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科学家哈恩讲过:“一个在头脑中从来就没有新问题的人,就不会有创造.”新课程科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人是很难成为高科学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2.
徐经隆 《甘肃教育》2007,(7S):18-18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者从新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出现新的发现与突破。所以强化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让问题走进课堂,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曾经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本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孩刚开始会说话,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但经过多年学校教育后,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越来越薄弱。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究竟怎么了?从来没有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创造过程的起点,也是创造过程的动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教学,是实现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问题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指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产生创造的火花,才能有作为。”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肯定没有作为。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从未鼓励过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反  相似文献   

9.
李旺红 《考试周刊》2011,(85):193-194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曾说:“科学知识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的问题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也不断产生困惑。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0.
“疑”是指善于发现问题。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解题的思路。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教育部袁振国副司长最近专门发表了题为“问题与答案,哪个重要?”的文章,大声疾呼“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实验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和学生主要从如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究。一、注重“问题”中的探究1.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其实,创造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人人都有,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更多地与教育影响和动手操作相联系。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基础。虽然有了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创造始于问题。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从问题开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也如苏格拉底认为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3.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过: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它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本文以“球的面积”一节课为例,谈谈问题解决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投入阶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引入新课应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创造过程的起点,也是创造过程的动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未必有创造,但没有问题肯定不会有创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石,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何处入手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的解答的历史。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主张“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事实上,真正的创新,真正的科学发现,往往起源于提出一个独特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问题意识是指…  相似文献   

16.
李明 《新疆教育》2012,(9):127-12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邹瑜 《新疆教育》2012,(20):167-167,216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造 ,不能发现问题就无法进行创造 ,因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造活动的第一步。学生有疑 ,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 ,去打开智慧的大门 ;学生善问 ,正反映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在深入 ,头脑在变复杂 ,智能在发展。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是创造性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问难是学生探求知识 ,发现问题的开端。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 ,教师要摆正师生关系 ,…  相似文献   

20.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