繁荣,农民如何致富,农村和谐社会如何建立等问题。首届“中国镇长论坛”的主题为“镇长与构建中国农村和谐社会”,由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发展公司共同主办。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为本次论坛题词: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农村。原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名誉会长王郁昭的题词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乡镇”。作为首届“中国镇长论坛”的特约支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18,(2):69-69
中国财政部批评标准普尔公司因政府债务问题下调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称其忽略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标普宣布了这一决定,认为不断上升的债务正在积聚金融风险。这一举动警告中国的负债可能拖累经济增速并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在2017年5月,穆迪也做出了类似的下调举动。  相似文献   

12.
动态     
《职业圈》2010,(13):15-15
百名专家齐集北京共解中国碳金融棋局 近日,主题为“全球低碳经济革命与中国碳金融之路”的“2010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在北京召开,500多位来自中外政界、金融、经济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中外知名媒体记者齐聚北京,就中国银行业如何开拓碳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13.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发展经济学角度,以中国农村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口迁移现状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过度乡城迁移和城市失业及就业不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恢复城市和农村的经济,适当平衡社会机会。  相似文献   

15.
“如何‘知己知彼’更好地走近受众群?”这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话题,但问题的解决又的确迫在眉睫。当本刊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进行的简短交流中,却感到他用“事实”二字,道出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他说:“外宣从文化渗透力来讲,要利用人类共同的表达方式来提高表达效果,容易打动人心的是事实,大家都信奉事实。比如说这个山是800米高,那它就是800米高。也要讲情感,这也是人心最容易被打动的地方。外宣也充分体现人情味。还要互相尊重,不强加于人。只有尊重对方,才能被接受。当然还可以归纳的还有很多。但都要注意‘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为了做好这组题目,本刊在与媒体的领军人物沟通的基础上,采访了一系列对国际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学者,至此,我们有一种深切的体会,媒体在传播中需要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而专家、学者也乐意倾听来自“第一线”的媒体人新鲜出炉的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而这两者的深入结合,将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贯彻、执行党的关于外宣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国的外宣事业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出口依赖型模式,通过实行重商主义的战略,维持低汇率,低估能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把产能过剩向全球输出,形成了较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导致世界经济失衡加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要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必须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并敦促人民币尽快升值。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是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每一阶段经济增长引擎的切换都是沿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径展开的,每次主导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浪潮都是在居民从“衣食”到“耐用品”再到“住行”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实现的。中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模式,要认清这一基本问题,必须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23,(10):39-39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翻译中国”在当前阶段只能以中国人为主,外国人为辅。中国译者要有时代的担当,勇敢挑起对外传播中国的重担。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向不同文化传统的外国受众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国际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我们既然能把国家建设好,就一定能把中国的故事讲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民的努力。当越来越多的人能用融通中外的方式对外介绍中国,中国的国际形象必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农村经济转型必须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一、当前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需求新特征。当前农业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构成的提高,对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要求提高。作物品种的改良、种养业习惯的调整和改变、新的生物技术在农村传统种养业领域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牟常东 《职业圈》2011,(6):138-140
“一呼百应的可喜效果”变为“一呼百山应的可喜效果”。喜鹊唱,桃花红。“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十二五”规划。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新目标已经确定,新蓝图已经绘制。要实现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把多姿多彩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尽责竭力,大显神通。言及企业领导干部,一当务之急,乃是正确实施手中权力,练就、掌握和用好“协调”基本功,创造和谐的干群关系、人际关系。如果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对落实“十二五”规划,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呼百应的可喜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世界想了解中国什么?怎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电视外宣节目制作所面临的问题。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去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外宣是党的整个外宣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比对内宣传有更强的政治意识,要牢牢把握住导向,把中国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