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晓成 《教师》2011,(14):47-47
在作文课上,常常先是老师设计文题,或是一段文字,或是一幅简单的画面,或者干脆是一个命题,那么此类作文该如何下笔呢?于是我们常常做"一字师",对立意的审视,对材料的撷取,对线索的把握,稍作点拨,于是学生便会妙语连珠,美文迭出。然而当学生作文久练而无长进时,或接触一崭新的文体时,或是学生初次面对口头作文时,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课上,常常先是老师设计文题,或是一段文字,或是一幅简单的画面,或者干脆是一个命题,那么此类作文该如何下笔呢?于是我们常常做一字师,对立意的审视,对材料的撷取,对线索的把握,稍作点拨,于是学生便会妙语连珠,美文迭出。然而当学生作文久练而无长进时,或接触一崭新的文体时,或是学生初次面对口头作文时,  相似文献   

3.
牧心     
我以为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敢于下水作文,而且要做到“真下水”。所谓“真下水”,就是教师要同学生“三同”:相同的作文时间,相同的作文限制,相同的作文题目。教学中作文题目常常是教师出,即使是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条件限制下,教师先接触文题,也有宿构之嫌。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真下水”,最好的办法就是话题由学生现场出。《牧心》一文就是根据2004年4月一次作文课中学生出的“关注心理健康”话题所写的“真下水”作文。后经核查,此题为2004年武汉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题中的作文题。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要参加高考,必须具备作文快速构思的能力,教师更应多作示范。本文从接触话题到成文,共用四十分钟,是“真下水”作文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些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洪水猛兽,在习作的门槛前徘徊不前。在老师的威严下,只好绞尽脑汁,搜肠刮肚,面对黑板上的文题,胡拼乱凑起来。结果,文章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出现不少空话,套话甚至还会有笑话。作文本应该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可这样造假的文章谈何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不少同学怕上作文课,面对文题无所适从,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同学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就害怕,看着老师出的作文题不是口咬笔杆,就是挠头搔耳,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根据此种状况,我又调查了十几位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感觉还是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由少及多,小练笔,大收获,指导学生写片段,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我拿什么立身”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这个题目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写作一定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是空谈。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那些看似空洞的题目转换成富有针对性的内容。针对谁呢?针对自己,针对现实。谁懂得这个道理,谁就能写出好文章,自然也就容易得高分。无病呻吟的文章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最大的障碍还是无话可说。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就临时"编文""造文",无病呻吟,真情实感无从谈起。为此,要真正解决作文问题,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不断充实素材资源。素材当然来自生活,好教材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一到作文课就唉声叹气,一提笔就抓耳挠腮。私下里,学生都管作文叫“榨文”,管作文课叫“黑暗80分”。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害怕?我想这与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一见到作文课就唉声叹气,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私下里,学生都管作文叫“榨文”,管作文课叫“黑暗80分”。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害怕?我想这与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秦霞 《语文天地》2010,(1):47-4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在乎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一见到作文课就唉声叹气,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私下里,学生都管作文叫“榨文”。管作文课叫“黑暗80分”,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害怕?笔者认为。这与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要写好话题作文,除必须解决好审题、立意等问题外,还必须拟定一个好的文题并做到扣题写作。一、用文题扮靓作文1、镶入话题拟文题所谓镶入话题拟文题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镶入能体现话题深刻含义的字词。利用此法拟文题时要  相似文献   

12.
王林 《学语文》2007,(2):39-39
中学生怕作文课,怕写作文,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期盼,笔者作了一些尝试:1、提前布置作用业,作好心理铺垫学生作文的题目或话题通常是在作文课上,由老师告诉学生并指导学生写作,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苦于无材料可写,常常眉头紧皱,即使写出来,也是为了完成任务生拼硬凑,久之,就怕作文课,怕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五步思维流程”训练法,对提高学生的快速作文能力大有裨益。那么,何谓“五步思维流程”呢?第一步,悟透文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要关注五个方面,它们依次是“审读材料的顺序”、“话题的意义”、“背景材料隐含的信息”、“引导语中限制性、启发性文字”和“写作要求”。其间,我们认为“对话题意义”的理解最为关键。话题作文一般会用一两个词或短语来点明话题,把握住这些关键词,也就掌握了悟透文题的钥匙;反之,就容易造成审题上的失误。例如2001年高考中,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上作文课,总有许多学生紧锁眉头,无从下手。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文,越害怕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害怕,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失去对作文课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家人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的参加作文训练,作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作文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种:  相似文献   

15.
在这里,我们不是讨论那些真正意义上的范文,比如出现在教材中或发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用于教学的美文,而是针对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抽取的高分作文。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选择范文上没有什么改变。许多老师在作文评讲时总喜欢把本次作文中的“好”作文拿出来作示范,笔者以为,这种做法多有不妥之处。这些文章大多是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考试”的模式,统一文题(多为话题),采用闭卷的形式完成的,严格地说,这种“四定”作文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即使是好的文章恐怕也大多只是一种“好”的雏形,拿出来当众“发表”,要求大家学习,恐…  相似文献   

16.
王锦 《今日中学生》2006,(15):13-14
近年来,话题作文已成为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这类作文往往要求学生自拟文题。但不少考生却不会拟题,他们每每直接用话题作题目。殊不知,话题范围都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宜把话题直接用作文题。文题应该紧扣话题去自拟。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了好题目,文章就会神采焕然,先声夺人。那么,话题作文该如何拟题呢?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有三点:一要准确贴切。自拟文题不是信马由缰,而要解读准题目中的提示语,使文题与体裁和内容相符,切忌跑题。二要精练简明。即要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切忌冗长拉杂,词不达意。三要新颖含蓄。文题要新…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不少学生常这样抱怨。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以下的五个要领,那么,就可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第一个要领就是“拟好作文题目”。近两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考生文章写得不错,但拟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人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宽泛自由,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话题,考生以“话题”为思想感受的引发点,是放飞思绪和多角度构思联想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是时下流行的一种作文类型 ,它通常要求自拟文题 ,自选体裁 ,自择题材 ,自定主题。可见 ,拟好文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文题是文章的眉目 ,“文好题一半” ,一个好的题目 ,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 ,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 ,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 ,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 ,能给人清新脱俗 ,耳目一新的感觉 ,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可是 ,不少学生平时作文时 ,对拟题不是缺乏足够的重视就是不了解其要领和基本方法 ,因而往往导致所拟的文题不是平庸呆板就是陈词滥调 ,不是平淡无奇就是拖沓冗长 ,不是平实浅显、一览…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小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对习作写话有兴趣,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下所闻所见所感。可是,现实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每逢上作文课就觉得痛苦万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文字堆砌,前后形不成联系,词不成句,文不成章。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小学生习作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