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凸透镜成像实验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经常会有学生提出除了能看到教材中分析的3种成像以外,不论把眼睛与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同侧或是两侧,都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蜡烛或正或倒的像,感到无法理解而提出疑问.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而提出的问题,我们教师切不可等闲视之、应付了事,而应引导学生对该现象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对学生的新发现表示赞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光具座、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1所示装好,然后将蜡烛由远移近凸透像,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在光屏上依次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和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屏上无像,但用眼睛从右向左观察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许多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归纳出的成像情况。那么,是否只有这几种像呢?  相似文献   

3.
物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异常"现象,这是极好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谈"异常"现象的成因.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甚至提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思路.如在上凸透镜成像实验课时,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我的凸透镜怎么会同时成一正(立)一倒(立)的两个像?"当时教师也感到十分意外,走过去一看才明白——原来这位学生是在蜡烛的同侧观察凸透镜镜面时,看到了两个像(因为在做该实验时,往往要求学生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即在蜡烛的异侧进行观察,而他是由于实验结束后,正准备整理器材时,无意中发现了该现象).  相似文献   

4.
凸透镜成像一次实验看到四种像,经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看到的四种像,一种是凸面镜反射成像,一种是凹面镜反射成像,另两种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和眼睛两次折射成的像。明确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一次折射只成一种像。  相似文献   

5.
1 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6.
罗文宁 《物理教师》2003,24(2):35-35
如图 1 (a)所示是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时钟钟面的像 ,则此时钟所指的时刻是多少呢 ?此题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情况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加之学生都有照镜子的经验 (即左右颠倒 ) ,所以不难看出此钟指示时刻为 2 :5 0 (或 1 4:5 0 ) .如果将此问题变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则由于凸透镜成像有虚实之分 ,以及观察方法和角度不同 ,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看手表为例 ,就这个问题作一讨论 .    图 1       图 21 手表的表面经凸透镜成虚像 ,眼睛隔着透镜观察设某手表的…  相似文献   

7.
杜文革 《物理教师》2003,24(3):13-13
当蜡烛经凸透镜成实像时 ,可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也可用人眼在像后直接观察到该像 .若是人眼在像与透镜之间逆着光线对准透镜观察 ,仍可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清晰像 ,且离镜越远像越大 .看过之总觉得这结论不对 ,明明眼睛前面的像是模糊的 ,怎么会看到清晰的像 ?就如看模糊的照片 ,我们绝不会将其看成清晰的像 .为此 ,重复该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时 ,物体仍用蜡烛 ,看到的的确是一个正立、放大的清晰像 ,且离镜越远像越大 ;将蜡烛换成有较大铅字的纸 (如书的封面 ) ,看到的仍是一个正立、放大的清晰像 ,离镜越远像越大 ;若换成有较小铅字的…  相似文献   

8.
正用一定厚度透明的玻璃做平面镜,在物体的另一侧可能会出现两个像;而凸透镜成像时,也会出现这一现象。例1如图,在"探究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华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还能成像吗?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当然不能成像!然而我们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暗室中把凸透镜固定,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透镜的一侧,在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观察烛焰的实像。当烛焰由远逐渐移近透镜时,所成的实像由近变远,且越远时像越大,当烛焰恰好移到焦点处时,在屏上仍能看到相当清晰的倒立实像,不过一般实验时用的光屏较小,而成的像却很大,不易观察  相似文献   

10.
1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11.
凸透镜成像问题是各地中考的热点,下面列举几例凸透镜成像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依据像的特点确定物距例1 如图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将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点,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时,蜡烛一定是放在了点. 分析与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距外时.在光屏上能成实像,且蜡  相似文献   

12.
正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不断慢慢增大凸透镜与书本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窗边的同学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书本上居然出来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通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通过对眼睛构造的观察、思考、实验、推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了解近视的成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体会眼睛在日常生活的重要眼卫生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人的眼睛既能看到近处物体又能看到远处物体的构成原因的模拟实验。(凸度大小不同的凸透镜与物体距离远近不同,成像清晰度也不同)。教学准备能避光的实验室或教室、眼球结构立体模型、视觉成因示意图、近视的成因模拟实验图、蜡烛及凸透镜、支架、纸屏、火柴、多媒体课件、收录机、眼保健操…  相似文献   

1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的改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初中学生必做的重要光学实验,作为光学部分重要的学生探究活动,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个探究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该实验的成功则更能有效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多年来课本上一直都是用点燃的蜡烛作为光源,在科  相似文献   

15.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不管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试验教材,均将它列为学生分组实验,足见其重要性。然而在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或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仍需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目前各学校配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仍为光具座及其配件,这样的装置学生做分组实验是不成问题的,但却不适合做演示实验。原因是:若将光具座面向学生横向摆,学生能看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却看不见光屏上的像,若纵向摆,学生能看清光屏上的像,但看不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虽然有的成套设…  相似文献   

16.
1“破镜”能不能成像 一烛焰入在一焦距为厂的完好凸透镜一侧的确厂以外,毫无疑问,在凸透镜另侧的光屏上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若是该凸透镜被打破成中间有裂缝,或是只剩下一半、或是中间被打了一个洞的“破镜”。将烛焰入在这样的“破镜”前能成像吗?实验告诉我们,若分别用以上三种各情况的“破镜”做实验(保持原物距u即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不变,且“破镜”在原完好透镜的对应处),在另一侧光屏上看到不是中间有裂缝的像,也不是半个像,更不是中间有一个洞的像,而是一个完整的像,且成像的性质与完好凸透镜成像性质一样,即在光屏上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建议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在凸透镜中间贴上细黑线条代替有裂缝的透镜,用黑纸片贴去半个或圆形黑纸片贴在中间以代替半个透镜和中间有洞的透镜。  相似文献   

17.
“像的大小”是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教材十二册第四课“凸透镜”改编而成的一课。“凸透镜”是适合探究教学的经典课,我们对本课进行了一些删减,主要区别是: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凸透镜”一课是寻求像“放大”(与蜡烛火焰比)和“缩小”(与蜡烛火焰比)时的成像规律;本课只寻求什么时候像“大”和什  相似文献   

18.
在做验证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常用蜡烛的烛焰作为物体来观看它的成像规律,从而验证透镜的成像规律.从理论上讲,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光心二倍焦距的地方时,它应当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像距为二倍焦距.在实际实验中,当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距光心二倍焦距的地方,把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光心二倍焦距的地方时,从光屏上看到的烛焰的像和烛焰并不是等大的,通常看到的像比物小.下面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当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倒立或正立)也会同时发生变化。利用Flash MX动作脚本语言实现的强大交互功能,可实现在课件中用“蜡烛”作为实验物体,当使用者用鼠标拖动“蜡烛”时,该“蜡烛”所成的像会随之发生变化,表现真实准确的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蜡烛作为光源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用蜡烛作为光源仍有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