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 1 7面的一幅插图如图1所示.在讲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此图欠妥.图1笔者认为,图1甲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先把金属导体A和B分开再移去带电球C后,图1乙中由于导体A、B相距不是很远,异种电荷相吸,因此导体A和B上的净电荷分布应该向近端靠拢,而不是像图1乙所示.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笔者反复认真地做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发现先将导体A、B分开,这时导体A、B两端的金属箔片的排斥效果依然很强;但移去带电球C之后,导体A、B两端的金属箔片张角迅速减小,表明箔片之…  相似文献   

2.
张贤祺 《物理教师》2005,26(8):6-49
1学生实验意识淡薄的例证例1.(2000年广东高考模拟综合能力测试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齿轮A、B,A固定不转,B围绕A顺时针转动,当B在A的右侧时,B上的标志箭头刚好竖直向上,如图1所示,问当B转到A的左侧的虚线所示位置时,其标志箭头所指方向是: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图1这个题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图 11 .在图 1所示虚线所围的区域内 ,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已知从左方水平射入的电子 ,穿过该区域时未发生偏转 .设重力可忽略不计 ,则在这区域中的E和B的方向可能是 (   ) .A E和B都沿水平方向 ,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B E和B都沿水平方向 ,并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同 ;C E竖直向上 ,B垂直纸面向外 ;  D E竖直向上 ,B垂直纸面向里2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B 电磁波中电场能量最大时 ,磁场能量为零 ;磁场能…  相似文献   

4.
有些资料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势就是电势差 ,电动势一定大于端电压B.电源内部的电流总是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C.一个电源的功率是不变的 ,且电源的功率总是大于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D.以上说法都不对本题正确选项应是 D,但大多数学生选 B、C,也有不少学生选 A、B、C.造成这两种错误的原因都是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因此有必要对该题中牵涉到的几个概念进行澄清 .一、电动势的本质电动势是描述电源性质的物理量 ,理解、掌握这一概念是判断题中选项 A是否正确的关键 .电源电动势是和非静电力做功密切…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 ) (人教社 )物理第一册 1 32页习题题 质量相同的两个球 A和 B从同一高度落下。A落在泥地上 ,停止运动 ;B落在钢板上 ,向上弹起。在以上碰撞中 A所受泥地的冲量与B所受钢板的冲量相比 ,哪个大 ?原解 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 ,两球质量相同 ,且从同一高度落下 ,因而落到泥地和钢板上时两球速度相等 v A=v B,方向竖直向下 ,它们的初动量是相同的。由于落地后 A球停止运动 ,v′A =0  ΔPA =mv′A -mv A =-mv A >0B球向上弹起 ,v′B 与 v B方向相反 ,v′B>0 ,所以ΔPB =mv′B -mv B…  相似文献   

6.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表明,磁铁能吸引1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2.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座和B,如图1甲所示放置时,B被吸住掉不下来;如图1乙放置时,A不能被吸住而掉下来,此现象说明() AA、B都是磁体BA、B都不是磁体 cA是磁体,B不是磁体DA不是磁体,B是磁体 3.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示下甲乙图1 A.电流具有热效应B.电流…  相似文献   

7.
余建刚 《物理教师》2007,28(1):67-68
物理竞赛中经常会涉及到有关摩擦力的计算,在某些题目中如果能够利用摩擦角及全反力来求解将会使问题简单得多.下面就此介绍一下摩擦角及全反力的概念,并列举几道有关的竞赛题,以供参考.1摩擦角及全反力的概念图1设有物体A置于支承面B上,B对A的支持力为N,B对A的摩擦力为f,则N和  相似文献   

8.
仇一飞 《物理教师》2003,24(1):37-3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物理》第二册第 2 1 7页图 1 9-1 0 ,如图 1所示 .图 1 沿z轴传播的电磁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像笔者对该图有 2个疑问 .疑问 1 :由图中z=0点 ,E =0 ,B≠ 0 ,而Z =λ2 点 ,E =0 ,B =0 ,为什么 ?疑问 2 :图中E、B同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 ,有人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认为 ,E与B的变化率成正比 ,而B按正弦规律变化时 ,B达到最大值时B的变化率为零最小 ,因此认为B最大时E =0而E最大时B =0 ,所以该图是错误的 .要弄清这一问题必须先弄清电磁波的传播及遵循的规律 .在电磁波传…  相似文献   

