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讨论式教学的基本框架是:创建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个体或小组活动,猜想,假设→探索讨论,论证,形成结论→归纳总结,完善结论。  相似文献   

2.
汪英 《成才之路》2009,(23):54-54
高二物理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章第四节“单摆”中有两个演示实验,一是“沙摆实验”。用实验显示单摆的振动图像。证明简谐运动;二是教材通过定性演示,证明单摆的周期(在摆角很小)跟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而只跟摆长有关的基础上,给出单摆的周期公式。我在教学中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方便了教学,节省了时间,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单摆作简谐振动时,摆的周期跟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跟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而且跟摆的质量、摆角的大小无关即.正因为T只与g、l有关,伽利略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后来惠更斯制成了摆钟用以计时.也就出现了摆钟快慢及其调整的问题. 摆钟快慢问题实际上讨论的是单摆周期T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讨论、发表见解为主,而以教师归纳总结为辅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有四个环节: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归纳总结。 第一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教学准备活动。每  相似文献   

5.
历史课分层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由教师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将所提问题按学生水平、兴趣等分小组进行讨论,师生通过充分交流,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1980年的事了.一名高中女生,在物理课上学了弹簧和单摆的知识后,知道它们的振动都是有规律的.她想:要是用弹簧做成一个摆,它的振动是否也有规律呢?她推测:弹簧摆的振动应该是有规律的,并推断:一、弹簧摆的振动周期,应是弹簧和单摆振动周期的最小公倍数;二、振动的轨迹应是一个规则的图形.这个结论对不对呢?她做了几十次实验,积累了几百个数据,终于得出预想的结果.她据此写成的小论文,在  相似文献   

7.
单摆实验中摆长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学实验中有各种特征的摆,单摆是最简单的摆。通过单摆装置可以方便地研究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关系和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实验中就要测定单摆的摆长,然后测定此摆长时的振动周期。讨论了单摆摆长大小对实验值误差的影响,同时还考虑摆球半径的大小得出实验中摆长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8.
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其振动是简揩振动的重要特例。为了使学生顺利接受和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因为面对单摆许多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认为振幅大了,周期也会增大;摆球质量大了,回复力也大,因而振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在小摆角的前提条件下,分摆长f〈〈R地、l=R地、l→∞三种情况讨论单摆振动周期与摇长的关系,推导出了单摆作微小振动时周期的上限,并用旋转矢量法和谐振运动的特点,把这周期的上限与几种常更.的力学曩象进行比较。进而深入讨论了单摆周期上限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使单摆做简谐振动,且其摆长一定时,单摆振动的周期是由回复力决定的。若摆球所受的某一力在摆球运动的切线方向上的分力为零时,它不提供回复力,若摆球所受的某一力在摆球运动的切线方向上的分力不为零时,它将提供回复力。使单摆的周期发生变化。因此,当处理有关单摆振动的周期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1单摆振动的回复力例1关于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什么力,有以下两种观点:(1)“合力观”: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摆球受到的重力和绳的拉力的合力。理由是像弹簧振子一样,振动物体的加速度是由合力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使单摆做简谐振动,且其摆长一定时,单摆振动的周期是由回复力决定的。若摆球所受的某一力在摆球运动的切线方向上的分力为零时,它不提供回复力,若摆球所受的某一力在摆球运动的切线方向上的分力不为零时,它将提供回复力。使单摆的周期发生变化。因此,当处理有关单振动的周期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高中物理竞赛中复摆做小角度振动的周期问题作了讨论,将质点振动与刚体振动类比,得出复摆小角度振动的周期公式;将复摆与单摆类比,利用折合摆长法和角速度类比法对复摆小振动的周期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深受学生欢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能动作用,我利用现有仪器设备,从优化演示方法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巧妙构思,推陈出新,启迪思维。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必须对演示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估计,并设法加以改进。例如,在做演示单摆振动规律的实验中,为了验证在摆角小于5°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需要在摆长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摆球的质量,摆球  相似文献   

15.
“讨论式教学”的程序与功能□正宁县一中陈永祁一、“讨论式教学”的程序程序为“指→点→引”。指:老师在设置情景、有的放矢的原则下指导学生开展目标明确、主线分明的讨论活动。其主要包括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设置和具有针对性的讨论内容两部分。点:教师在画龙点睛、充...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中,关于单摆的振动周期、振动频率与该单摆所在位置与距单摆所处星球球心的距离的关系及根据单摆的振动参量求单摆所在星球的质量、密度问题是个难点.主要是因为物理参量较多,公式比较复杂.若能寻找到描述以上参量之间关系的简单的定量式,该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就此,笔者就单摆的周期(T和频率(f)与单摆所在位置至该摆所处星球球心距离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简单推论,并在实际解题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单摆”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1.实验:单摆运动2.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单摆运动(1)慢放模拟单摆运动过程(2)摆球在某一位置停止3.问题:(1)摆球运动有什么特点?(2)摆球为什么能回到平衡位置?(3)回复力的来源是什么?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课件演示提问启发引导思考分析回答观察思考观察学生活动教师说明: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实验现象:摆球沿圆弧来回摆动。再利用课件慢放、重现,让学生仔细观察,说明每当摆球离开平衡位置时,总有一个把物体拉回平衡位置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非常直观地找到回复力。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判断与理解能力。二、培养推理及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说明:这一部分是“单摆”教学的难点,在得出F=mgsinθ中几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对比得出F=-kx,完全通过教师的示范性分析、讲述,并采取近似处理方法,推导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理论推导的无穷魅力,进一步理解简谐振...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单摆”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1.实验:单摆运动2.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单摆运动(1)慢放模拟单摆运动过程(2)摆球在某一位置停止3.问题:(1)摆球运动有什么特点?(2)摆球为什么能回到平衡位置?(3)回复力的来源是什么?教师活动实物演示课件演示提问启发引导思考分析回答观察思考观察学生活动教师说明: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看到实验现象:摆球沿圆弧来回摆动。再利用课件慢放、重现,让学生仔细观察,说明每当摆球离开平衡位置时,总有一个把物体拉回平衡位置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非常直观地找到回复力。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判断与理解能力。二、培养推理及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说明:这一部分是“单摆”教学的难点,在得出F=mgsinθ中几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时候,如何对比得出F=-kx,完全通过教师的示范性分析、讲述,并采取近似处理方法,推导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理论推导的无穷魅力,进一步理解简谐振...  相似文献   

19.
韩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57-158
在选择知识产权法学讨论式教学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权威性、典型性和文本依托性。知识产权法学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归纳为:主讲教师介绍案例归纳争议焦点,学生分组进行课下准备,参照"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讨论机制互动讨论,汇报发言,主讲教师总结存在问题和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摆角很小(小于5°),忽略空气阻力对摆球运动影响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只与摆长(l)及摆球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跟振幅(A)、摆球的质量(m)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l/g,公式中的“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它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公式中的“g”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实质上就是小球在平衡位置处的等效重力F产生的加速度g,即g=F/m。对于原来只在重力场中做单摆运动的小球来说,如果外加的力不改变小球做单摆运动的回复力大小和方向,那么周期公式中的g不改变,周期T不改变;如果外加的力改变小球做单摆运动的回复力大小和方向,那么周期公式中的g改变,从而使周期T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