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纵观中国佛教发展史,可以发现,在唐代高宗、武后及武周时期,佛教弥勒净土信仰和弥陀净土信仰极为盛行。那么,这一时期净土信仰的流行与武则天的政治统治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本文从武则天与净土僧尼的交往、武则天时期的净土造像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武则天时期净土信仰的流行,既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与武则天的扶持和政治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武周新字”是武则天改唐为周后颇具政治意味的文化改革措施。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必要的综述.、结合研究中的武周造字的数目、造字时间及分期、新造字的具体流变以及“武周新字”研究对于断代与文物鉴别的应用价值与意义等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论述,对今后研究的前景及趋势试做出一些评价,能够对“武周新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政治与宗教在我国历史上有如一对孪生兄弟 ,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扶持宗教 ,宗教为政治服务 ,政治又为宗教尤其是道佛两教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环境。唐武则天时期 ,继泰山封禅后 ,嵩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武则天的推崇 ,成功实现了嵩山封禅 ,道教、佛教极为兴盛。此后 ,嵩山的地位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史学著作在讲到武周时期,认为武则天打击士族,扶植庶族官僚,①是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的政治代表。其实,这些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需要弄清什么是士族,魏晋南北朝的土族与隋唐“士族”的差异,以及武周集团成员的家世等。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费尽心机改唐为周.登上女皇的宝座,为何在其晚年不传位武氏以延续武周王朝,却要还政于李唐王朝?其主要原因是以父系家长制为基础的封建宗法制以及传统社会观念的约束,母子皇位继承较姑侄皇位继承更具合法性及得到社会认可.以及武周王朝延续后女皇将不会被列于宗庙的必然结果。加之武则天取得皇位的途径及方式并未得到天下臣民的认可.臣民心向唐王朝,最终迫使武则天放弃帝位与延续武周王朝的初衷,忍痛割爱,还政于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史学著作在讲到武周时期,认为武则天打击士族,扶植庶族官僚,是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的政治代表.其实,这些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需要弄清什么是士族,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与隋唐"士族"的差异,以及武周集团成员的家世等.  相似文献   

7.
在武则天登上皇位及建立武周政权的过程中,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采取“拉拢庶族,打击关陇贵族”的策略。而狄仁杰作为武则天时期最著名的庶族宰相,从对他的选拔、重用等方面也能窥视武则天的用人之道,这些举措在武氏政权的统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则天发展科举,广开仕途,一步步打破了门阀和庶族的界限,大力提倡和鼓励举荐人才,为贤良之士实现治国抱负和政治才能提供了政治沃土。另外,她为排除异己。巩固统治,大兴酷吏,为其统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用人措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王朝统治的一个特殊时期,为了夺取李唐王朝的最高统治权,武则天在借用、运用封建国家法律以严厉打击政敌的法律思想指导下,采用阴谋诡计和滥刑政策,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风,杀戮李唐宗室子孙和无辜臣民,形成长时期的恐怖统治。武则天的法律思想有阶段之分,其性质是与封建正统法制相违,是对唐代已经定型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破坏,对武周时期及其后数世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阎朝隐《鹦鹉猫儿篇》是一首奇特的寓言诗:它用鹦鹉是慧鸟来谄媚武则天,称颂她的智慧与仁慈;而以猫儿比喻重新被立为太子的李显,警示他要去不仁、学安忍。无论鹦鹉与猫儿,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教关系,具有特定的政治与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在位的十一年里,武周吏治并不清明:政风败坏,吏制废弛;滥施刑罚,破坏法制;官吏贪污,徇私枉法。由于当时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致使武则天用人举措严重失当。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去世后,“武周革命”所形成的武氏集团对李唐王朝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通过景龙元年至开元元年间,武氏集团在太子重俊政变、李隆基诛韦后、玄宗诛灭太平集团等重大政治事件中的影响力,论述“武周革命”对这一时期李唐王朝的影响,认为太平集团的覆灭,才标志着“武周革命”对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朝代为叙事背景,描写百名才女的胆识贤智、才能技艺,构筑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形象群体.李汝珍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赞美超出了<女戒>的樊篱,将女性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予以观照,多维度、多层次地表现她们的各种才能.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扼婴"成为这位杰出女皇一生最残忍的罪恶,使她不仅不能成为伟大女性,而且连普通母亲都不配。在历史上,她成为一个最残忍的母亲,为了政治向上爬,甚至亲手扼杀自己的亲生幼女,连起码的人性都可以不要。从1300多年来的史籍中,这似乎已经成为铁定事实。其实,历史记载有许多不可解释的疑问和矛盾,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封建文人对这位女皇的强加之罪,原因就在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伟大的超凡女皇,这是封建社会男子中心社会所不允许的。通过对多种史料的考证,事件过程的对比,用确切的史实证明,考疑这实在是历史上一件天大冤案:女皇武则天不是一位残忍至极失去母性的人。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从与中医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来看,主要是指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知行合一、敬业创新。培育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就中医药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出了在"工匠精神"背景下中医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吴虞"非孝"观是20世纪初期中国"非儒反孔"思潮中的典型代表。"非孝"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巨变的时代,其形成与社会环境变化与吴虞本人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非孝"观念在近代的首次提出,既提示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破冰,亦活跃了自宋明理学以来的学术氛围,成为五四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革新的重要旗帜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崇尚佛教 ,从小受佛教思想影响。佛教贯穿于她一生的命运之中 ,成为她登基和巩固统治的舆论工具与精神支柱。佛教在武则天的一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疾、病”二词尽管产生时代不同,但在“疾病、生病”义上却是一对同义词。古汉语界现在仍然还流行着“疾”轻“病”重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对前人注释语的一种误解。通过对中土传统文献、训诂专著、医学文献、佛经文献的从汉语史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疾”和“病”并无轻重之别,“疾”不仅表小病,也可表重病;而“病”不仅表重病,亦可表小病。两词不仅散用无异,对文也无别。  相似文献   

18.
研究屈原及其作品已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门课题,陈蒲清从巫学角度研究《楚辞》,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亦是一种创新思维。通过对《南楚巫歌化伟辞》一文的剖析,解读其巫歌升华的基本内核,揭示其研究成果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澄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文学理论家。理气论是吴澄理学思想和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在文学创作论中吴澄提出“诗文以理为主,气为辅”,作为文学创作的指导原则,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根据对吴澄文论的全面考察,试图对这一理论的渊源及价值做出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0.
《齐物论》是表明庄子思想的最主要的篇章之一,它立足于虚无之道,论证了万物齐一和物论齐一,长期以来,人们对“齐物论”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对“齐物”不同含义的剖析,透视庄子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