9.
1 小车并非一直动 ,A、B并非同时停例 1 如右图所示 ,一个小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今有 2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可视为质点 ) ,分别以 2v0 和v0 的初速度 ,同时沿同一直线从小车的两端相向滑上小车 .设A、B两物体与小车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小车的质量也为m .求 :(1)为使A、B两物体不相碰 ,小平板车的最短长度 .(2 )由A、B开始滑上小车到两物体都相对于小车静止 ,B通过的路程和经过的时间 .解析  (1)A、B滑上小车后 ,由于A、B对小车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 ,故小车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 ,而A和B分别向右、向左做加速度大小均为…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 ( 2 0 0 1年 3月第一版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 4 7面“电流”一节中的导语这样表述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和 B,使 A带电 ,B不带电 (图甲 ) .用金属棒把 A和 B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 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 ,B的金属箔张开 ,最后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 (图乙 ) ,这表明验电器 B也带了电 ,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从 A流到 B,也就是说 ,用金属棒把 A和B连接起来时 ,金属棒上有了电流 ,但这种电流是短暂的 ,不是持续的 .”图甲图乙笔者认为“有电流通过金属棒从 A流到B”,这种表述是不准确的 …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教学中探索、研究、总结出求解具有相同加速度的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一般规律 ,现整理如下 ,供读者参考 .一、规律的推导问题 如图 1所示 ,A、B为两个并排紧贴图 1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在水平恒力 F1、F2 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 .已知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A、m B.那么 A、B间的相互作用力 N是多少 ?解析 由于 A、B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设其加速度大小为 a,同时设 F1>F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F1- F2 =( m A+ m B) a,1把 B隔离出来 ,则有N- F2 =m Ba,2由 1、2两式 ,得N=m AF2 + m BF1m A+ m B .这就是求解具有…  相似文献   

12.
例1 如图1所示,人眼在A处看到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现欲使A处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则激光束应对着——射出.(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 在解答此题时,不少同学填的是“B点下方”,问其原因,他们则说,人看到的B点的鹅卵石并非是实际的鹅卵石,而是鹅卵石的虚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郾锡的熔点是232℃,那么在232℃时,锡的状态一定是(摇摇) A.固态摇摇B.液态摇摇C.固液共存态摇摇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2郾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摇摇) A.25℃摇摇B.15℃摇摇C.-15 ℃摇摇D.-25℃3郾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摇摇) A.冰的形成摇摇B.雾的形成摇摇C.霜的形成摇摇D.露的形成4郾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内放入水,将一个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然后给烧杯加热较长时间,烧杯内的水沸腾了,则试管中的水(摇摇) A.不会沸腾摇摇B.会沸腾摇摇C.全部变成气态摇摇D.难以确定5郾在实验室,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相似文献   

14.
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当我们用物理学者的眼光去看杂技时,不但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物理问题,还会明白许多惊险表演的诀窍呢! 一、空中扔缸的时间例1 有三个杂技演员A、B、C站立成一个正三角形,表演一种空中扔缸的游戏,用的是色彩鲜艳的  相似文献   

15.
宋爱霞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37-39,60
例1 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带正电,B带二倍于A的负电,C不带电。先使B、C两金属球接触,分开后使A、B两金属球接触再分开。则三个验电器所带电荷的情况分别是  相似文献   

16.
例GA=100N,B与动滑轮总重为60N,A在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在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拉着A,使B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下列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7.
1 巧等效 例1 如图1所示,把重4.4 N的物体B放在木块A上,A刚好全部浸没水中,而B仍在水面上.把B取走,用 5.4 N 的物体C放在A上时,A全部浸没水中且物体C刚好有一半浸没.求物体C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张北春 《物理教师》2000,21(1):16-16
中考物理选择题中有一类是选项中有一项是“无法确定”的考题,由于考生对这类考题难以判定,导致失分严重.现结合1999年各地中考题,介绍几种解这类题的特殊方法.1 列式法:列式分析,导出结论 [例1]三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高度相同,但底面积不同(SA>SB >Sc),比较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有 (A)pA >pB >pc. (B)PA =PB=PC· (C)pA<pB<pC· (D)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简解是推导出一般的表达式:设圆柱体密度为ρ、质量为m、截面积为S、高为…  相似文献   

19.
物理问答     
问题36.光滑水平面上放置有质量为M的物体A,在A的上表面放有质量为m的物体B,如图1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两物体相对静止,共同运动了一段距离l,则物体A对物体B做了多少功?(辽宁吴健)  相似文献   

20.
实际上我们在解高中物理题时,如果能结合数学知识对实际物理情境进行分析处理,会使物理问题迎刃而解.在此从四个方面谈谈运用数学知识巧解高中物理习题. 一、数形结合巧解物理动态平衡题 [例1]图1所示,用细绳AO、BO悬挂一重物,BO水平,O为半圆形支架的圆心,悬点A和B在支架上.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B从图1所示位置逐渐移到C点的过程中,试分析OA绳和OB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